公民寫手

《欺騙的種子》揭開基改真相

近來瘦肉精、美牛開放的議題持續延燒,已成為全民關注的重大話題。究其根本,實是台灣的食品安全與糧食自主出了問題。而除了肉品的管控問題之外,基因改造作物對人類造成的侵害更是不容忽視。

15日藉著新書《欺騙的種子》出版之便,致力推展「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的專家學者們:台大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與台大獸醫學院院長周晉澄、清大動力機械工學系教授暨農陣自由學者彭明輝教授、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女士與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先生共同召開談論食品安全與糧食自主的記者會,期待社會大眾能更關心自己每天吃下的食物是否真的安全。

基改疑慮多,Shiva:我希望吃飯的時候,只要感謝上帝就好

周晉澄院長舉了《欺騙的種子》書裡提到美國乳牛用孟山都人工牛科生長激素rbGH增加牛乳生產量的例子。美國官方同樣在牛乳中該含有多少人工生長激素的容許量上提出研究說明解釋,然而,在試圖減輕大眾對這種無法預期食用風險的疑慮和恐懼的背後,包括:篡改的實驗數據(將容許標準從1ppb變成1ppm,讓這些有問題的牛奶通過檢測)、安全測試不足、隱瞞危害人體事實的證據。

去年出版《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的彭明輝教授認為,基改食品對人體的一大嚴重影響是過敏症,檢測應該更嚴謹,不能因為沒有基改食品直接致死的病例,就聲稱基改食品是安全的。舉美國為例,目前食品最大的問題在於,國營企業和學術被拍賣掉,造成審查程序極度扭曲。

綠色陣線吳東傑執行長表示,種植基改作物會破壞地區性與多樣性農業的發展,而且基改食物對人體安全尚未獲得證實。政府在此方面的公共政策,資訊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聯合國地球日獎得主范達娜‧席娃(VandanaShiva)曾說過:「我希望我在吃飯的時候,只要感謝上帝就好,我不希望我還要感謝孟山都。」美國賣不出的基改食品,都賣到非洲,讓當地成了基改食物的實驗場。

政府應加強檢驗,務求公開、客觀

彭明輝教授說,台灣政府一直以來都習慣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核准標準為依歸,但從美國瘦肉精到基改食品能夠上市的種種事件看來,在官商勾結的機制下,以FDA的標準來判定是有問題的。他認為,政府至少要做到承諾檢驗,扛起責任。

周晉澄表示,以美國的例子對照此次國內的瘦肉精事件,政府應當要重新審慎為「瘦肉精」做出明確定位(是藥物抑或飼料添加劑?),用更嚴格、公平客觀、公開不隱瞞的方式檢視這件事。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也提到,美國的生物科技大公司花了很多經費在遊說政府官員。台灣衛生署過去在制定食品衛生法時,官員的資料大多都來自孟山都的研究報告,如果行政官員連檢驗都必須仰賴產業,就很難做到把關之責。

台大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則呼籲,衛生署應該加強基改食品標示的立法,以及市場抽驗,且海關應進行有效的邊境管制,遏止非經核准的基改成分入關,除此之外,農委會更應提出恢復大豆種植的施政措施以及時間表。大賣場和連鎖速食店,基改和非基改食品做清楚標示。

不只價格,更要考慮看不見的成本

基改作物以低成本的優勢快速佔領市場,當糧食的選擇變成價格跟安全性的拉鋸時,消費者該怎麼抉擇?彭明輝教授認為,考量「廉價」不能只從價格角度看,還有許多的「成本」也應該一併考量,以現今台灣罹癌比例增加來看,為了省去治療癌症的痛苦,多數人絕對會願意多花錢買有機產品。

周晉澄院長也強調,要讓人民吃到什麼樣的食品,政府有把關的責任。而若是談及「成本」,除了生產成本,也要考量環境的成本、健康的成本、未來的成本……把這些隱形成本考量進去,到底哪一個比較貴,值得大家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