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有機農業須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上)

圖片/會場展示的傳統稻草鞋

去年九月下旬前往韓國參加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有機農業大會(Organic World Congress;OWC)。其實整個大會議程於9月下旬至10月初為期近兩週,分三階段進行會前會(Pre-Conference)、研討會(OWC)及會員大會(GA)。

在正式大會開議前兩日(26-27日),分別在韓國幾個地方舉行不同主題的會前會,設定了有機水產、有機茶、有機化妝品、有機人參、市區農業、有機酒等不同的主題會議,此乃依據各產地特色而分散在這些重點區舉辦,包含第二天於會議所在進行在地的產業參訪(Biotour)。

有機水產的關注議題

25日我由韓國友人尹德賢博士陪同由南陽州(市)驅車前往有機水產會前會舉辦的東岸小鎮蔚珍郡(Uljin),入住大會安排以溫泉著名的德邱飯店(Deokgu Hotel),可惜此次無暇體驗。

由於26日有機水產會前會下午才開始,因此早上參觀了附近韓國海洋發展研究所的東海研究中心,拜會李博士(JinhwanLee)正進行比目魚的成長溫度與生理代謝的相關研究,也拜會一位做飼料營養研究的女研究員,但她說明研究人員在此較缺乏人力助手,以致不容易進行試驗。因為年輕人不喜到較偏遠地方,台灣似乎也有同樣狀況。此研究所重點放在冷水性魚類的研究,其設備大體先進,也有不錯的循環水養殖設備。

下午有機水產大會開幕時由本會議的召集人義大利魚類福利專家的PinoLembo博士及IFOAM駐中國代表周澤江教授致辭,兩人推崇未來有機水產所扮演的健康食物供給與友善環境生產功能將大為增加。主題演講亦由服務於「倫理暨環境驗證研究所(Institute for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的PinoLembo 回顧歐盟發展有機水產養殖的歷史文獻與數次的規範更新經過,目前參照的有機水產規範是Reg.(EC)710/2009,預期2013年將有修正版。

Pino強調起初開始關注的動物福利議題,目前不僅漸受到研究或政府單位甚或生產者本身對此的重視,也都認為蓄養密度其實是重要的動物福利指標。另外飼料來源及品質也是項大挑戰,尤其對肉食性的魚類而言,植物蛋白質的取代有其侷促性。未來有機水產的挑戰也在如何盡量仿效「自然」而得到真正有機種魚所產下的有機魚苗及其有機養殖環境。目前認可在2015年前,以慣行繁殖方式而生產的一般魚苗,只要在後面的三分之二生活史是在有機管理的環境下仍可被認驗證為「有機水產品」,至於2015年後對早期魚苗階段的管理機制,歐盟將擇時再議。

另一主題演講由釜慶大學飼料研究所所長斐承哲教授(SungchulBai)介紹有機水產的趨勢。其內容多彙整自其他單位包括IFOAM,並論及早期美國有機水產是由有機畜產委員會參照陸地動物而訂出不合理的魚粉上限用量(< 5%),他建議未來有機水產應脫離陸地動物自行訂立個別的規範,只能說他的資料太舊了。

他也提出有幾家驗證機構允許野生的捕撈水產生物納入為驗證產品,他認為這些野生水產品不能被驗證為有機水產,為此在提問時,我特別指出為什麼「有些」野生的捕撈水產生物可以被驗證為有機水產,因為它們是定棲性(sessile)的底層生物(benthos)如牡蠣、文蛤,只要其棲所水域無汙染,廣義上是可以接受的,可惜他可能還未了解其中真義,而坐在台下的前IFOAM主席 Gernald Hermann事後也對我說認同我的看法。對於有機水產的相關議題,將於另文論述。


  • 韓國適合養殖冷水性的比目魚

第二天有機水產會議的BioTour 參訪了Bogo Marine ProductsLtd.,以養殖比目魚的鮃鰈類(flounder)為主,約須養殖一年半方可達上市體型的400克,一公斤價格約韓幣3萬元,換算約每公斤台幣800元。另外一個養殖場Mirae Marine Farm原以繁殖魚苗為主,現以繁殖鮑魚的幼生貝為主,約需養至3年方達上市體型。

以有機養殖的鮑魚價格較慣行養殖的價格貴上一倍,一公斤賣價約達韓幣8萬元,換算約每公斤台幣兩千多元。目前養殖場內正以試驗池培養天然澡類方式以供應鮑魚所需,以褐藻的矽澡為主食,其著床率甚佳。養殖場雖近海,但旁邊仍有稻田環繞,稻穗看似金黃一片,但近看卻發現熟稔率不佳,詢問後方知主要是受到海風吹拂的影響,不像在德邱溫泉旅館看到的飽滿稻穗,金黃穀粒懸垂而下令人想輕拂。

有機農業研究重鎮ISOFAR會員大會

27日參訪當地養殖場行程結束後,大家就搭車回主會場的南陽州市,準備翌日的開幕式。我則回到接待家庭,終於與晚一天到來的台灣農業老兵陳義松先生碰面,雖然他25日的班機有延遲,終究在及時通知接待家庭並轉搭客運後而安然抵達,聽他說明當日參加市區農業會前會的參訪行程,看到善用城市空間如一些屋頂菜園式的耕作,我心雖甚嚮往,也只好留待下次的機緣。

28日一早參觀會場的各展示攤位,準備參加下午三點的開幕式。中段時間的十點到下午一點也拉陳義松先生參加國際有機農業科學會(ISOFAR)的會員大會,目前加入ISOFAR的會員及有機農業研究者約有610人,有固定繳會費的實質會員僅100多位占約四分之一。而這次實際參加會員大會者約僅30人,其實ISOFAR過去三年辦了幾個研討會,算是活躍的組織,也準備發行學術期刊以增加影響力。本次會員大會主要也在重新選舉學會的委員,為了怕競選人數不足,自2005年始,會員章程改為至少選出6位至多12位的委員,由於現身的會員不多,故只要有意願幾乎就可當選,總共14人競逐12個席次,果然唯二落選的就是未克前來的候選人。

委員之後互選仍選出原來德國的Ulrich Kopke為下屆主席,很可惜台灣目前並未在此一個較易立足的學術團體有較好的參與率,殷切建議台灣的有機農業學術界實應在國際上有更多的發聲管道,尤其在這麼新興的學術組織較易開拓影響力。

融入有機農業四大原則的大會主題演講

由於當日(28)中午12點方開放與會者註冊報到,故在ISOFAR會員大會結束時(13:00)方前往櫃檯報到,竟發現原註冊資料消失,包括繳費金額與服務單位皆無登錄,顯示系統可能未統整好,後來費一番功夫拿到的名牌竟是英文名皆小寫,且無服務單位名稱,實不忍苛責這群徵調來的服務人員或志工在準備3年後並未充分就位。好在仍有少許可用英文(或單字)溝通的志工協助,得以獲得一些大會資訊,以彌補此次大會少有的一些宣佈事項,或許是大會大抵按步就班循議程進行,也就少在主題報告時順便宣佈某些更動事項。

 8 

  • 會場展區栽種不同品種的有機水稻

由於多逛了一下展場,開幕式下午3點進場時已座無虛席,想說這可是盛況空前,好不容易與主婦聯盟的幾位朋友找到樓上空位,看完開幕表演後由IFOAM主席KatherineDiMatteo致辭,她感謝南韓主辦單位及志工們的全力付出,接著就由多位政治人物輪番上台致辭,一輪下來早已超過原定的20分鐘,加上如英國查爾斯王子的錄影賀詞後,方輪到四位主題演講者各20分鐘演講。連同開幕式及之後三天正式議程的主題演講,其關照面皆按有機四大原則的健康、關懷、生態、公平原則而逐日而安排,因此開幕式的主題是健康。

首位主題演講者前南韓農業部長金成熏(Kim SungHoon)原僅20分鐘的演講,又徐徐地講了約40分鐘,連帶影響後來議程的時間。雖然他的演講主題圍繞在韓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可當做地球更健康的模式,但其政績宣傳居多,雖無新義,卻也呼籲全球的社群或國家應思考以有機的新思維當作新的動力來源來面對未來的不穩定社會。第二位是馬來西亞的SarojeniRengam女士主講殺蟲劑問題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憂慮,有無替代殺蟲劑的方法以追求更健康的農場、更健康的家庭、更健康的地球?有無對策因應如蜜蜂消失症候群的問題?

第三位演講者是法號「聖台」(Dobeop)的僧侶,主題就是此次大會主題「有機就是生命」他說,最值得感謝的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如何活一個自在人生?如何尋求人生的理由與意義?為何一直追求變化與發展?資本主義似已走到盡頭,那社會主義又如何?許多大哉問實難有解答,就如同有機農業的多樣性。第四位演講者瑞士籍Hans RudolfHerren強調要恢復有機農業的精神與宗旨,要設法重新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僅是要餵飽眾多人口,也要設法滋養眾生,強調兩者的層級是不同的。

如果仍持續單一作物的種植,未來將會是灰色之路(Brown wayahead),若能循有機混作加上農場動物的生態功能,則未來可期待是一條綠色之路(Green wayahead)。個人觀察到大會開幕式的另一有趣現象是原座無虛席的位子,好像在第二位演講者開講時就逐漸空了出來,後來了解原來這些離席者多是當地動員而來的農民團體,算是捧了開場就功成身退了。

29日的主題演講在有機四大原則的關懷上(care),首位來自美國的JohnReganold講題是有機須朝向永續前進,副標題是「研究可導引方向」(Research can guide theway),認為環境問題複雜,須有跨領域的研究稍能釐清一些疑點,提到2008年全球有超過400個海洋死區,這些都是環境警訊,有待更多研究投入。而所謂整合式農法不必然是有機農法,但此種跨領域的研究團隊並不易成立。

第二位主講者LaRheaPepper介紹全球有機棉的概況,雖然市佔率仍低,認同的消費者也不普及,但只要觀念改變,視有機棉是一個選擇,它可以是珍貴的遺產或收藏,而有機棉種植區也適合成為兒童安全的遊戲大地,她並現身說法全家投入有機棉種植的歡喜,所謂的永續不僅是一個旅行的過程也是一個可企及的目標。但也提醒有機棉種植者要先了解市場所在,才去計畫種植。目前南非有農民在秘魯投資生產有機棉,而印度有獨特的有機絲的產品。

第三位講者MetteMeldgaard來自丹麥,是2005-2008年IFOAM副會長。她強調有機運動的聲音須更廣為人知,她認為目前有機農業尚未發揮影響農業政策的能力,有機運動須更關注在國際聲音如里約20(Rio+20)、CAP等國際運動上。她本身是有機水果及果汁生產者,能從較底層來看待有機農業運動的發展方針。

第四位講者來自烏干達的Mosses Muwanga,他是目前IFOAM理事,主題為「致力於非洲窮人的得體生活:A decentlife for Africa’s poor: A precondition for the human life tocare」。有機農業是唯一可全面關注農民家庭生活的農業生產方式,關心(或謹慎)不僅是有機四大原則之一,且是有能力保護人民的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基本人權。烏干達的有機農業運動及組織致力於使參與者脫離貧窮圈的循環。

他個人有15年有機農耕經驗,亦積極從事農民訓練,發展客製化的內部稽核系統(Internal Control Systems),協助非洲其他國家建立或強化「國家有機運動(National OrganicMovements;NOAMs)」烏干達目前是非洲國家在有機農業的資優生,有超過20萬名有機農民,認驗證面積30萬公頃,有機驗證的出口商有44家。

30日的大會主題演講圍繞在有機四大主題的生態上,主持人是IFOAM副會長澳洲的Andre Leu,首位是來自古巴的Humberto RiosLabrada,講題是「整個國家的轉型─學習古巴經驗」。古巴原是中美洲使用殺蟲劑最高的國家,之後在1990年代開始,由於蘇聯垮台及在美國經濟制裁下無充分石油供應後,不得不轉向生態功能性的生物多樣性農法,而開啟那段非石化農業加持的後石油時代的農業奇蹟,有興趣者可觀賞「古巴的危機」紀錄片。

第二位講者是瑞典的GunnarRundgren,他是2000~2005年的IFOAM會長,他認為有機雖已急朝向綠色經濟靠攏,但有機不應僅當做富人減輕生態足跡的一個標準,更應是為全球鄉村居民營造一個有品質生活的發展觀念。不要僅強調有機農業的短期利益,同時也要關注規劃全球食物生產系統的長期需求。他目前是「有機標準(Organic Standard)」期刊的發行人,2010年發表新書(Garden Earth),今年有英文版問世,不妨參考。

第三位是德國的BerndHorneburg,主題:有機植物育種的成就、機會及挑戰。有機育種計畫已有值得鼓勵的成果,而一些研究單位亦改進了有機育種的方法,但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資源投入有機育種的研究。其中牽涉到前次2008年在義大利會員大會第26條的討論主旨(2008 OWC Motion26.1),希望對細胞分裂育種即基改種子有明確的規範。

第四位是美國的GaryZimmer,主題是「經由自然加持:高產的有機農業(Powered by nature: High-yielding organicagriculture)」。生態集約化 (Ecointensification)是有機農業運動的新觀念,要面對全球三大挑戰:糧食安全(貧窮)、全球變遷和生物多樣性。而何謂生態集約化?高產有機農業如何落實?他本身有農場,一直保持好奇學習如何經由營造健康土壤而改進農業,身兼一家顧問公司董事長,以生物農夫為傲(Biologicalfarmer),2000年也寫了同名的一本書,去年與女兒合寫了另本Advancing Biological Farming andBuffering。

1

  • 大會開閉幕式及主題演講會場的南陽州市體育文化中心(體育館)

(待續)

※延伸閱讀
2011韓國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年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