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專賣店 彩色黃豆的生命 不浪費一滴渣

「用小農的產品做食物,其實還蠻困難的。」繁華的台北市東區巷內,本土黃豆、黑豆漿專賣店「Mini Bean(迷你豆)」,有著文藝氣息的裝潢,看起來如一般咖啡店般優雅,創辦人黃沂雯談起使用在地黃豆烹煮豆漿過程,卻宛如一場戰爭。

黃沂雯說,來Mini Bean廚房工作,比一般餐飲業更辛苦,「其他餐飲業者多有標準作業程序,但天然食材的店家可沒有。」每一批黃豆的香氣不一,幾乎要天天改變浸泡時間、溫度、比例,還要回應客人「今天豆漿的味道,怎麼跟昨天的不一樣?是掺水了嗎?」等詢問。

IMG_0105
mini bean創辦人黃沂雯(攝影/何欣潔)

尋找每一季本土黃豆的黃金比例作法

更慘的是,「等我們試出最好的黃金比例作法,種植黃豆的農民卻說『產季結束了,這一季的黃豆沒有貨了。』怎麼辦呢?只能明年再重來一次,再度找出屬於下一季黃豆的最佳黃金比例作法。」黃沂雯說。

Mini Bean是以「本土豆漿飲品」為理念的店鋪,所有商品都以黃豆、黑豆製品為主打,搭配在地小農蔬果,他們挖空心思研發「豆漿霜淇淋」、「豆渣餅」、「豆渣蘋果派」。黃沂雯說:「一家店的初衷很重要,我們願意把時間花在處理食材、尋找農民,或者跟消費者溝通,也不希望一直依賴現成的製品。」

輕描淡寫的幾句話,黃沂雯與廚房團隊,可是花了偌大力氣去實踐,她們拜訪產地、調整黃豆風味的認真程度,連種植黃豆、供貨給Mini Bean的農民蘇榮燦都直說:「遇到貨源不足,我都願意特別把豆子留給她煮!」

R0022058R0022033 豆渣蘋果派與豆渣餅(攝影/何欣潔)

費工熬煮去豆腥味 不浪費每一顆黃豆

R0022049
本土黑豆(攝影/何欣潔)

每天隨著氣溫調整、反覆實驗各種煮法,黃沂雯為了消除豆腥味,不但用電鍋將豆漿機打出的豆汁,再蒸一次,就是為了煮出一杯豆香濃郁、口感滑順的豆漿;還嘗試加入白米、糯米、芝麻等各式本土雜糧一同熬煮,在不影響豆香味的前提下,讓豆漿口感更滑順,「打完的豆渣,也製成餅乾、派皮,把一顆黃豆,從頭吃到尾。」

「豆香味冒出來之前,會先有豆腥味、稻草味、燒焦味……而且每一批的問題都不一樣,都要盡力去排除。」除了埋頭在廚房努力,黃沂雯反覆拜訪蘇榮燦,希望他提供更適合店內需求的黃豆品種,「我一直激他,說『你的豆子太難喝,客人不會喜歡喝喔!』」

在黃沂雯的激將法下,蘇榮燦特別篩選了五、六種不同品種的黃豆,修正農法,最後送上他心目中的「台灣黃豆的一時之選」高雄10號給Mini Bean,因為「能夠與認真的店家合作,我與有榮焉。」蘇榮燦笑說。

事實上,若單純以企業獲利的角度而言,黃沂雯大可不必如此辛苦。與蘇榮燦合作之前, Mini Bean已經找到穩定貨源,使用加拿大進口有機黃豆;黃沂雯說:「加拿大黃豆經過挑選,顆粒均勻又漂亮;但台灣黃豆每顆大小、味道不一,廚房先浸泡6到14個小時,再手挑、熬煮,非常辛苦。」

R0022027
本土豆與進口豆(攝影/何欣潔)

堅持不加人工乳品 停賣豆漿霜淇淋

堅持使用本土食材,又必須順口美味,Mini Bean還做出從業界看來的「傻事」,例如該店相當熱銷的商品「豆漿霜淇淋」,就因為團隊不想使用任何現成人工乳品,想完全以黃豆與糯米來製作,卻因為機器問題無法解決,乾脆停賣。

黃沂雯指出,「豆漿霜淇淋」的配方沒問題,成品實驗也完成,但因為豆渣、米渣,會讓雙淇淋機器空轉、斷裂,沒辦法量產;「廠商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拜託我改買現成的鮮奶油來打,我才恍然大悟,這些機器都是為了加工食品設計,遇到天然食品就『卡彈』!」

彩色豆漿擄獲小孩子的心與胃

R0022091
甜菜根豆漿(攝影/何欣潔)

為了打出濃郁好喝的豆漿,付出許多心血,Mini Bean為了提供客人更多樣化的豆漿飲品選擇,還研發讓豆漿與甜菜根、地瓜、柚子、酪梨、芒果等本土當季蔬果融合,每一次都像「做實驗」。

生產者需要溝通、消費者需要解釋,連機器也不捧場,但Mini bean的用心,成功擄獲客人的喜愛。常在附近公園散步、順道進來喝杯豆漿的周太太表示,她喝了Mini Bean的豆漿後才知道,「以前我喝的豆漿腥味有多重!」店內的「甜菜根豆漿」,甜菜根完美平衡豆漿的土味,豆漿變身成漂亮的粉紅色,讓她家最討厭吃蔬菜小孩也搶著喝。

建構在地食材上餐桌的最後一哩路

R0022040

「我是在『重建』大家對食物的記憶,不是『找回』什麼熟悉的味道。大家的記憶中,根本沒有食物真正的味道,大多數記憶都是假的。」黃沂雯說,她曾經用國外基改豆、有機豆與台灣本土黃豆,打成三杯豆漿,請資深農民「盲飲」,「你猜結果如何?大家都說基改豆那杯,才是本土黃豆真正的味道!」

經歷這次「實驗」,黃沂雯深有所感,「現在大家都認同小農、對土地友善等理念,但大家若不瞭解小農產品的特殊性、連食物的原味都不記得,就算喜愛這些理念,能夠實踐、認同到什麼程度?」她為了澈底實踐理念,甚至在店內規劃小農市集,歡迎農友來擺攤。

「我們努力想做的,是『將在地食材送上餐桌前的最後一哩路』,希望建立大家重新開始吃在地農產的『新食物鏈』。」從高雄本店,到台北的鬧區拓點,黃沂雯與Mini Bean團隊,正不斷努力填補那最後一哩路。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