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真正的難題:政府的傳聲筒?或是民間社會自主發聲的公共平台?

images

 

日前中部一所社區大學舉辦「公共論壇」邀請經濟部官員宣導服貿政策,但由於拒絕反服貿人士進場抗議,最終引發衝突。自事件以來,餘波盪漾,在社區大學運動領域引發沈重的反省聲浪與議論。

 

不少社區大學工作者認為,拒絕反服貿人士進入聆聽或是抗議,有違公共論壇開放討論的公共參與精神,基於社群自律精神,反思公民社會運動的理想,不少社大工作人在公開或私下場合對於事件表達深刻的遺憾,更希望探詢衝突事件背後的真相。

 

筆者認為不能將本次事件歸納為個別事件,在這場衝突事件後面,實際上反映了社區大學運動面對結構性的困局,這個困局根源自政府部門視社區大學為政府部門延伸的一種威權管理心態,這種關係成為一種無形的結構性壓迫,侵蝕社大原有的公共性格。

 

4月25日,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發出聲明表示,要求政府還給社區大學一個公共空間。長期以來,包括台北市在內的地方政府習慣以公文建議社區大學在公民週配合政令宣導,許多地方政府更片面設定社區大學每學期公民週當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由地方政府各局處室來宣傳經辦業務政策。那為什麼社區大學願意接受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呢?

 

因為更離譜的是,每年的社區大學校務評鑑有一個項目就是評鑑「縣市政府相關局處政策之配合與執行」,檢視每學期社大公民週配合政府辦理政令宣導的成果。因此,規劃講座名為建議,實則藉評鑑、補助資源的掌握,間接強制各社區大學執行。各社區大學在年度評鑑成績或社大承辦續約與否因素的考量下,多只能無奈配合縣市政府意志辦理,公民週原來的在地性與民主活力蕩然無存。

 

近年來,台灣社區大學運動可謂是遍地開花,然而社區大學運動的自主性與自由度,越來越受到侷限。政府運用招標制度與官僚式的考核制度,加強對於社區大學的治理意志,越來越多的評鑑與規範,更企圖設定社大師資必須接受課程與證照考試制度,明顯地有回歸到「套裝知識」、遵循政治權威的倒退現象。

 

回到日前發生在中部社區大學的這場衝突,著實令人遺憾,不僅傷害社區大學的社會形象,也傷害不少社區大學師生對社大的認同感,卻也讓吾人不得不再次深刻思考,對照現實中,台灣社會對於未來命運的集體焦慮,公民社會的價值更加寶貴。

 

在「公共領域」的概念裡面,公眾輿論各種之批判的言論,乃是為了迫使公領域的政治權威在輿論監督的正當性基礎上運作,接受公眾之審視監督。社區大學正是自我期許為台灣公共領域發展的平台。

 

公共領域雖然敢於挑戰政治權威,然而面對異議者卻也能展現包容與傾聽。從「社會資本」角度解釋,這種勇於對不同意見的溝通、信任、自我規範應當視為一個社會進步的公共資產,然而不少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將社區大學視為政府的附屬機構,如此一來,社區大學的公共平台功能將大打折扣,也無法傳達真正的民間聲音。

 

社區大學既有社會運動帶領社會進步的理念,也有非營利組織的公共價值,更帶有社區營造、保存傳統、活化在地知識創新文化、成人教育等社會功能。必須要讓社區大學在自主意願與成長之下,才能探尋各種社會進步的可能,讓其自然生長。

 

筆者相信,每一個社區大學承辦團隊都是認同一定的公益理想而投身社大辦學運動,基於社大運動開始的自治精神,基於尊重社區大學經營團隊的自主權,請政府部門把「政令宣導」的手,撤出社區大學!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新聞稿】:給社區大學一個多元與自主的公共空間

http://www.napcu.org.tw/2012/task452.html

 

 

(圖片轉引自網路,與正文無直接相關,如有侵害版權,請留言,筆者即刻取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