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幫我賣吧!青採箱來了。

在開始前,且聽我說個小故事

這兩天,家裡換了個新冰箱,勤妹將本人的酒粕與橙汁芥末醬,倒在菜籽初初萌芽的地方。歐,我的天!雖然本人崇尚達爾文論,但也不會用這麼極端的手法,挑出最強勢種。當然勤妹不懂這個,只是單純的覺得,對自己來說沒用處的調料,放在自己的冰箱很礙眼,所以就順手幫菜園加料。而那灑的菜籽,即便知道哪些是我種的,因為是勤妹所不熟悉的、非親手栽的,根據經驗99.9%,本人花錢買的總會被當雜草耕鋤,然後種下免錢或別人花時間培育的菜葉。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最近,果樹周邊明明都是雜草,深根茂盛的不除,曾爸偏偏大手摧殘了本人好不容易花錢灑種的淺根植物。

 

過不去的產量。生意未滿,交誼以上!

常常不下有人問,何不自己租地耕作。就好像不下一人告誡,沒人像你這樣做賠本生意般。租地耕作對年輕一輩的我來說,就好像正式開業做生意一樣,因此可沒那做虧本生意的打算!就似沒有打好了虧本的強心針,好好也不會在甲仙開業一樣。又說回來,自己家有地,費心租地能為了啥?為了擴大種植面積,賺錢。既然沒打算租地,就代表本人目前雖然協助了若干農產買賣或服務,但還不到做生意的地步。因此為了一種勾勒農村新意象的意識形態,寧可龜速破點中。

反過來說,不論自產自銷、建立自有農業品牌、或依附在產銷班之下,先決條件,就是必須達到「穩定或一定」的供貨量。一分地,如果不密集種植單一作物,就會致使農民連「一定」供貨量的門檻都過不去。種植單一作物,容易遇病蟲害,所以連「穩定」供貨也是一大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改善栽培環境,不是用中藥就是用西藥,不然就是投資設施設備控制,再來就是複製經驗擴大種植面積。

不過話又說回來。小規模農之所以只能小規模,之所以只能種個幾分或幾坪,一定有就算努力也沒辦法的原因。就好像,我庄一位婆婆,大可上台北含飴弄孫享清福,卻每天臨傍晚就扶著廚餘車,沿路收廚餘。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掀底讓自己痛,不如默默讓自由拍賣市場擺弄,卡贏。所以我在半入為農,最不願意做的就是刻意去為難或消費那看似消極的小農家們,終極目標就是讓他們成為供應名單的一員。也就是當我們各自有幸大量就出給行口,少量就留給理念!

10300433_1475187716059210_4989285252381172480_n

過不去的肚皮。農在囧途,沒得選擇!

如果十名農民,往往只會出現一位若干新興思維的農民,一位若干條件兼具的大佃農的話。換個角度想,大佃農產量雖多、性格農價格雖俏,也只有兩張嘴,跟其他八名小規模農有何干係。若今年一分地作物混植,每種只收了40公斤,該如何建立自有品牌讓其獲取合理與穩定的價格?難道要說,親愛的買家大大,本人作物正值採收,但僅限10名購買嗎?因此批給農會或行口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我並不反對這樣的選擇,反而很支持,如果價格合理我也寧可批給農會。前提是,要夠為農著想!)

所以什麼建立自有品牌,或讓自己有更好的穩定價格這種鬼話,農家聽不進去,只想著單純顧好種田就行了,花時間去取悅那一位兩位三位零散客,攏總兼是為啥?從這樣的思維來看,顧好自己就好,何必管那八名農家。想想如果我們費盡各種辦法企圖讓囧農業/村過的下去,卻放任或不管那八張嘴,八個家庭,八樣生活圈,自顧自的好,往城市創造就好,不是更好。但,真的,好嗎?

幫我賣吧!

上禮拜也算賣了一箱芒果,被姐字輩知道,念說「有在賣芒果怎麼不說,我們同事都在誇,咱家水果很好吃,想要買。怎麼賣?」,我說「你去問,賣不賣吧」。不少人對著我說怎麼不幫自己家裡賣,我說「不知該如何包裝與行銷」。就拿芒果來說,送人吃有,酸甜不一斗膽拿出來賣也行,卻只能供應給幾位嚐鮮,有賣跟沒賣一樣。因此小規模農能採到十箱好的就要偷笑,教我該如何包裝跟大肆宣揚起!要怎麼賣起?要賣相沒賣相、要量沒量、平庸樸質到不行的農家人,連悲情也耍不起,只有自家人覺得果子好吃有什麼用。幸好事先,已知他人很歡喜掏錢買單情況,有訂單也好理直氣壯的攔截給人家買,不然這點量,還真不知該從何叫賣起。

想當初在推廣土南瓜時,隱約思考了這樣一回事。試圖承諾贊助好人家們,目前杉林土南瓜若已完售,好人家們可以選擇全額退費、換購、或等待下期產季再寄貨,大部分都選擇後者,有一兩位選擇換購當季等值蔬果。雖然種給自己吃蔬果疏於管理賣相並不好,但若干隨便賣的芒果與荔枝乾組合,換算市價也算超值了。因此基於一位好人家有意願換芒果或荔枝,跟阿爸要了些芒果,裝箱時,兩老在耳邊念念念,這樣的東西(芒果皮像真的不好),你好意思給人家。念歸念,幾天後,曾爸說「酪梨,給你賣吧」。

預定還不一定有,也許還得排隊等下一季,該如何直售?

聽到這句話,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強摘的瓜不甜,勉強說服來的爭議多,所以,這是好的開端。憂的是,賣沒問題,問題是供應量,再來就是懂吃酪梨與秋葵的客群,嘴不僅叼,也挺難找的-畢竟我的生活圈粗食的多。然後想到不久前,在路上巧遇了鄰居L,L的金桔跟辣椒混種,對面是檸檬,租約到期今年要收回,整天都在田裡忙,哪裡有農忙錢賺就擱下自己的農務跑去,荔枝乾就是幫農時老闆慰勞的,然後L轉送給我家,L家日子雖然不好過,卻也很豁達的過。隨L到果園摘檸檬,拉哩塞中,她說「金桔給你賣」,我沒好氣的回,你兒子做動畫,網路包裝一定比我強的多督促他阿,而且怎麼不讓我賣檸檬,她很實在的說,「檸檬價格很好,不用啦」。唉…看到這裡有人能懂我的明白與無奈了嗎?這才是八成農務人的風情樣貌。

話又說回來,既然勤曾家的實收果量不多,我們對於從芒果或酪梨獲利的期待值也就沒那麼高,就好像之前收穫了24公斤的帶梗龍眼,拍賣所得為1080元,我心裡泛的嘀咕是「哇!一斤破75塊。龍眼原來這麼珍貴阿」。因此像我們這種產量極少的農家,保持不問世事的作風,直接交農會運銷即可,何必阿爸的一句話「給你賣」,開始寫這麼長篇的文章,這是何苦來哉。

青採箱來了!

到底,要拿那些個,少量、醜多於美,連種的人都嫌棄的蔬果怎麼辦?與其要賤賣,不如交給自由拍賣市場賭一把省事多了,畢竟,或許今天出的貨價格很高也不一定!要不然,就送給親朋好友吃,至少還能博得一句謝謝或讚美。很豁達的囧農心態,八成有了。基於此如果要說目前最想突破的困境點,是除了農會,還有沒有辦法讓即便量少或無法穩定與持續供貨的囧農們,也能直賣的模式;最在乎的癥結點,是如何讓農民接觸到那些出乎自己預料之外的買家,並且去相信他們的的確確的存在。

我想要用青採箱打破藩籬-繼土南瓜另類推廣的另一個任性實驗。

想想推廣杉林土南瓜的時候,總被親朋好友問到一顆多少錢?我說,每顆重量都不同,還是要秤斤論兩後才知道。要不是南瓜大小不一,加上運費,買太少實在不划算的話,本人對於一顆顆賣抱持高度意願,畢竟本來就沒多少量(傷透我腦筋的直售瓶頸)。但酪梨~嗯~外國的確是一顆顆在賣沒錯,印象中不到三百公克超迷你,促銷價1元澳幣人人搶著買。請益種了三百多顆酪梨樹的鄰居,打聽到目前台灣的平均市場行情一斤約在60~200元之間。

10330315_1475187666059215_9199748392189100770_n

目前是酪梨的盛產期,不能破壞市場行情太多,含運費加減一顆顆賣也在合理範圍內的定價。青採箱(隨便箱)少量試吃價,一顆八十元!兩顆以上免運費。應該行的通吧?

※   欲免向隅,請盡量採取貨到付款的預購模式。

※   向隅者,將保留訂購單,至下一產季,重新通知後再依序配銷出貨。

※   向隅者,將免收貨到付款手續費。

 

───

貨到付款,再加30元手續費

填單網頁:http://urinntagari.wix.com/3300

匯款宅配,免手續費。

露天購買: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7174760661

果粒大小:400~600公克±30/挑選方式:依郵局宅配箱規格做為挑選基準

主要農產供應來源:杉林勤曾家族,其他打游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