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猛禽研究會」多年來和政府、學術單位合作,協助調查全台老鷹、猛禽數量,曾和版畫大師何華仁合作,設計猛禽版畫桌曆,被鳥友搶購一空,適逢創會20週年,以及明年即將推出的「老鷹想飛」紀錄片,研究會暌違9年,再度推出木刻版畫桌曆募資,一隻隻猛禽在何華仁妙筆刻畫下翩翩起舞,結合生態習性和季節變化,月月傳遞不同鳥兒的故事。
猛禽研究會追鷹20年
台灣位處東亞島弧中央,是許多猛禽重要的過境中繼站,每年總吸引許多愛好拍鳥的民眾;但有這麼一群人,不為觀景窗裡的振翅鷹姿,甘願夜半當「鴞郎」,白天數老鷹,守候10小時,只為替台灣幾近空白的猛禽調查,鍵上一筆資料,這便是「台灣猛禽研究會」。
創立於1994年的台灣猛禽研究會,是台灣第一個以猛禽為主題的民間研究組織,多年來和政府、學術單位合作,進行林鵰、灰面鵟鷹、黑鳶、熊鷹等等台灣大型凶猛鳥類的基礎研究,每年墾丁春秋過境猛禽族群調查、挽救國慶鳥「灰面鵟鷹」等議題,都是由他們帶起,每5年舉辦一次的台灣猛禽生態研討會,更是鳥界年度盛事。
近年猛禽研究會跨足教育推廣,在暑假舉辦「鷹雄少年體驗營」、辦賞鳥活動,教民眾當公民科學家,調查住家附近的鳥類。
![983824_961376143889964_212794133125556699_n 983824_961376143889964_212794133125556699_n](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14/11/983824_961376143889964_212794133125556699_n_thumb.jpg)
名家版畫募資,刻劃猛禽鷹姿
為了籌措營運經費,猛禽研究會特地邀請創會始祖、知名鳥類版畫家何華仁設計一系列猛禽桌曆。
何華仁曾在多家媒體擔任美術編輯,因知名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牽線,一頭栽入賞鳥世界,用畫筆記錄全台灣野鳥。但他不只是畫家,還是個自然科學家,曾花十個月觀察野鳥,繪成《台灣野鳥圖誌》,擅長以木刻版畫勾勒猛禽飛翔的英姿,2006年曾和猛禽研究會合作,出版以草鴞、鳳頭蒼鷹、遊隼等12種猛禽版畫桌曆,立即被搶購一空,至今仍有許多鳥友頻頻探問何時再版。
今年正值猛禽研究會20週年,何華仁再度鼎力相助,推出「2015台灣猛禽隼背高飛桌曆」,同樣以12隻猛禽為主角,一月的主題蛇鵰,個性友善溫和,「呼呼呼哟」的鳴叫聲經常響徹田間,帶給人們溫柔又充滿生機的一年之始;二月是東方澤鷂準備啓程北返的時節,大夥莫不為了長途旅程補充食物,一隻羽翼全開的東方澤鷂,虎視眈眈地瞪著驚慌失措的紅冠水雞,木版畫特有的剛硬,正好帶出猛禽的英姿,仿佛下一秒就閃電降臨。
猛禽研究會教育推廣專員蔡其芯表示,何華仁認為桌曆不只是擺著好看,更兼負教育推廣責任,因此每個月份特地搭配猛禽習性,寓教於樂,且刻意讓猛禽翅膀超出畫面,象徵愛好自由、不被框限。
「老鷹想飛」紀錄片明年上映
![10491981_961377133889865_3338113725643791426_n 10491981_961377133889865_3338113725643791426_n](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14/11/10491981_961377133889865_3338113725643791426_n_thumb.jpg)
目前猛禽研究會共有4.5個人力,桌曆販賣所得除投入日常營運,也是明年「老鷹想飛」紀錄片的重要經費。
俗稱老鷹的「黑鳶」,是以前是台灣田間非常普遍的猛禽,近年卻因濫捕、棲地破壞,減少至500隻以下,生態攝影師梁皆得,20年前便開始拿著鏡頭追鷹,猛禽研究會今年找到惠朋國際公司無償贊助,將20年精華彙整成紀錄片,目前已在許多學校巡迴演出,但研究會預計進一步在各大戲院放映,因此今年桌曆的募資收入非常重要。
猛禽研究會常務理事張宏銘表示,希望能將保育圈擴大,如果能上院線片,可以讓更多民眾接觸老鷹保育的議題,「老鷹想飛」沒有任何政府資金,全由研究會自主籌資,除了惠朋國際鼎力贊助,也希望更多民眾一起投入。
走向教育、倡議,須民眾支持
回顧20年歷程,猛禽研究會近幾年漸漸從單純生態調查,轉為積極教育、倡議改變;最新課題是熊鷹保育和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平衡,研究員曾建偉表示,熊鷹羽毛有類似百步蛇的紋路,是魯凱族、排灣族的祖先,只有部落頭目可以取熊鷹羽毛裝飾,近年卻成大眾化商品,導致熊鷹大量被獵捕,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11月初邀請產官學及相關部落召開研討會,猛禽研究會也參與其中。
此外,近年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偶然發現,台灣老鷹的體內竟含劇毒農藥加保扶,生產和生態間的衝突再一次浮上檯面,相較於國外已有多篇猛禽因農藥減少的研究文獻,台灣仍付之闕如,目前主要由屏科大統籌研究,猛禽研究會負責協助北台灣黑鳶調查,在多方努力下,農委會今年正式公告禁用含有高濃度加保扶成份的農藥。
「以前沒想過研究會讓制度改變,好像不知不覺中就促成了,」張宏銘觀察,近來台灣民眾保育觀念越來越進步,研究會在鳥巢放個攝影機都會被民眾關切,「以前介紹猛禽要從零開始講,現在可以從三講起了。」不過他也指出,台灣民眾比較愛拍鳥,願意在外頭蹲點一整天觀察記錄的人不多,明年預計推出定期定額捐款,希望民眾能多多支持,讓猛禽在台灣天空自在飛翔。
「2015台灣猛禽隼背高飛桌曆」訂購資訊請洽詢:http://raptor.org.tw/event/439-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