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接連兩天在台北舉行「APEC經合會食品添加物管理及技術檢驗研討會」,新加坡、香港等食安相關機構代表來台分享經驗。與會專家認為各國應建立開放式資料庫,透過資源共享、合作解決問題。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認為,中央應彙整國際間正在稽查的不法添加物,尤其是亞洲地區的國家正在查緝項目,當作查驗重點。
新加坡九成食物進口 邊境把關特別嚴格
在新加坡,「有超過90%的食物是進口的,」新加坡健康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簡稱HSA)博士葉筠薇說,因此新加坡對邊境把關特別嚴格。她解釋,星國由農糧及獸醫局(Agri-Food & Verterin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AVA)負責把關進出口食品,並依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簡稱Codex)的單一規範進行管制。
Codex對食品的規範,被世界貿易組織(WTO)引援,因此成為重要的食安標準,不過Codex為了讓各國都可以適用,所以標準相對寬鬆。因而新加坡仍有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例如2008年奶粉摻有不可食用的三聚氰胺(melamine)事件,上個月醬油含有對人體有高致癌風險的三單氯丙二醇(3MCPD)等。
「所以政府必須建置完善的系統,避免危機擴大。」她說,HAS所屬的實驗室就是進行試驗、檢測的機構,再配合AVA的追蹤系統、稽查人力,就可以有效控制危機。
葉筠薇也說,雖然星國能依照歐盟資料,進行分析、潛在風險預測,但雙方飲食文化不同,仍需要參考鄰近的東南亞國協資訊,「因此各國建立開放式資料庫,透過資源共享、合作解決問題。」
香港:曾於辣椒醬發現工業染料 延伸發現台灣豆干有工業染劑
與會的香港政府化驗所(Government Laboratory)化驗師劉寶君,在會上被問及當初發現台灣德昌豆干摻有二甲基黃的經驗時表示,因為在港府曾在辣椒醬中驗出違法添加、用來增色的工業染料蘇丹紅,「偶然想知道是不是有其他類似案例?」就意外發現台灣豆干摻有二甲基黃,便立刻通報台灣的衛生單位,引起後續食安效應。
台灣應彙整國際稽查重點,尤其是亞洲正在稽查項目
「像二甲基黃這種工業染色劑,已經很久沒列入常規檢查的項目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解釋,化學添加物上千萬種、無法逐一檢查;即使用質譜儀去分析,也是大海撈針、曠日廢時;他建議,中央應彙整國際間正在稽查哪些不法添加物,而我國未列入稽查項目的,「尤其是亞洲地區的國家正在查的,」當作查驗的重點。
同樣是豆干染劑,香港檢出而台灣卻沒發現,是否因為設備精密程度不同?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陳俊成說,「國際間用來檢測的質譜儀都差不多,只是相關單位『沒用心』。」像是過去順丁烯二酸酐摻入澱粉、二甲基黃染色豆干等事件,都是因為香港、新加坡當局的「疑心」,才進一步追查。
除了資訊流通外,檢測經驗的交流也很重要。葉彥伯說,像歐、美、日最近都有針對動物用藥的殘留做出新的規範,那「他們的檢驗方法是什麼?可以驗哪幾種藥物?」都很值得借鏡。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掌握業界情報。」陳俊成說,食品加工業者都知道「哪邊有風吹草動,」當然相關單位都必須對傳言進一步查證,也只有這樣做才能增加政府的靈敏度;葉彥伯也認為,中央可以試著朝這個方向編列經費,試做看看。
蠻好奇新、港的官方食品檢驗,是不是把邊境管制與境內檢查的人力與資源整合在同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