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亡於戰爭 環境危於藍綠 李根政參選話初衷

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台北辦公室有個小房間,放著一組沙發床和書桌,開重要記者會時,住在高雄的執行長李根政,總會背著換洗衣物北上暫居,隨著2016大選腳步逼近,他來台北的行囊,從一個小背包,換成出國用的行李箱,有時一整周都沒回家。 

三天前,在街頭打滾了20年的李根政,召開了也許是這一輩子最重要的記者會之一,首次投入選舉,代表綠黨參選2016年的不分區立委;宣佈參選的前五天,基金會的小房間釘上了嵌入式的衣櫃,提前預告主人長期抗戰的決心。

擔憂2016年國會沒有政黨關心環境

相較於去年318後興起的政治勢力和社運明星,李根政早已是環境圈中家喻戶曉的前輩,1994年參與高雄柴山自然保護運動,開啓社運之路,接連參與美濃反水庫、搶救檜木林、後勁反五輕等議題。

8年前李根政辭去小學教職,創立「地球公民協會」(2011年改組成「地球公民基金會」),關注高雄工業汙染、山林開發、東海岸保護等等,運用小額募款,聘請10多位專職工作人員,是台灣少數經濟穩定的環保團體。

李根政關注高雄工業汙染(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李根政關注高雄工業汙染(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這條路雖稱不算順遂,但也堪稱穩定踏實,促使他人生轉彎的關鍵分水嶺是2000年民進黨執政。

「2005年到2007年,我當環評委員時,民進黨提出台塑煉鋼廠、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及其他燃煤電廠計劃,如果都通過,台灣二氧化碳會增加43%。」靠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越來越往資本家靠攏,李根政深切體認,環境議題在國會的空間越來越小。

2005年民進黨依據「水患治理特別條例」,預計八年投入800億整治,民間團體質疑各項水泥化工程只是為了鞏固政商利益,在野的國民黨一開始也極力反對,但是兩黨談好條件後,國民黨態度180度大轉變,還加碼到1410億。

「我擔心2016年後,民進黨完全執政,立法院會沒有真正關心環境弱勢的反對黨。」李根政在2013年成為綠黨共同召集人,他語重心長地說,體制外的抗爭還是要持續,厚植公民社會基礎,但政治參與這條路已經無可避免。

失去民主,就不可能捍衛環境

確定參選後,以李根政為名的粉絲頁正式開張,綠底的封面照片印上白色字體的「台灣新政,從根正起」,巧妙呼應名字,其實這並非偶然。

李根政的老家在金門,長期受到國共內戰影響,姑姑和姑丈便是在八二三炮戰中被炸死,他的名字確實承載父親對政治的盼望。

他能文能武,曾主持反核遊行7萬人場子,去年330五十萬人上街頭,在舞台帶領大家喊口號的也是他,曾因心疼高雄氣爆居民淚灑記者會現場;走下街頭,他總是笑臉迎人,加上踏實的社運經驗和縝密論述能力,屢屢扮演重要的組織協調角色。

去年4月參與停建核四晚會(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攝影者:凱道反核志工邱俊豪)
去年4月參與停建核四晚會(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攝影者:凱道反核志工邱俊豪)

父親希望他從政,街頭戰友勸進聲不斷,李根政也早知國民兩黨靠不住,但因為本身不愛出頭,慣於打組織戰,遲遲沒有採取行動。

選擇此時跳出來,除了擔憂社運空間在政黨輪替後壓縮,更重要的是這幾年國共兩黨密切往來,不斷激起他的危機意識。

「我的家人在戰爭中犧牲,國民黨從小教我們仇匪,但今天他們突然和好、水乳交融,沒有任何反省、任何交代,只是因為他們的政商利益,其實就是出賣了人民。」

李根政說,自己比較從人民和土地觀點看待中國帶來的危機,環境問題到頭來仍須回到憲政和民主體制,改變政治結構是一條必然要走的道路,但是失去了民主,就不可能再透過民主機制捍衛土地、環境。

社會運動必然有政治力承接,因此要加強政治改造運動

去年318運動後,第三勢力看似蓬勃發展,但許多參與社運的年輕人仍選擇進入民進黨工作,有人持正面肯定,認為這至少是政治參與的開端,也有街頭戰友不諒解,批評同伴被「收編」,而50萬人上街頭的能量,最後也不過是被民進黨「收割」。

身為社運前輩、綠黨候選人,李根政沒有責備,甚至不認為有收割的問題,「社會力量不是在318才蹦出來,而是過去長久的累積,沒有收不收割的問題,社會運動搞了半天,最後必然會有政治力去承接。」眼前最重要的是加緊政治改造運動,承接這股數十年來累積起來的社會力量,也讓優秀的政治人才有路可行。

縱使有高度理想,綠黨也不可免俗要面對台灣政治的「髒」,李根政認為,在立法院,綠黨舉手表决不可能有贏面,雖有社會力支持,但最終還是得透過協商,政治協商本身沒有絕對的錯,問題是程序要盡可能透明公開,進什麼、退什麼,得跟人民說清楚。

「我們清楚知道我們的政治權利來自哪裡,只是民眾的代理人,綠黨許多政策都靠NGO支持,因此即使協商,也會回來跟運動團體商量,有妥協,也應該是相互理解下的妥協。」

2016大選是台灣社會力量的試金石

李根政多次主持遊行活動(圖片: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傅志男攝
李根政多次主持遊行活動(圖片: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傅志男攝

再過三天,李根政即將邁入47歲,這位被大家慣稱為根政老師的資深社運前輩,最近才發生了一件糗事,宣佈參選後,他積極在個人臉書專頁po文,拜託大家幫忙分享粉絲頁,沒想到才3個人按讚,本來心想慘了,後來才發現觀看權限根本沒設公開。

李根政坦言,參政確實對自己的個性是大挑戰,「我花了二十年練習怎麼跟社會募款,有時候還是會有點不好意思。」說罷,自己都哈哈大笑,還直要記者別告訴基金會的人。

直到宣佈角逐立委,他仍然糾結,自己的個性好像不適合參選,但又想,難道台灣不是需要這樣的政治人物嗎?難道台灣只需要會表演的政治人物嗎?

去年,綠黨辦公室搬到北平東路大樓,就在民進黨中央黨部隔街,離立法院只有十分鐘,但李根政很清楚,這條路漫長得很,即使國民兩黨都讓人失望,過去幾十年累積的社會力量,能否反映在實質選票,明年大選是真正的試金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