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半世紀 台灣杭菊終於正名

流浪半世紀,台灣杭菊終於有名字了!民國50年苗栗銅鑼從中國引進杭菊栽種,自此杭菊在台灣落地生根,近年來栽培面積也從30公頃提高到50公頃。目前台灣主要栽培的杭菊有「白花」、「黃花」兩種,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和苗栗農改場歷經3年進行性狀調查,將其命名為「白雪」和「黃金菊」。

12191759_1105058576172584_4763310444635376901_n

台灣杭菊命名:白雪、黃金菊

11月正式菊花盛開的季節,但你知道嗎?台灣每年杭菊需求量高達130公噸,但只有近30公噸是台灣自產,主要栽種於苗栗和台東,另外100多公噸的杭菊都來自進口,其中源自中國的比例高達9成9。

農政單位為了擴大杭菊的栽種面積,近年來著力輔導安全用藥、推出產地證明標章,逐步建立台灣杭菊的名聲,為了讓大眾更加了解台灣各品種杭菊和進口杭菊的差異,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和苗栗農改場在3年前啟動命名作業。

要幫杭菊命名可不簡單,研究人員必須分析植物性狀、杭菊種原親緣性及歧異度,還有杭菊乾燥花朵的品質。由於台灣兩種杭菊的葉子形狀、大小、顏色、植株高度等幾乎一樣,唯有能夠明確分辨的就是每年10月份開花後的花色。

開白花的杭菊,農委會將品種名訂為台灣杭菊1號,商品名為「白雪」;開黃花的杭菊則訂為台灣杭菊2號,商品名為「黃金菊」。

12196204_1105060219505753_7849683843220002515_n

「白雪」在發育階段外輪舌狀花是白色,內輪舌狀花為黃色,但花朵乾燥後會成為淡褐色,主要栽種在苗栗;「黃金菊」在發育階段無論內外輪舌都是黃色,花朵經乾燥後會呈現金黃色,主要種在台東知本、太麻里、鹿野一代。兩種台灣杭菊泡成茶湯後都會呈現淡黃色,茶湯甜香。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劉秋芳說,由於台灣杭菊一年只有一收,種植期多達7個月,栽培過程中無論是除草、摘心、採收等工作都需仰賴人力,難以機械化,目前一台斤的台灣杭菊約有1600元,反觀進口大宗的中國杭菊,一台斤大約只需500元。

劉秋芳表示,「要分辨台灣和中國杭菊的差異,看外觀、拿起來聞就對了,」中國杭菊由於乾燥時會採用藥劑處理,通常會有一股硫磺刺鼻味,為了方便運輸,外型會較扁平而破碎,反觀台灣杭菊雖然比較小顆,但乾燥後呈球狀,聞起來會有一股清香,消費者很容易透過這幾項特點分辨出來。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