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能戳土 就是土壤液化?

206美濃強震震出台南安南區土壤液化的問題,日前有立委開記者會當場示範手指戳土,強調災情嚴重性,遭廣大網友狂酸,究竟什麼是土壤液化?哪些地方易發生土壤液化?土壤液化高潛勢區蓋房子該如何防範?如果是農地出現土壤液化又該如何處理?《上下游》訪問各路專家,一一釋疑。

一、土壤液化是什麼?

簡單來說,土壤液化就是土壤因地震擾動,原本居於下層的地下水跑到土壤上層,使得土壤上層變得疏鬆、像泥水般,若上層泥沙的受壓超過負荷就會衝破地面,出現噴砂現象,導致蓋在上頭的建築物牆壁會龜裂,而噴砂的地方因為水帶走了泥沙,該地區下方會空洞,進而發生地層下陷。

12729242_1158905500787891_210151003884953668_n
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導致有整排樓房因土壤液化而傾斜或倒塌。(圖片來源/USGS)

「台灣地質新、氣候多雨、地下水位又高,距地面頂多1、2公尺,因為這些因素,一有地震擾動就得注意土壤液化問題。」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強調,尤其砂質土壤土質疏鬆、含水性高,和泥質土壤相比,更容易發生液化,一般業界稱地表下20公尺內的細砂層為「液化層」,代表是高液化潛勢區。

17年前的921集集大地震,使得台中、南投、彰化和雲林一帶建物和農田爆發土壤液化現象,堪稱史上最大規模,此波206美濃強震,爆發土壤液化的台南安南區過往是魚塭池,後來才填土興建房子,陳文山說,像這類魚塭、濕地或沼澤地都是土壤液化高潛勢區,蓋房子都不好蓋,如果興建時沒有特別注意,很容易重蹈覆轍。

12717345_1158906090787832_7981126859561293552_n
921大地震導致高雄甲仙農田發生土壤液化。(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二、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可以蓋房子?

當然可以,但需在工程設計時,確實做好地質鑽探調查、進行地盤改良。

陳文山舉例,像高樓可以透過打基樁的方式穿透液化層來強化結構,低矮平房就得改良地質基礎,像是灌漿、在土壤表層鋪設密實的水泥板牆,在其中填土或鵝卵石,以此來預防。

不過陳文山坦言,多年來,多數台灣建築業者蓋房子並沒有確實去紀錄、分析土壤結構的資料,「使得地質鑽探淪為形式,而政府也沒做好監督角色」,他憂心推測,即便一個月後行政院公布六都高潛勢液化區,政府的監督機制沒有改善和落實,仍會有業者偷吃步、虛應故事。

陳文山解釋,一般建案除了有營造單位,還會有個監造單位,負責監督營建公司是否如實施工,但過往這兩個單位太過緊密,雙方容易有金錢往來,進而導致監督淪為形式,再加上政府方把關不確實,使得我國雖空有完整的建築規範,但因為沒落實而「走樣」。因此政府作為第三方單位,有責任擬定一個完善的監督機制並加強監督強度,讓業者確實照個規則走。

三、農地也會發生土壤液化?

住宅區會發生土壤液化,當然具備同樣環境條件的農地也會發生,不過相較之下,農地的土壤液化問題不大,上頭通常不會有高聳建物,「地震擾動完後就會恢復原樣,農民清一清表層砂土,仍可以繼續耕作。」農委會農試所所長陳駿季說。

農試所農業化學組組長郭鴻裕指出,就過往調查看來,農業因地震發生土壤液化的地區比較會是養豬場或養雞場,但因為禽畜產業的建築多屬輕建築,整體來說影響不大,若真的發生就是接受事實,清理乾淨就好,此外,像農村裡的建築物也可多加注意,過去921集集大地震就曾導致彰化員林三角路一帶的農村房舍發生土壤液化,這部分就像建築一樣得進行地基改良。

郭鴻裕說,砂質土雖然較鬆軟、保肥力不強,但很適合栽種諸如花生等豆科類作物,因為這類作物不需太多肥料,又可從空氣中固氮,此外像地瓜、西瓜、蘆筍等作物也因為具有相同特性,很適合栽種在像靠海邊或老河床的砂質地上,但除此之外,農人若要栽種其他作物仍然可行,只好加強肥料和水分管理,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其實農試所早有針對全台60萬公頃農地進行土壤調查,陳駿季說,「我們在每250公尺處畫一個網格,設立一個土壤取樣點,每個網格取樣深度分成四段,分別是0到30公分、30到60公分、60到90公分和90到105公分,從中分析質地、結構等問題,目前已建有13多萬筆資料,農民若有疑慮都可提供農地所在地座標或地籍,直接撥打電話到農試所找農業化學組專家查詢。電話:04─23317400」

12743779_1158906440787797_6966884371551883232_n
土壤液化可能發生在世界各地(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