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務農日記】 01 Nobu家的第一個外國人

大家好。相信有些人對「台灣塾」和「日本宮崎縣政府」並不陌生,高峰由美小姐自兩年前成立台灣塾,就開始與台灣朋友密切的互動和交流,他們也拜訪了許多台灣農村,結交許多熱情的農民朋友,希望可以與台灣平等的交流學習、一起成長

在我決定到日本觀察農業之後,宮崎縣因緣際會成了我第一個落腳的農村。雖然我們一向覺得日本是跟台灣農業處境最接近的國家,台灣政府也常把日本的農業政策奉為圭臬,但事實上台灣十分缺乏對於日本生產現場的第一手資訊,卻經常淹沒在對日本農業成功案例的欽慕之情中。

我認為,想了解日本農業最好也是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和農民一起勞動、一起生活,才有機會儘早摸熟日本農業第一線的各種生產、組織現況,在基本樣貌逐漸清楚之後,再搭配他們的政策、地方組織運作情形,才能深切的了解日本相對於台灣農業的優勢和劣勢,和普遍農民的喜悅與無奈。

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我們可以更具體地與日本對等交流請益,並實際做出行動,調整台灣農業的各塊細節,而彼此的關係不只是停留在單純的欽羨和神化。希望這樣的紀錄能夠成為台灣農業的養分,在往後與日本農業交流學習時可以有更多基礎資料參考。

自我九月初來到這裡,高峰由美小姐和宮崎的朋友十分友善地歡迎我,並無私地與我分享、介紹農業相關的訊息。這裡的橘園正值農忙期,我有機會把自己拋到農家中成為勞動的一員,觀察農作物地產銷、生產過程,並學習感受日本傳統農家文化和生活。

另一方面,高峰小姐也引介許多宮崎縣政府和農業組織的相關人員與我認識,讓我對於宮崎在地的六級產業化等農業相關政策可以有更深入完整的認識。當然,宮崎也有許多非政府部門的人們,想帶著宮崎和農業往更好地方去。

因此,我的宮崎系列文章,主題大致分為三種:一是農家田調日記;二是日本農業相關政策的介紹;三是未完的台灣塾成員故事。初到宮崎不久,我了解的也還很有限。但我期許自己可以成為大家的眼睛,讓台灣的大家與我同步感受、學習宮崎的特別和務實之處。

【宮崎務農日記】01 Nobu家的第一個外國人

九月四號晚上,田中伸佳(Tanaka Nobuyoshi,下稱Nobu)載著我到離宮崎市區一個多小時的日南市老家,與他爸媽一起共進晚餐,準備迎來九月五號的採收起始日。

今年是Nobu第一年嘗試以自己的人際網絡幫家裡的橘子農園-壽園(Kotobuki En)找採收幫手。過去在九到十二月的農忙季節,農園都是爸媽在負責找工。家人雖然都知道這段期間農園會有極大的人力需求,但爸媽可能潛意識想要逃避這個大問題,往往都等到日期很接近時才開始找人。

這些工人每年不固定,是透過爸媽的網絡找宮崎在地需要工作的人,也因此,有些人可能不擅長與人交流,有些人則不太能配合農家的各種採收要求,讓Nobu的父母視找工為苦差事。今年爸媽在八月時才請Nobu幫忙找採收的幫手,確實讓他大傷腦筋,尤其今年又逢採收大年,三年前種下的橘樹苗也可以收成了,勞動壓力更勝以往。

但同時,Nobu也想藉著這次採收橘子的機會,讓爸媽多接觸不同的人,也許慢慢地,日本傳統農家的保守心態會開始有些轉變。這是Nobu在賦權(empower)他自己的過程,也是在賦權爸媽的過程。作為Nobu的朋友,我很幸運可以參與、見證這個轉變的過程。說起來,也許是個緣分吧。在我將要出發往日本之際,輾轉得知了壽園需要幫手的消息,又輾轉的成為與他們家人一起生活的第一個外國人。

image001
田中家是傳統的日式木造建築,座落在日南山腰上

日本農家小孩嘗試帶進外國人 突破傳統

「第一個」外國人?沒錯,Nobu自募的幫手多半都是外國人。因為他前幾年開始接觸台灣塾的關係,一開始就希望先找台灣人。許多台灣朋友幫他在facebook上分享訊息,邀請到日本體驗農家收穫生活。除此之外,只要對農業有興趣想了解、可以認真工作的人他都接受。

對於保守的日本農家來說,要與外國人住在一起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日本人其實不喜歡隨便接待外人到家中做客,他們對於自己應該做到的招待禮儀或是家裡的整潔都十分在意。若自己沒達到待客標準,就恐被評價為不及格的主人,對在意他人評價的日本人來說是壓力很大的事。

但是Nobu今年力促父母接待來幫忙採收橘子的人,除了增加採收的即戰力外,也希望他們有機會與更多不同的人和文化接觸,接收到的資訊或心得也許會影響農場的經營走向,讓他們走出現在勞動力緊繃的困境。在與家人好好深談、並跟爸媽分享自己與台灣人互動的友善經驗後,這件事就算是這樣定下來了。

Nobu說,父母輩習慣用過去的經驗來評價他人,覺得哪些人可以勝任農場工作,哪些人做不到…但是他不想要隨意地評價別人,所以只要是主動想來壽園幫忙的人,不管年齡性別國籍,他都接受。總之,做了才知道嘛!

農家盡量少請工 留錢存起來家用

田中家的農園總共近八公頃大,主要分成4.6公頃、0.6公頃和2.2公頃三處農園,是宮崎縣和日南市面積第三大的橘農,十月底到十一月中的出貨顛峰期一天收成可達兩千公斤,園內種植七種不同品種柑橘。其他附近的橘農農園面積大約三至五公頃以下,約種植三種品種。壽園面積非常大,但是目前田中家仍以家庭農場的方式運作,除了九到十二月的採週期間會找工來幫忙採收外,一月到八月間只靠爸媽和Nobu三人管理碩大的農園,可說是具體體現了家庭農場的勞動力自我剝削。

image002
田區一,約2.2公頃,N1號和日南一號為主。圖為種下第三年開始可以採收的N1號

過去幾年Nobu嘗試告訴爸媽,應該聘請常年規律的員工來一起幫忙農場工作,而非總是在農忙季急找工人。增聘固定員工、家庭農場的法人化(houjinka)是現在日本家庭農場的趨勢之一。鄉村區域人口減少、老化,且許多農家子弟外出到其他縣市念書工作,導致農業勞動力出現嚴重斷層。

為了改變不斷剝削家庭內勞動力,而造成過於疲憊和缺乏效率的狀況,許多農場開始聘請固定員工,讓農場的經營可以更穩定。「法人化」不見得一定要擴張規模、進而變成很大型商業農場,即使只為農場增聘一兩位常年員工,也算是法人化的一種,目標就是要解決家庭農場勞動力缺乏、農產質量不穩定、長遠經營目標不明確的情形。

只是,田中家爸媽目前還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保守的農家想把錢都留在自己家中,即使自己辛苦一點避免增加額外支出。

增加品項多元化 採收期作業拉長

採收勞動從九月初最早起跑的N1號(enuichigo)和日南一號(nichinanichigo)開始,接著スペシャル(special)、宮川(miyagawa)、興津(okitu)等,不同品種輪著接棒採收直到十二月底止,主要採收季節也因此長達四個月之久。因為一月過後會有農園會有霜害引響品質和收成,所以十二月二十號開始田中家也會將十((juuman)和不知火(shiranui)接續採收,存放在倉庫中(免冷藏),分別等一月下旬、四月左右再賣到市場上。

image003
田中家七品種柑橘出貨大致時間表

過去農民習慣的栽種方式是種類少、單一種類量大,但是隨著日本人口減少和品牌精緻化的趨勢,同時段生產大量的橘子拉低品質,市場需求又降低、單價下降,農民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他們也開始種不同品種的橘子以區隔銷售市場、拉長採收期,以增加整體收入和品質。

臨時招募勞動力不穩定,每年都傷腦筋

過往的勞動力,除了爸媽和Nobu之外,有一位今年開始年紀過大無法再繼續工作爺爺,固定合作的雇工阿姨一名,和地方上兩、三名需要工作的年輕人。年輕人在採收季可能有其他工作,無法每年固定和壽園合作,且有些人工作態度不佳,對於重視團隊工作氣氛的日本農家來說十分傷腦筋。

今年壽園首次嘗試從Nobu的人際網絡招募幫手,採收橘子的固定班底有:田中爸爸、田中媽媽、我、因緣際會認識Nobu的補習班老師、兩位五六十歲的雇工阿姨。另外開工前幾個月也拜託當地人才中心媒合想要工作的人,因此九月開工後有三位從人才中心媒合而來的阿公會輪流排班出現,但因為考量其中兩人年紀實在偏大(三人皆是六十歲以上),十月之後只和最年輕的一位繼續合作。

image004
田中爸爸。跟人才中心合作的第一天,與人才中心專員和幫工們約定見面處。

其他的,就是不同時段會短暫出現、Nobu召喚來的日本朋友和台灣朋友們。而田中家的大哥-Nobu的哥哥雖然在東京從事IT業,但每年都會在九月中的採收農忙期回家一個禮拜左右,幾乎用盡自他所有的年假。這也是他一年唯一回來的一次。

Nobu在市區還有店面要顧,偶爾才會出現在農園幫忙,平常就協助跟市場、農協以外的超市銷售通路聯繫,今年也嘗試在自己的咖啡店裡以CSA的方式販售自家橘子。園子裡多了年輕外國人,對當地人是很新鮮的事,多了話題也多了一些活力。(日記待續)

image005
Nobu大哥每年回家都是幫忙工作,趕緊幫他和家人留下合影。

閱讀「宮崎務農日記全系列」,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