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最新擬定、目前正由國發會審查的「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分六年編列110億經費,但其中有70多億預計用於補助更新屆齡除役的十六座垃圾焚化爐設備,使其得以延役,甚至編列10多億預算興建新焚化爐,包含澎湖等地,引發環團、地方人士討論。
雖然沒有垃圾焚化爐的縣市確實常有可能常要協調其他縣市幫忙處理廢棄物,也有垃圾運送處理費的財政壓力,但看守台灣研究員孫瑋孜指出,唯有建立區域合作處理生活廢棄物機制,配合垃圾減量,才能從根本降低焚化爐的需求,讓台灣焚化爐不再需要延役、新建。
來台參加世界醫師大會的環境醫學專家Peter Orris更以醫生關心健康的角度出發,指出焚化爐恐排放危害人體的戴奧辛、砷等有毒粒子,「有些有毒物質會在焚化爐附近居民的身上找到,有些污染粒子甚至會飄散到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呼籲台灣應透過垃圾減量、回收,努力擺脫對垃圾焚化的依賴。
立委陳曼麗辦公室主任、吳焜裕承諾,會在立法院持續監督環保署及相關計劃預算審議情形。
澎湖評估興建焚化爐
目前澎湖垃圾都是運往高雄焚化,澎湖縣環保局局長蔡有忠表示,目前確實在進行澎湖焚化爐興建可行性評估,「但興建焚化爐只是一個方案。」不只會考慮興建、營運成本,也會評估不興建焚化爐的垃圾處理成本,「一切要等評估結果出來才會知道。」待可行性評估結果出爐,也還要蒐集地方民意意見。
環團認為,只要能確實進行減量分類回收、設置方便的分類回收設施、遊說商家不用一次性的產品與包裝,就能減輕垃圾處理壓力;對此蔡有忠表示,「垃圾減量、加強回收一定是不變定理!」目前澎湖縣旺季垃圾處理量每日約為六十多噸,淡季則是四十多噸,「會持續努力!」
環團:焚化爐問題多,不該是選項
來自澎湖的海洋公民基金會表示,新建焚化爐會抑制政府推動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的動機,不僅要維持一定垃圾量及經費維持焚化爐營運,還要處理令人頭痛的飛灰、底渣,「長期不見得比較省!」
雲林縣林內鄉公所秘書蔡汀霖指出,環保署這兩年來頻頻要求雲林、台東啟用焚化爐,「但這些觀光、農業寶貴的環境應該要被好好保護!」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廖秋娥更表示,要處理地方垃圾處理,可以從補助離島、花蓮、南投等沒有焚化爐的縣市垃圾轉運費做起,再配合逐年垃圾減量、回收目標,逐年減少額度,「但焚化爐絕對不是選項!」
環保署:回收率提升,焚化爐才能逐步除役
「台灣民眾環保意識都提升了,環保署卻竟然打算讓屆齡除役的焚化延役,甚至蓋新爐!」孫瑋孜指出,現在各縣市的垃圾量都在減少,以台北市來說,「留兩座焚化爐處理生活廢棄物就綽綽有餘了!」根本不需要三座焚化爐。
針對環團質疑新擬定的計畫會讓焚化爐除役腳步變慢,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蕭清郎表示,「減少焚化爐數量是理想,但還需要考慮現實面。」目前先更新老舊焚化設備,或多或少提升焚化效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蕭清郎更進一步解釋,現階段垃圾回收率已經達到55%,若未來持續努力提升回收率、廢棄物再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焚化量,焚化爐才能逐步除役,「回收率確實可以再努力!」
跨縣市垃圾處理不好喬 無法地方互助
同時,蕭清郎也直言,地方垃圾處理確實是個問題。目前南投、花蓮、新竹等縣市沒興建焚化爐;台東、雲林等縣市則是興建了而未啟用,「這些縣市的垃圾往往都要排隊,拜託鄰近有焚化爐的縣市幫忙處理。」不僅不好協調,垃圾轉運處理費用也是一筆成本。
「現在各焚化爐若單純處理縣市生活廢棄物,絕對有餘力可以協助周邊縣市消化垃圾。」孫瑋孜表示,但現在卡在有焚化爐的縣市因為垃圾處理費用價差,寧可處理事業廢棄物,而不願處理其他縣市的生活廢棄物。
「普遍來說,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費大約落在2000~3500元;一般生活廢棄物處理費則約落在2000元上下。」環境督察總隊表示,雖然各地焚化廠有自己一套價目,處理費也會隨著處理噸數、處理項目、合作契約等情況而波動,但大約會落在這個區間。
孫瑋孜指出,如果要讓台灣焚化爐慢慢除役,除了減少焚化垃圾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焚化爐專注處理生活廢棄物,並啟動「地方互助處理垃圾」機制,環環配合,才有可能做到不用建新焚化爐、也才能讓現有焚化爐慢慢除役。
對此,蕭清郎坦言,雖然各縣市焚化爐是由中央補助興建,但實際運作是由地方政府主控,中央政府少有介入空間。但目前新擬的計畫中有編列二十多億「推動區域合作」經費;也規劃讓有申請設備更新補助的焚化爐提撥10%的焚化爐調控權供中央調度,「這樣中央就有空間能夠協調地方處理垃圾。」
環團:《廢清法》修正後可統一調度
有關地方調度垃圾處理一事,孫瑋孜更指出,立院在上個會期曾提出修正《廢棄物清理法》第28條第六款、第八款,要求焚化爐應在處理一般廢棄物後,仍有餘裕,才得以處理一般事業廢棄物;並讓中央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統一調度使用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
雖然該修正草案已一讀通過,但孫瑋孜表示,「後續二、三讀卻進度緩慢,還未見被排入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