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村-好智慧-籠仔笱

雲林縣林內鄉的烏塗社區,因為鄰近濁水溪畔,昔日來此開墾的先民是引用濁水溪的濁水灌溉農田,但是早期水利技術並無重機械機具,單靠人力不易引水灌溉,引取水源全仰賴人力製作的「籠仔笱」。因此編製與安放籠仔笱逐漸發展成為烏塗社區居民務農以外的重要工作機會,極盛時期堪稱是烏塗社區最重要的在地產業。

%e5%9c%96%e7%89%871

施金連先生在二十出頭便投入編製籠仔笱的工作。當時因為烏塗特殊的地理環境,籠仔笱便是村裡最熱門的工作項目之一,其分工相當的完整與龐大。有負責伐割竹子的工人;還有專門編製籠仔笱的師傅;以及負責投放籠仔笱的專門人員。製作籠仔笱是項耗時且製法複雜的工程,順序大致可分為剖竹、車框、插竹、綁苟、關門、裝石等步驟。

%e5%9c%96%e7%89%872

「剖竹」利用柴刀先做出剖分其四等分,於雙十字支架上一方固定,一方向後拉扯,即可將竹均分四片。「車框」將桂竹內面竹節纖維去除,以增加竹的彎曲強度,並利用鐵絲或藤繩做綑綁固定。「插竹」竹尾交叉穿過鳳尾圈,底層及上層各一支竹子,第二層皆各二支竹子依序穿入。

「綁苟」依笱圈中心開始綁,固定竹子和苟圈綁緊。「關門」豎立起笱,綁一圈笱圈,共計五圈,並穩固底座。「裝石」將籠仔笱擺於溪水中,再進行填石作業。而籠仔笱又分為兩類,「圓笱」與「角笱」兩種。角笱底部為長方形、圓笱底部為圓形,其功效也有所不同。角笱運用在淺水區域,依序排列之,而圓笱運用在深水區域,透過堆疊後引出水路。

%e5%9c%96%e7%89%874 %e5%9c%96%e7%89%873

施阿伯今年已年過八十,依然健朗,早上固定五點鐘起床運動。他驕傲的站起,順勢做了幾個手尖踮腳尖運動。好學的他除了懂得編製籠仔笱,也懂得建築,目前居住的房子便出自於阿伯自己的設計。退休生活的他依然好動,也參於白事的樂隊演奏。他告訴我:「人生就是要多聽多看。」看見阿伯自信的笑容講述著,我深深投以仰慕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