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羹 油飯 米糕粥 台北舊城滋味挑戰台南美食

「等一下等一下,碗拿回來,沒加米酒不算完成。」阿猜嬤甜湯第三代店主柯得隆吆喝著顧客回頭,甜湯少不了米酒提味,他說這是對於小吃的堅持,米粒得飽滿、湯需帶有琥珀色澤,才算得上是一碗圓滿的甜湯。這樣頑固的吃食,在美食家焦桐眼中,是冬天裡幸福滿溢的古早滋味,結合帶有台北舊城區數十年歷史的魷魚羹、油飯等小吃,更成了台北要挑戰「美食之都台南」的首張戰帖。

舊城區舊滋味 傳承歷史記憶的頑固小吃

台北市觀光傳播局局長簡余晏、文史工作者邱翊、和有「飲食文學教父」之稱的作家焦桐,今在《味道臺北舊城區》新書發表會中談舊城區的飲食歷史記憶。透過小吃去看近代台灣的發展史,艋岬在地人的邱翊以魷魚羹做引頭,帶出山東老伯從中國來台的謀生記憶,他說充斥著童年回憶的魷魚羹,是來自福州的料理,更是老伯來到大稻埕的依靠;老伯靠著向當地福州人學習的手藝,揉合出自己的味道,如今賣了數十年口味不變,已經傳承到第三代,歷史記憶也一併流傳至今。

「古早味不只是用舊斗笠、舊紅磚去裝飾,而是老老實實地去做、是崇尚自然的烹調手段,就像熬一鍋湯,要用骨頭和肉去餵鍋子,鍋子微笑了,湯自然就好了」,焦桐強調,回歸古早不見得是走回頭路,而是去緬懷童年時代較少矯飾、較少添加物與較少欺騙的食物滋味,省去一次性的塑料餐具,更是為下一代守護美好生活的重要課題。

若能尋回這樣的滋味,將台北建設成一個「大夜市」,晚上經營吸引所有饕客,早上則還地於民,或許也是個品嚐歷史的好方法。

舊味道
台北舊城好滋味(攝影/孔德廉)

按圖索驥吃台北

在艋舺紮根了五十多年的「阿猜嬤甜湯」第三代店主柯得隆,則是談起甜湯的復古滋味。想起媽媽背著弟弟,一隻手推石磨、一隻手加料的舊時光,白色的甜湯順著石磨淌淌流出,配著和外省人拿的燒餅、福州人買的油條、和本省人做的椪餅,他說這才是烙印在腦海中真正的老滋味,為了讓下一代能共享這樣的回憶,他也正慢慢找回舊日甜湯的好味道。

為了喚起老台北人的記憶、再次感受古早味的美好,簡余晏也鼓勵民眾可以從艋岬、大稻埕、大龍峒這些台北舊城區開始探索,從歷史文化到小吃文化,組合應有盡有、五花八門的各種小吃成為豐盛的滿漢全席,更讓台北觀光成為道地的美食觀光,若民眾想要找尋這些店家,也可按照《味道台北舊城區》這本書來按圖索驥。

焦桐
焦桐撰寫台北舊城美食,民眾可按圖索驥(攝影/孔德廉)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