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礦場將成形 環團控經濟部強行替台泥護航

歷經多年開採,台泥公司已經削平花蓮縣秀林鄉勇士山稜線面海一側,然而台泥旗下的金昌礦場卻又在今年換發新的礦場登記證準備開工,代表面積橫跨253公頃、全台最大的礦場將於焉成形。

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與立委高志鵬今天召開記者會,控訴經濟部為台泥護航,不僅多次扭曲《礦業法》認定主管機關下的開發許可,還讓台泥成功規避環差,徹底打壞法規制度。

環團:依照《環評法》金昌應實施環差評估

到底金昌換發新的礦場登記證有何問題?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潘正正指出,加上現有150公頃的寶來及合盛原石礦,台泥旗下的金昌石礦又將在勇士山開闢約103公頃的新礦場,等於加總起來台泥一共將擁有253公頃、全台最大的礦場。

而依據《環評法》第十六之一條,環評通過的事業單位,若超過三年都沒有開發,應該就現況實施環境差異分析(環差),送交主管機關審查,在通過前不得開發,金昌礦場是在民國97年環評通過,至今已經8 年都未開發,自然應該提出環差檢討報告。

「但經濟部卻視『礦場登記證』為業者的開工許可」,潘正正表示,經濟部的一紙公文認為金昌石礦不用重新做環差,包含對環境產生何種影響、對經濟產生多少效益等各種評估都通通免除,等於替業者大開方便之門,完全打壞了國家法規制度的設計。

17310277_10208395011333209_3924326802693538150_o

謝孟羽:經濟部無視《環評法》規定 多次替金昌石礦護航

不僅如此,環團更指控經濟部多次改變說法,是「扭曲認定自己主管法規下的開發許可」。對此,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解釋,《環評法》施行細則第12-1條所稱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依開發行為所依據設立之專業法規或組織法規定之,代表採礦行為的主管機關即是經濟部,細則還需依照《礦業法》來實行;但在經濟部的解釋中,卻認可民國105年花蓮縣政府依《水土保持法》核發的施工許可證,隨後更轉向經濟部旗下礦務局的「環評準則」第31條來同意金昌石礦開工,等於無視《環評法》的規定。

地球公民控訴 經濟部換發礦場登記恐導致滑坡效應

潘正正也指出,在他們發現其中有異後,立即向環保署提出「公民告知書」,環保署並於去年年底發函要求金昌石礦需做環差,兩方因此進入訴願程序;但經濟部未等結果出爐,竟然又讓金昌換發了新的礦場登記證,並主張該登記證代表了業者的礦業開發許可,完全是在架空環評程序,經濟部更指出往後將會參照此例來辦理許可,潘正正就強調這會造成嚴重的滑坡效應,導致業者不再需要需要做環差。

吳其融:應回歸水泥需求量做檢討 回歸永續發展才是正道

此外,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更回歸水泥的需求量來做檢討,他指出台泥的開採量每年是650萬噸水泥,佔整體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台灣水泥的自給率已經高達120%、達到過高的程度,這樣還要再核准新的礦場嗎?政策應該回歸永續發展,不應該再賤售國土賣到國外,才是正確之道。

高志鵬:不只黨產要轉型正義 國土資源也要轉型正義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則表示,不應該只有黨產業做轉型正義,「能源、國土資源也要做轉型正義」,因此經濟部不應該再繼續玩法弄法,也不要再幫財團解套、當台泥打手,部分業者依循戒嚴時期的《礦業法》開始獨佔礦業資源,到現在也賺飽飽了,而現在基礎建設都已經完成,因此總量管制應該調整,《礦業法》也應修正並有所改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落實「政策環評」,來進行更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否則荷蘭人若現在經過台灣,絕對不會認為這裡是「福爾摩沙」。

17218671_10208395009573165_6685989476262090783_o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