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避災

610豪雨已經帶來將近6億的農業損失,接著來的颱風,又不知帶來何種災情。在山崩水淹土石流災區外,農業區受災也是重創台灣,尤其對於務農唯生的農民,一季心血就付諸流水,雖然有微薄農損補助,但是對於生活打擊,十分巨大。

統計近20年颱風,列舉超過億元損失的風災,損失已高達941億,如果再加上未在計算內的豪雨、暴雨,以及農損未破億的颱風災情,其實20年風災、水災,已經讓台灣損失超過千億台幣。

對於氣候變遷的農業損失,一般視為無可抵擋的天災,但是其中仍是有人為因素,導致災情加劇,因此氣候變遷下的農業避災策略,應該即時被思考,避免最壞的糧食危機發生。

2-7405687570

首先,進入農業地區,颱風帶來豪雨,大水灌田,多數認為天災難擋,其實細觀田區,一些人工建制及農法,才是引起災情加劇之因。

3-7405689766

田埂水泥化的問題

幾十年來,一直進行農地重劃,田區內不斷建設方便載運的農路,每條農路高出農地,形成一條條水泥圍欄,農地排水只能依賴排水渠道。一旦大水淹田,渠道無法排水,或是排水不及,就形成道路圍起的水泥池,將水圍集在田區,久久不散,造成重大損失。

同樣的問題在田埂水泥化的現象,早期田區相鄰的田埂,由卵石、泥土構成,其實有著豐富透水性,大水聚集能夠向隔鄰田區或向下逸散,一直順勢低流入河。但是現今為了方便行走,或是避免雜草生長,田埂高度水泥化,形成的一道道水泥屏障,都只是阻擋大水流動,蓄積田區,造成泡水危害。

4-7405689870_76cc01191c_o
塑膠溫室的危機

在栽種葉菜類作物,農民慣用塑膠溫室,為了防蟲、防雨,但是多數塑膠溫室不具收合性,在大雨灌田後,遇上烈陽,溫室內如同烤箱,許多葉菜類作物,根本不耐高濕下的高溫,大量死亡。

5-7405688054_316911e259_o

另外,許多農地為防雜草生長,習慣以塑膠布舖設地面,只留作物生長孔洞,同樣在大雨過後,地面積水遇熱,塑膠布下形成高溫濕氣,無法逸散,造成就是作物爛根現象,形成重大損失。

6-7405688852_e685b2b8bb_o


有機作物的生命力

大水之後,稻米、筊白筍、豆科等高莖作物,常常發生倒伏現象,一旦稻穗、果囊泡水,或是根系離地,作物就是宣告死亡,無法收成。

雖然大雨與大水,力量難擋,但是作物本身的抵抗力,也是必須思考的問題。一般慣行農法,施肥在土表區域,造成作物根系容易獲得養分,形成淺根現象,一旦雨水衝擊,抓地不強,就很容易倒伏。

但是有機農法,將求地利改善,作物必須根系紮深,以及不斷分系,形成茂密的地下根,才能獲取營養,因此也形成更強的抓地力,遇上大水或大雨,比較能夠承受沖擊,不至迅速倒地。

7-7405687350_8c03cc3046_o

曾經在美濃拜訪有機蕉農的香蕉園,同樣在颱風過後許多蕉園,香蕉樹傾倒斷根,但是有機蕉園多數未倒,詢問原因正是有機香蕉根系較粗且紮深,所以遇風遇雨,有較高的承受力。

8-7405689628_cf15f82a27_o

新的農業避災地圖

在田區改善,以及有機種植之外,更大的是全國種植區的規劃問題。

近年氣候變遷下,其實不只有風災、雨災問題,還有旱災的危機,在台灣農業區集中在南部,但是近幾年南部大雨、大水,已經數度重創南部農業區,更重要是以往颱風時機,集中在七、八、九月,南部第二期稻作時間,但是現今五月暴雨、六月早颱,都已經打擊到第一期稻作收成。

如果氣候變遷,已經影響到台灣稻米的全年收成,一旦南部二季歉收,就會發生嚴重的糧食危機。面對氣候變遷的農損問題,政府不能只是依賴進口,啟動應變機制,而是必須重作全國農業區規劃,確保北、中、南、東農業區的保護,彈性調度不同農業區的生產,以及種植耐雨、短收的作物,避免一區遇災,全國受害。

9-7405687720_ec5f21edaf_o

在現今,工業區、都會區不斷開發,其實不只侵佔優質農業生產區,更在工業搶水、生活需水上,強奪農業資源,造成更多農地的休耕,以及加速農業集中南部化的現象,仿如將台灣農業集中在南部的蛋框裡,一遇災就是全盤傾覆。

更重要是,這些農業區原本可以生產作物,並且也具有消水滯洪功能,一旦移為工業區、住宅區,不能改變的地勢,就是工業區、住宅區積水水患的問題根源。

20年農損超過一千億,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其中包含苦勞農民心血白費的哀傷,也包含家庭媽媽望菜興嘆的無奈,也許天災不可擋,但是氣候變遷下的人間努力,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1-7405689198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更多好文請點選這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