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真是對不起大家」公務員深感愧疚 熱血改變凋零村落

日劇「拿破崙之村」風靡台灣,該劇的原型人物,來自高野誠鮮(Takano Josen)這個不典型的公務員。因為為被上司視為眼中釘,下放到廢材職員去處的農林課,面對新任務:「刺激高齡村落的發展」、「一年內打造農產品自有品牌」,高野誠鮮毫不退縮、全力以赴。

沒上過高階公務員培訓課、也沒學過品牌行銷的他,以素人之姿,成功為極限村落重新打開一條活路,並成為日本全國知名超級公務員。退休之後,他還要將「奇蹟蘋果」木村阿公的自然栽培法,推廣到全世界。高野誠鮮將這段離奇奮鬥寫成《獻米給教宗的男人》,以下為書中局部內容,經時報出版社授權與《上下游》讀者分享。

「啊,真是對不起大家」公務員深感愧疚,激起滿腔熱血

漫步在神子原地區的農村裡,印象最深刻的是背脊彎成九十度的老奶奶,拖著疼痛的腿,推著娃娃車蹣跚地走在陡峭坡路的身影。長年下田耕作而曬黑的臉上,布滿了深刻的皺紋。看起來如此孤單、難受。但這裡人煙稀少,不見任何人路過伸出援手。我並不認識那位老奶奶,卻忍不住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視線始終離不開她,呆呆地望了好一陣子。心裡默默喊著:「加油,加油!」…..。

我在其他地方遇見了丈夫過世的老奶奶。膝下雖然有孩子,但是覺得務農賺不了錢而離開了村子。前面提到神子原是豪雪地區,她在冬季便一個人住在偌大的農家裡,好孤單,好冷清,好落寞。

於是,一股歉疚之感油然而生:「啊,真是對不起大家。」

我也產生了疑問,像我們這些公務員究竟能做些什麼。人口過稀高齡化村落裡盡是孤單的老年人,為什麼行政機關依然視若無睹?為什麼公務員坐領薪水,卻不見有所作為?這就是政府無能、行政無力的結果。農家翹首期待行政機關「是不是有解決的辦法?」一心盼望政府官員能伸出援手,可是政府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村落才會凋零至此。

治本才能拯救凋零村落

即便如此,公務員依然聲稱:「我們做了很多事。」他們確實有做事,但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完全沒有著手改變根本問題。他們就像以對症療法治療人類的疾病,絲毫不從治本做起。

我當時負責的「中山間地區等直接支付制度」是一項不錯的措施。可是無法徹底解決人口過稀高齡化、村落因收入減少而凋零等問題。這就像身體出現疼痛時,給予止痛藥舒緩症狀一樣,無法真正去除造成疼痛的病因。因此,我深深感受到,唯有治本,才能拯救當前的凋零村落。這也激起了我的滿腔熱血,一定要趁村民還健在時為他們做些什麼。

於此同時,二○○四年十月有一場市長選舉,最後由提倡「羽咋主義」,也就是「活用生長於羽咋、製造於羽咋的一切事物」、並將「活化人口過稀高齡化村落」列為首要政見的橋中義憲先生當選新一任的市長。我與橋中先生是舊識,當我向他提起神子原地區的衰敗情形,他立刻與我討論如何實現政見諾言。因為少了把我視為眼中釘的上司,我在這裡反而不受干擾,得以專心工作。

照片提供/時報出版社
照片提供/時報出版社

為什麼村落會凋零?

神子原地區的廢耕地多達四十六公頃。過去曾經有一千人住在這裡,二○○四年卻銳減至五二七人。我不禁思考,為什麼村落會凋零至此?

原因很簡單,因為務農不足以溫飽。

如前所述,神子原地區農家的平均所得僅八十七萬日圓。一個人能在中山間地區陡峭地段從事農作的範圍,頂多兩公頃而已,不可能達到十公頃或二十公頃。收入自然不多,導致居民紛紛脫離農業,離鄉背井尋求發展。想當然耳,年輕人絕不會想要繼續務農。

當地高齡者比率為五四%,已成了極限村落。其中以菅池最為嚴重,高達五七%。當時已有「極限村落」一詞,指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超過半數的村落,當這些人口持續衰老,整座村子最後就會消失。所謂極限村落,便是指難以維持村落機能的極限狀態。一旦居民逐漸年老死去,村落就會遭到「廢村」而拉上帷幕。

如果放任不管,村落就會消失。當居民年紀愈來愈大,農地也會跟著荒蕪。可是年輕人嫌收入少,一點也不想務農,也很少選擇留在羽咋市工作,大家只想前往距離羽咋西邊五十公里處的金澤。由於神子原地區的冬季降雪量多達兩公尺以上,阻礙了羽咋的交通,於是,當地人全都搬到了金澤。

留下來的老年人有年金可拿,多少還能繼續務農,但是當夫妻倆有一人過世,他們的子女就會來接走:「爺爺,來山下跟我們一起生活吧。」由此可知,人口過稀高齡化的腳步愈來愈快,振興當地已是刻不容緩。

要讓農家拿回定價權,並發展加工提升附加價值

首先,必須徹底找出農業體系本身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農林漁業這類第一次產業的最大缺點,就是無法為自己生產的產品制定價格。一根花了一百日圓成本種出來的白蘿蔔,拿到市場去賣,也會面臨「受到全國白蘿蔔大豐收影響,只能賣三十日圓」的窘境,當下即賠了七十日圓。

因此,第一次產業業者的致命傷就是沒有建立自己的生產、管理、銷售循環體系,容易受到市場波動所牽連。所以我認為,一定要由生產者自行制定建議售價,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產業。

既然如此,該怎麼做呢?就讓身為第一次產業業者的農家一開始便照著建議售價販售。同時朝一.五次產業發展,將自己製造的產品加以加工,提高附加價值再販售。我覺得這項改變傳統流通方式的策略,才是拯救村落的治本之法。

原因是如果不能由農家生產並管理作物、建立自己的銷售循環體系、並且自行制定建議售價,根本無法與市場競爭。

拼了,放手一搏

隔年的二○○五年四月,市公所的農林水產課增設了「1.5 次產業振興室」,目的在於將第一次產業的農業及漁業、林業的生產品經過加工提高附加價值,藉此轉型成「1.5 次產業」。我與另一位職員共同負責大學交流事業、創造雇用調查事業、市場調查事業、品牌化事業、活化農山漁村事業等九項事業。至於羽咋市內人口明顯減少、愈來愈衰敗的神子原地區,市長也將兩大課題交由我處理:

①刺激人口過稀高齡化村落的發展。
②在一年內打造農產品的自有品牌。

「拚了!」我也只能放手一搏了。市長於我有恩,可不能丟他的臉。所以我想就此實現市長的政見。一方面也是不服輸。之前說要「把你踢到農林課去!」的上司,在他的認知裡,農林水產課就是專做骯髒工作的爛部門。我也想讓他瞧瞧,不要小看農家的力量!

戰後的日本發展出一套哲學。當時人胸懷大志,決心讓戰敗國重新振作。但是在現代人身上,幾乎看不到這股氣魄。

一般公務員並沒有看到村落的現況。他們害怕這麼做會被部長罵、那樣說會挨課長罵,所以只看上司的臉色辦事。他們幾乎不會去現場看,才會做出一堆蠢事。我則是不一樣,除了思考極限村落的缺點之外,也會找出它的優點。例如手機訊號不良時,可以轉念一想:「在這裡可以放慢步調,不受手機干擾。」諸如此類。我就是這樣努力將一切想法轉負為正。

高野誠鮮替村落發展米品牌創造收益(圖片提供/時報出版社)
高野誠鮮替村落發展米品牌創造收益(圖片提供/時報出版社)

不開會也不寫大部頭計畫書 ,必須激起公務員熱忱

光靠開會或印製印刷品絕對無法改變聚落及城鎮,首要之務是激起職員的熱忱,讓他們秉持信念,將振興城鎮或村落視同振興各地公所。因此,我的目標是「打造能留住年輕人的城鎮」,構築自給自足的農村聚落,具體計畫如下:

①從大規模市場流通體制轉為個別流通體制,把利潤所得直接還本給農家。

②促使農產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有品牌。

③設置「直銷站、加工所、集貨場、停車場」等設施,創造雇用機會。

我將這項計畫命名為「山彥計畫」 (「山彥」為山神、山靈之意,亦指山谷回音。),期盼將神子原地區改造成熱鬧的人口過稀聚落,並為神子原地區的農作物建立自有品牌,轉型為「1.5次產業」。

開一千次會也不會改變村落,行動才可以

一般在擬定如此大規模的計畫案時一定會召開會議。不過,我沒有為此舉辦內部會議。

在此之前,市公所祭出了各項措施防止人口過稀高齡化。他們並不是沒有作為,也召開了幾十次會議,有時甚至超過一百次。他們也成立了審議會,可是,開了幾千次會就能改變村落嗎?該不會誤以為有開會就功德無量了吧?

所以我不開會。

他們也會製作大部頭計畫書。但是,製作一本好幾百頁的計畫書就能改變村落嗎?根本不會。那不過是委託顧問專家規畫地區復興的計畫案罷了。想必整部計畫書都用電腦後製得美輪美奐吧?其中一定有打動人心的標語或色彩繽紛的圖表吧?然而,這部計畫書僅僅是一份印刷品。

如果能靠印刷品改變整個社會,那麼神子原地區、石川縣,甚至日本應該會更美好。因此,我的計畫書只用了一張A3的紙,上面寫著活化地區的五年計畫。

我們缺乏的是什麼呢?我們完全沒有行動力。即便擁有知識與資訊,卻少了行動理念。袖手旁觀的話,村落就會「自然消滅」。就算對人口過稀高齡化一事哀嘆了一百年、就算召開無數次會議、支付了昂貴顧問費用、印製了一千本堆積如山的精美計畫書,村落也不會有絲毫改變。

就像天花板上的電燈泡壞掉一樣,不管開了多少會、做了多少本計畫書,村落的前景也不會大放光明。一定要有人搬來梯子,換掉電燈泡才行。

六十萬日圓,故意把自己逼到火燒眉毛

我決定只用六十萬日圓預算。

一般來說,想要活化農村聚落至少要花六百萬日圓。當我向市長報告,他果然問我:

「你知道這是我的重要政策吧?金額是不是少了一位數?」
「沒問題的。」

沒問題才怪啊。但是我心想,有了六百萬日圓就能活化整個地區嗎?總要做了才知道。重點是,我不希望有藉口。「沒辦法,因為預算不夠。」「沒辦法,因為上面說『 NO 』。」世人總會找一堆理由,怪罪其他人事物害自己辦不到。可是,我不喜歡做這種丟臉的事,所以故意將預算定為六十萬日圓,把自己逼到火燒眉毛的境地。

不過,我倒覺得這時候可以激發人的潛能。我喜歡做別人辦不到而放棄的事,反而會燃起滿腔鬥志。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公務員都不想擔起責任,「要是失敗了怎麼辦?」「要是被議會罵到臭頭怎麼辦?」更何況是即將退休,大部分人寧可選擇安安穩穩度過剩下的日子,絕不希望晚節不保。池田課長卻容許我在他退休之前興風作浪、引發爭議,為了農家付出一切在所不惜。這番話猶如強心劑,池田課長願意成為我的堅實後盾。我從來沒遇過這麼有擔當的公務員…..。

獻米立體書 (1)

完整閱讀《獻米給教宗的男人:史上最熱血農村公務員衝破體制無極限,拚出自己與村落的新人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