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的人們之所以前來造訪七姊妹橡樹,不僅僅是因為其優雅的風姿,也是因為它禁得起大自然力量的考驗。面對這樣的力量,換成普通的樹,恐怕早已摧折。她指出,這棵樹幾百年來至少已經經歷過十次猛烈的颶風,卻鮮少受到損傷。
俗名 美國櫟、南方活橡樹
學名 Quercus virginiana
年齡 一千兩百歲
西元八二○年,路易斯安納州,曼德維爾市
在花拉子米的出生地以西七千兩百九十七哩的地方,一根小小的芽苗鑽出了鬆軟的泥土以及腐爛的落葉堆,來到了這個世界。外觀毫不起眼的它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吸收維持生命所需的養分,準備展開一段美好的生命旅程。最終這個芽苗將長成一株巨大的樹,不僅傲視周遭的草木,也讓人們抬頭仰望。
穿越八二○年後的現今
這棵樹看起來就像一隻歷盡滄桑的章魚,枝幹歪斜,彷彿被凝凍在時光中。自豪地站在路易斯安納州浩瀚燦爛的天空下,看起來氣宇非凡。這棵樹雖然不會動,卻打動了所有的觀賞者。在歷經千百年狂風暴雨以及猛烈颶風的侵襲後,仍然屹立不搖。
從遠處看,樹木挺立在地平線上,在周遭那些較小的樹木簇擁下,顯得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枝幹先是伸向天際,然後又往下垂,接著又再度往太陽的方向伸展。這是它最大的特色,也是對抗颶風與暴風雨的武器。它是一棵健壯的南方活橡樹,高達六十八呎,樹圍三十九點八呎,樹冠寬度有一百三十九呎,比三座匹克球(Pickleball)場連在一起還要長一些。
所謂的「活橡樹」,指的是好幾種櫟屬的樹木,其中又以南方活橡樹最為人所知。為了和落葉性的橡樹有所區別,活橡樹又被稱為「常綠橡樹」。春天時,南方活橡樹的葉子每隔幾個星期就會脫落換新;冬天時,當其他種橡樹都光禿禿的、處於休眠狀態時,活橡樹卻滿樹綠意,因此被認為是「活的」;到了秋天,樹上的橡實會掉落,成為火雞、綠頭鴨和美洲啄木鳥等鳥類以及黑熊、松鼠和鹿等哺乳類動物的食物。
活橡樹是美國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樹木,尤其是那些樹冠龐大,枝幹長及觸地後再向上生長的老樹;這些樹上經常垂掛著一縷縷長達數公尺的「松蘿鳳梨」(Tillandsia usneoides)。這棵名為「七姊妹橡樹」(Seven Sisters Oak)的巨樹上面就有這種到處蔓延的附生植物。松蘿鳳梨是一種鳳梨科植物,會聚生於樹木的表面,而且往往長得非常濃密,足以讓樹木的葉子照不到陽光,也會增加樹木的風負載(wind loading,指的是風使樹木承受的壓力與張力)。這種苔蘚狀的鳳梨並非寄生植物,而是會透過葉表濃密的鱗片吸收雨水和潮濕空氣中的水分。大多數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用來行光合作用,但松蘿鳳梨只有在夜間或白天的暴雨過後才會吸收二氧化碳。它在受到強烈的暴風吹襲時,往往會從樹枝上脫落,散布在樹木四周的地面上。過了幾年後,原先的樹上又會再度長滿松蘿鳳梨,直到下次再度遇上足以颳落它們的風暴。
七姊妹橡樹
這棵樹之所以會被稱為「七姊妹橡樹」,是因為當地人一度認為它是由好幾棵樹組成的。但一九七六年時,聯邦政府的幾位林務官實地視察後,證實它只有一個根系。
「七姊妹橡樹」和本書中其他樹木的不同之處,正是因為它位於私人的產業上。那是一棟兩層樓的住宅,地址是路易斯安納州曼德維爾市路易斯柏格區(Lewisburg)泉水街(Fountain Street)二○○號。你只要從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的北岸走一小段路,就會看到絕美的剪影。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風姿,吸引了美國及全球各地的人士前來拍照攝影,但基於對業主的尊重,遊客應該與之保持適當的距離。
七姊妹橡樹原本被稱為「竇比的七姊妹」(Doby’s Seven Sisters)。這是因為最初為它命名的那位業主凱洛.亨德利.竇比(Carole Hendry Doby)自家就有七個姊妹,而且這棵樹位於當時竇比家的土地上,或許她是想藉此來榮耀並保存家族的傳統。到了後來,這棵樹就被稱為「七姊妹橡樹」,不過從未有人提到改名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九六八年時,這棵樹被推選為「活橡樹協會」(Live Oak Society)當屆的會長。
威廉.古因(William Guion)自從一九八五年以來就一直致力於研究並拍攝路易斯安納州橡樹的工作。根據他的說法,西南路易斯安納學院(Southwestern Louisiana Institute)──即現在位於拉法葉的路易斯安納大學──的第一任院長艾德溫.史帝芬斯(Edwin Stephens)曾經寫過一篇名為「在我眼中,路易斯安納就是一棵不斷成長的橡樹」(I Saw in Louisiana a Live Oak Growing)的文章,發表於一九三四年的《路易斯安納保育評論》(Louisiana Conservation Review)上。他仿效詩人瓦特.惠特曼(Walt Whitman)一首詩中的筆法,讚頌活橡樹獨特的美。此外,他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觀察並拍攝活橡樹,尤其是最老、最大的那幾棵,並且收集相關的資料。他認為活橡樹是路易斯安納州重要的文化、歷史與藝術象徵,甚至主張南方活橡樹的學名應該從Quercus virginiana 改為Quercus louisiana,因為路易斯安納州各地都有大量的活橡樹。此外,他還在他的文章中倡導成立一個專業機構來維護並保存各地仍然活著的古老活橡樹。
活橡樹協會成立的宗旨,在於推廣南方活橡樹的栽培、傳布、保存與欣賞,根據該協會的章程,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有一個人被列入該協會的成員,而此人必須負責登記並記錄其他成員(也就是樹木)的資料。一棵活橡樹的樹圍必須在八呎以上才能成為該協會的成員。剛開始時,活橡樹協會的成員只有四十三位,如今已經超過八千八百位,並且遍布十四個州。
公路的興建 願為活橡樹繞道
活橡樹協會的第一任會長,是位於路易斯安納州塔夫特(Taft)這個地方的「洛克.布侯橡樹」(Locke Breaux Oak),但它在一九六○年代末期因為空氣與地下水的污染而死亡。不久,七姊妹橡樹即因為其巨大與美麗的姿態而獲選為第二任會長,參加就職典禮的貴賓包括路易斯安納州的州長約翰.麥奇森(John Mckeithen)。據在場人士表示,這場典禮除了有一些慶祝活動之外,還邀請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樂隊演奏了好幾首曲子,並由一群芭蕾舞者圍繞著七姊妹橡樹翩翩起舞,讓觀眾看得很開心。典禮結束時,每位參加人員都獲贈一枚印著七姊妹橡樹畫像的木質「錢幣」。
我想要進一步了解活橡樹協會以及他們的會長,於是和自從二○○○年起便擔任該協會主席以及唯一人類成員的柯琳.裴瑞洛.藍德芮(Coleen Perilloux Landry)連絡。她告訴我,該協會的總體任務就是推廣、保存並維護活橡樹。自從成立至今,他們已經和美國陸軍工兵部隊(Corps of Engineers)以及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公路管理局等大型機關進行多次談判,極力搶救那些預定要被砍伐的活橡樹。如果對方要進行排水工程,活橡樹協會就會建議他們在樹底下挖鑿地道,或者把樹遷移到另外一個地點。如果對方打算興建一條公路,該協會有時甚至會建議他們更改路線,而這些機關多半也都願意配合。正如藍德芮所言,活橡樹協會的使命之一,就是堅定支持它的每一位成員,無論成員們位於何處、年齡多大。
歷經颶風吹襲 鮮少受損傷
藍德芮在講述七姊妹橡樹過往的一些事蹟時,關心之情溢於言表。她告訴我,在春末夏初時節,當平均降雨量上升至一個月五到七吋時,附近的密西西比河的河水往往會漫過河堤,流入距七姊妹橡樹只有兩個街區之遙的龐恰特雷恩湖,然後湖水往往又會漫過湖岸,淹沒七姊妹橡樹所在之處以及周遭地區。因此,活橡樹協會已故的第一任會長以及仍然健在的第二任會長,都吸收過密西西比河的河水。
藍德芮表示,全球各地的人們之所以前來造訪七姊妹橡樹,不僅僅是因為其優雅的風姿,也是因為它禁得起大自然力量的考驗。面對這樣的力量,換成普通的樹,恐怕早已摧折。她指出,這棵樹幾百年來至少已經經歷過十次猛烈的颶風,卻鮮少受到損傷。近年的幾次颶風包括二○二一年最強風速達每小時一百五十哩的艾達颶風(Hurricane Ida)、二○○五年最強風速達每小時一百七十五哩的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以及二○○二年風速達每小時一百二十哩的麗麗颶風(Hurricane Lili)。
面對這些颶風的吹襲,活橡樹通常有能力保護自己,不致受到太大的損傷。根據統計,在一場大規模的颶風過後,有百分之三十的活橡樹能夠毫髮無傷,百分之五十會有枝條彎折或斷裂的現象,百分之十六會有葉子大量掉落的情況,樹冠受損的占百分之五,主幹折斷的占百分之二,只有不到百分之三會被連根拔起或倒在地上。在暴風雨過後,它們通常只有葉子和小樹枝會被吹落,絕大多數所受的損害都不大。
丹尼斯(E. J. Dennis)是研究活橡樹的專家,從二○○六年開始就一直負責照顧七姊妹橡樹。他說,活橡樹之所以能夠耐受強風,是因為寬度遠大於高度,樹冠寬闊而且根系龐大。此外,樹枝在不同的高度會往不同的方向生長,這也使得它們特別能夠禁得起來自墨西哥灣的強風暴雨。這正是所謂的「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唯有如此,它們才能夠存活如此之久。
木材堅固耐用的造船良木
活橡樹之所以長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無論酸性、鹼性、肥沃、潮濕、砂質或黏性的土壤,它們都可以接受。活橡樹雖然喜愛水分穩定的環境,但也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它們在生命初期長得很快,但隨著年紀變大,生長的速度就會減緩。有些活橡樹的樹圍可達三十五呎以上,這顯示它們至少已經活了六百年之久。
喬治亞大學森林資源學院(School of Forest Resources)的吉姆.寇德(Kim D. Coder)表示,活橡樹通常可活四百年左右,但由於木材很硬,難以鑽取,而且較老的樹木會有柱狀腐爛的現象,因此很難準確判定年紀。碰到那些很老的活橡樹時,專家們往往只能揣測其年齡以及過往的經歷。
眾所周知,活橡樹的木材極其堅固耐用,因此一度是人們喜歡用來造船的樹種。正由於橡木如此珍貴,美國海軍還曾經擁有自己的活橡樹林場。一八二八年時,在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總統的授權之下,美國政府在佛羅里達州微風灣(Gulf Breeze)附近設置了「海軍活橡樹保護區」(Naval Live Oaks Reservation),由亨利.馬利.布拉肯里奇(Henry Marie Brackenridge)負責管理,並且在一八二九年一月一日開始營運。一般認為,這是美國第一座聯邦林場。其目標是提供足夠的活橡樹木材以供美國海軍在附近的彭薩科拉(Pensacola)建造船隻。這座造船廠從一八二○年代一直持續營運到美國內戰期間。
海軍用來建造「憲法號」巡防艦(USS Constitution)的木料中,有一部分就是使用活橡樹的木材。在一八一二年戰爭期間,當英國戰艦對著憲法號發射大砲時,那些砲彈居然從那堅固的船身上彈開。因此之故,這艘巡防艦長久以來一直被暱稱為「老鐵甲船」(Old ironsides)。一九二六年憲法號翻修期間,造船廠用來修補這艘巡防艦的材料,有一部分就是來自彭薩科拉地區的活橡木。
就在內戰即將結束時,美國海軍所使用的船艦大多改為鐵製,因此對橡木的需求銳減。其後,原來的海軍活橡樹保護區就被變更為一千三百英畝的自然保護區,目前由「灣島國家海濱公園」(Gulf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負責管理與維護。
經過無數氣候挑戰的樹章魚
我生長在寒涼的太平洋岸,看到那些生活在南加州海底的生物時,總是驚嘆不已。從海葵到豹紋鯊,從會螫人的水母到會遷徙的鯨魚,我就像潛進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透明動物園,悠游其中。有時,我會進入頭足類動物的神祕世界,裡面有著章魚、魷魚、鸚鵡螺和烏賊等等。根據現有的化石資料,這類多足的生物早在大約五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是極其古老的類群。牠們的歷史比起地球上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動物都更加悠久。有的被保存在岩石中,有的被撈捕入水族館展示,牠們是超乎歲月的存在。
章魚有八隻觸手,而烏賊和魷魚則有十隻觸腕,其中一對特化得極具伸縮性,成年鸚鵡螺的觸鬚有六十到九十根,視其種類而定。這些頭足類動物形態多樣性極高。當牠們揮舞著柔軟輕盈的肢體在海中移動時,動作既流暢又充滿節奏感,有如一闕古老的舞蹈,令我們心醉神馳。
七姊妹橡樹也是如此,它就像一隻在夏日風暴過後的天光中跳躍嬉戲的樹章魚,經歷過許許多多來自氣候的挑戰。當狂風吹來,造成生命威脅時,它雖彎不折,兀自挺立在天地之間,對抗著各種力量,而且活得欣欣向榮。它是耐力與長壽的化身。(轉載節錄自《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小標為本刊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