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者:蔡兆倫
臺灣是個海洋國家,但我們從不了解海洋之美。
海洋給我們豐富的寶藏,請用心聆聽 海洋的頻率
自然的嘆息
座頭鯨,在海洋底下訴說的動人旋律……
座頭鯨是海洋裡,最愛唱歌的鯨魚之一,
只有公的座頭鯨會唱歌,
牠的體長可達十三公尺,體重可到四十公噸重,
但是歌聲很柔和、低沉。
每一隻座頭鯨唱的歌不同,
唱出的音頻也不同,
唱歌的數目也不同,
有的唱五至七首,有的會唱到二十首。
每首歌的節奏、長短也不同,
有些歌,約唱二十分鐘,
有的歌可唱到二十二個小時之久。
原來,除了人類、雀鳥、蟋蟀等,海底的世界,
還有愛唱歌的生物。
這使得海水之下不寧靜,而是魚聲喧嘩。
可惜,即使座頭鯨是海中的低音歌王,
人類還是不斷除滅這海中的聲樂家。
長期以來,
人類不在乎這音樂家在唱什麼歌,
只在乎牠的肉好不好吃:
人類也不在乎他的歌聲好不好聽,
只在乎牠的體內油夠不夠多。
也許,有個很重要的任務,
我們需要為人類開設
「座頭鯨的音樂教室」。
鯨魚音域學 突破了解鯨類的瓶頸
多賓(William Dawbin1921-1998)是自然科學史上研究座頭鯨歌唱的先鋒。他從一九五一年開始,秉持著驚人的毅力,花費四十年的時間,約記錄一千隻座頭鯨的歌聲。他仔細地傾聽,了解每頭座頭鯨的唱法,以此了解座頭鯨在海洋的遷移、活動、繁殖、覓食等行為。他透過研究累積的保護座頭鯨的資料,突破長期以來人類無法了解鯨類的瓶頸。
他將所錄的叫聲轉成音頻,訝異地發現座頭鯨的叫聲是有規律性的重複,而每一隻座頭鯨的叫聲都不同,他認為可以憑此標示每一隻座頭鯨。這是近代海洋生物學的大發現,這種辨認方式後來稱為「鯨魚音域學」(Whale Acoustic)。多賓寫道:「原來座頭鯨發出的事有意義的聲音,牠們在呈現水裡世界的事,讓我能夠從鯨魚的角度,而不是人類的角度,看海裡的環境。」
近海水色汙染 將損及座頭鯨的食物
他也發現座頭鯨的幼鯨經常在淺海的珊瑚礁岩覓食,這證明戈斯在十九世紀提出的論點,珊瑚礁岩在保育幼鯨方面的重要性。他又發現座頭鯨經常接近海岸的原因,原來近海深度三十到六十公尺處有許多浮游性植物,座頭鯨在那裏攝食。他提出:「如果人類活動,使得近海水色汙染,減少浮游性植物的生長,將使座頭鯨失去足夠的食物。」
(本文摘自《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一書)
《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 作者: 張文亮
- 繪者: 蔡兆倫
- 出版社:字畝文化
- 出版日期:2016/11/23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