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許育銀)
(攝影/許育銀)

鄰里間的雞婆事,城市裡的熱心事

熱心對一個道地的鄉下人來說,似乎是再平凡不過的小事。比方與鄰里相互餽贈蔬菜水果,又或者父母出遊,鄰居家的堂哥,留心老家裡有無外人來訪等事,都是熱心助人的表現。鄉下的街坊鄰里,多半是親戚,或者一起生活的熟人,這些舉手之勞的事都不費心也不費力。可不知從何時開始,熱心助人來到城市後,反倒成為一種雞婆。

我時常受此所苦,總不知該如何拿捏分寸,直到因上課的同僚對印刷事務不熟識,我推薦廠商後讓同學順利完成作業,同僚與老師大大聲表達感謝。與此同時,自己又因為工作,說了不該說的話,被提醒太雞婆了,我才不得不好好思考兩者間的差距。

在熱心助人與雞婆間搖擺的經歷

熱心與雞婆兩個詞彙,熱心是形容詞,雞婆是名詞,在英文的世界裡形容詞不能單獨存在,熱心後面最好放置名詞,或者動詞接著名詞,像是熱心助人就是最佳代表。

根據教育部辭典裡的說明,亦可辨別兩者不同。熱心比喻人富同情心;雞婆即為好管閒事之人;雞婆的造句說十分直白:「他真的是太雞婆了,才惹來一堆麻煩。」看完解釋後,我相當不服氣地詢問chat GTP,請您解釋熱心與雞婆的差異?它說熱心與雞婆最大的差別是在「動機」和「行為」。熱心是主動幫助別人,基於他人需求出發,通常在進行「熱心」行為時,需要的是尊重他人感受,適度提供幫助,不會讓人感到壓力與不適。而雞婆指的是過度過度干涉他人,做的事情超過別人需求,甚是可能造成困擾。在了解兩個詞彙差異後,我開始審視自己從小到大,做的熱心與雞婆事,希望多多咀嚼其中深意,才不枉費,自己在熱心助人與雞婆間搖擺的經歷。

近一年來轉換跑道,我選擇與電腦當同事,一人堅守兩台電腦、兩個網站。朋友常說,「相信過不久,你就會離職了,你這麼愛講話,怎麼可以忍受一人上班。」事實不然,我喜歡這樣的工作型態,不會因為電腦固定形式感到氣憤,更不會罵電腦不知變通以及不近人情,反而欣賞它在聽懂才會給予正確回覆的做法。所以十分積極的學著跟電腦對話,因為我知道,電腦聽懂我的指令,它能提供適切的協助。當然其他邏輯整合的事情,跟電腦無關,它只是扶助我解決問題。

也因轉換跑道之故,開始有時間與城市裡的鄰里交流。過往鄰居曾邀請我到他家坐坐,我總笑笑而過,畢竟自己鮮少在家,對於鄰居即予的溫暖,常常當作客套之詞。直到近期自己有事相求,才發現人與人需要先建立關係,才有近一步的發展的可能。這比與電腦建立關係的難度更高些,如果把人腦當作電腦,這就是兩部電腦交流,除了自己有辦法理解自己的需求外,還要有辦法與另一方往來才行。

(攝影/許育銀)
(攝影/許育銀)

產生連結的做法

做法看似容易實則複雜,其一建立關係,在不經意下,對人投出親切的微笑,舉凡倒垃圾時,遇到同棟住戶或者時常相見的陌生人,都給予微笑。此作法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無須交談,只需露出大U型唇形,如想再進一步,在加上點頭以及眼神互換,就能與人建立關係。

其二交流,不經意的閒聊兩句,像是鄉村時常聯繫情誼的開場白「吃飽沒?」就十分適合,一種關心但不打擾的用語。與家人煲電話粥,時常聽到的詞彙,以為只限於家庭,現在看來分明是建立關係的開場語。只要有人主動開口說,另一方回覆「吃了」、「還沒」即可,可以就此打住,亦可往下延伸,端看雙方是否有想進一步持續交流。如能持續交流,雙方信任關係建立後,更能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更可避免讓人感到不適。

其三有意義的連結,最難的一件事,這是一種望似不經意,也可能是一種感同身受,端看另一方的意願。以最近住家漏水一事來說,我在住家大樓群組裡留言,詢問大家是否認識我家樓上的住戶。消息一發出,明明通通已讀,卻無人應答。過往疏於跟鄰里話家常,很怕自己住家漏水,要拜託遠在他方的家人處理,於是勇敢踏出第一步。先觀察大樓狀況,並主動詢問和拜會鄰居,這才讓房屋漏水一事暫時緩解。漏水處理做法,舉凡介紹抓漏商家、拜會里長協助居中協調,或者尋求法律諮詢等等。這些滿載溫度的資訊,就是熱心助人的行為。

其四食物傳情,是延續鄉里間的相互饋贈,在自己與鄰居建立連結後,鄰居時常喚我到他家走動,除了交流住家大樓事務外,也時常贈與我蔬果。我也時常在收到食物後反饋家鄉點心,就這樣一來二去間便有了情誼。

雞婆的土仁餐包之特立獨行與直率,成了它令人難忘的記憶點,只是城市不是深山,亦非田野,無需太多張揚,學著把雞婆轉化成熱心的花生糖,一口接一口的善意。(攝影/許育銀)
雞婆的土仁餐包之特立獨行與直率,成了它令人難忘的記憶點,只是城市不是深山,亦非田野,無需太多張揚,學著把雞婆轉化成熱心的花生糖,一口接一口的善意。(攝影/許育銀)

熱心的花生糖與雞婆的土仁餐包

我想會主動做出熱心事以及雞婆事的人多數都出於好意,只是做法不同,讓人的感受也有不同。如果將熱心和雞婆比喻成家鄉點心,我想熱心是花生糖,雞婆應當是土仁餐包了吧!花生糖,將花生加油炒熟後,加糖、麥芽將其連結,加入芝麻增添風味與口感,放涼後,再將大塊花生糖切以便於入口的小長條狀,有時會一塊接一塊讓人不知吃了多少塊。而土仁餐包,將炒熟的花生擣碎混入赤二砂與蒜末為餡,用餃子皮或麵皮將其包裹,接著把一顆顆像餃子的大餐包放入油鍋裡炸至金黃。

土仁餐包知名度遠遜於花生糖,至於兩者好吃與否?就見仁見智,以特立獨行外以及難得一見實為土仁餐包。土仁餐包比起花生糖做工繁瑣,耗工高溫油炸,讓愛美、養生的人望之卻步,可真的吃過後,反而被會被土仁餐包直爽內餡吸引,吃下肚會被它強而有力的存在感所著迷,這是炙熱艷陽下的花生粒!只是連吃完二塊後,罪惡感油生,雖然有再吃一塊的慾念,但不得不就此止步。畢竟高油高熱量,不是人人都消受得起的。

花生糖、土仁餐包同為花生製品,製作的方式不同,摻入的配方、做法不同,給人的感覺也截然兩樣。熱心的花生糖,將助人為善的自我變得很小很小,讓人一口接著一口。而雞婆的土仁餐包源於鄉野,來自江湖,做任何事情總喜歡明擺著,就連幫助人,也帶著半主動。這也是被雞婆相待的人想接受,卻又忍不住要拒絕的原因吧!或許雞婆之人最需要學著將自己的善心簡化,像是改良版的土仁餐包,內餡改為花生粉拌糖粉,又或者不用高溫油炸改其他方式料理,是否也能提升大家對雞婆之人的接受度?

無論如何,雞婆的土仁餐包之特立獨行與直率,成了它令人難忘的記憶點,只是城市不是深山,亦非田野,無需太多張揚,學著把雞婆轉化成熱心的花生糖,一口接一口的善意,不也是進到城市生活該學習事項嗎?

熱心對一個道地的鄉下人來說,似乎是再平凡不過的小事(攝影/許育銀)
熱心對一個道地的鄉下人來說,似乎是再平凡不過的小事(攝影/許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