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寮小搖滾(圖片來源/蚵寮小搖滾粉絲專頁)

「蚵寮漁村小搖滾」回來了!幕後真正的Rocker現身 舞台下的熱血愛鄉故事

「蚵寮漁村小搖滾」要重現江湖了!你聽過蚵寮嗎?這充滿海味的地名是什麼樣的地方?又是誰在這偏鄉辦起了搖滾音樂節?

2012年夏天,首屆蚵寮小搖滾舉辦,吸引3000人齊聚蚵寮海邊,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一炮而紅。隨後2014、2015接連舉辦兩屆,宣傳短片充滿台味,透過網路瘋傳24萬次,蚵寮從此成為全國最知名的漁村之一。

第四屆「蚵寮漁村小搖滾」,即將在228連假(2/25-28)登場,由拍謝少年、陳明章、謝銘祐、林生祥及桑布伊等30多個樂團、音樂人接力演出。《上下游》帶您看見搖滾舞台背後,有一群愛故鄉的蚵寮人深耕地方、翻轉漁村沒落宿命的熱血故事。

2014蚵寮小搖滾。(圖片來源/蚵寮小搖滾粉專)

台十七線上的漁港,高雄沿近海漁業的故鄉

蚵寮位在梓官,高雄左營的北邊。一條台17線把梓官切成兩塊,東邊是農村,南臺灣重要的短期蔬菜產區,西邊是漁村,也是沿近海漁業重鎮,新鮮「現流仔」交易量榮冠高雄第一。

然而如同大部分的漁村,蚵寮面對人口外流、產業沒落的窘況。蕭條氣氛中,開啟「蚵寮小搖滾」故事的,不是什麼愛音樂的熱血青年,而竟然是蚵寮國中的家長會長:鐵工廠老闆蔡登財。

出身自漁船長家庭的蔡登財,天生有著討海人的海派,他事業有成,卻看到青少年沒有正當的休閒風氣,打架、吸毒、飆車樣樣都來,他這個會長三天兩頭被找去學校開會,也不知該怎麼辦?

當時正好在高雄三餘書店工作、綽號Kirin的曾芷玲,躊躇著要不要回蚵寮整理老宅經營民宿,透過介紹找上蔡登財幫忙。某一次村莊辦桌,蔡登財忍不住有感而發,「年輕人都往市區跑,都沒有想過我們故鄉的海岸就這麼美,如果能在夕陽下喝咖啡聽音樂那該多好?」

原本就關注獨立音樂的曾芷玲聽到馬上接話,「現在年輕人最流行去衝搖滾音樂節,要找樂團我可以幫忙。」

蚵寮小搖滾幕後最大推手蔡登財(攝影/林吉洋)

人若不認同自己的故鄉,說有多厲害攏系假ㄟ

回想起這段,曾芷玲笑著說,「那時擔心大哥(蔡登財)找來奇奇怪怪的表演團體,不如我自告奮勇。」

「但是要辦音樂祭,錢從哪裡來?」募款的事情,回到蔡登財身上,他想著赤崁北路除了他這家鐵工廠,還分布著機械工廠、木材行等中小企業。「要找錢當然要找這些平常就在一起喝酒的。」

一般中小企業家回饋社會,有人捐錢、有人發獎學金、有人送白米,為什麼蚵寮要辦音樂節?講話老愛說笑的蔡登財聽到這個問題,放下酒杯收起笑容,緩緩地說起一則梓官新聞:暴力傾向的兒子毆打母親,父親憤而用充電線勒死親兒。「梓官從頭到尾只有歹代誌,難道住在這裡的人,不用想一點辦法?」隨後他又補了一句,「一個人如果不認同自己的故鄉,不為地方設想,說有多厲害,嘿攏系假ㄟ啦!」

第一屆小搖滾就在這樣的初衷下誕生,以蚵寮國中家長會名義承辦,由會長蔡登財、製作漁網的郭進順,還有一群在地企業主,號召一大群家長跟學生志工組成。

2014年曾芷玲找來好友拍攝MV,更獲獨立樂團「拍謝少年」授權單曲〈台17線〉作為配樂,強烈節拍與漁村生活完美搭配,被瘋狂轉發累計觀看人數34萬次,「蚵寮小搖滾」一夕成為全台年輕人朝聖的目標。

YouTube video

2014年蚵寮小搖滾宣傳預告MV

社區營造者到處闖進別人家鄉,面對故鄉卻近鄉情怯

曾經跟著會長四處募款的社造工作者余嘉榮形容,蔡登財找這些企業主募款的方式很自然,「糾一攤大家出來吃飯喝酒,喝到酒酣耳熱,大哥就開口說『啊,那個小搖滾又要辦了,不然我出十萬好了,看大家要認領多少?』」一個晚上也湊了幾十萬,這種海派的做風,除了是對蔡登財熱心公益的信任外,還有在地的認同感。

留著一頭捲毛長髮的余嘉榮,一身嬉皮造型,原本在台南的社造單位工作,受到2011年縣市合併影響單位縮編,他跟工作夥伴廖于瑋、姜玫如另外創辦「透南風」工作室,一方面主編《透南風》雜誌,也暫時回到高雄梓官老家。

由於工作轉換並不容易向親戚鄰居解釋,面對眾多懷疑眼光,有一段時間他只能每天望著海,消解苦悶的心情。突然某一天在網路看到,一路之隔的蚵寮港竟然要舉辦「小搖滾」音樂節,他大吃一驚,馬上留言私訊,才知道要辦小搖滾的人,竟然不是什麼迷哥迷妹,而是蚵寮國中家長會。

2012年正好是縣市合併後第一年,農漁業為主的鄉鎮面對強烈的邊緣化危機,余嘉榮主編的《透南風》,當時正關注縣市合併後,原台南縣農漁村的處境。「蚵寮小搖滾」卻是一場漁村的逆襲,讓社會看見高雄不同的漁村文化,更讓他重新思考社區營造和地域振興的意義。

因為參與蚵寮小搖滾,讓離鄉多年的社區工作者余嘉榮,認真面對自己的家鄉。(攝影/林吉洋)

就算自嗨也罷,地方自己要先動起來

「社造工作者整天闖進別人的故鄉,喊著社區要改變,要來做社區營造。但是自己的家鄉卻是近鄉情怯。」余嘉榮也沒想過,離開故鄉十多年後,因為參與小搖滾,而重新開啟自己對故鄉事務的參與。

不諱言自己「很會寫計畫」的余嘉榮說,「現在大家已經習慣做事情先想資源,辦一個市集、做社區產業,現在都先想怎麼寫計畫找補助。政府會編列預算,社區也習慣這種寫計畫申請補助的模式。」

然而,蚵寮的模式是,要做事大家來想辦法集結適合的人跟資源,而不是先找政府寫計畫。「蚵寮不是每個人都很有錢,捐一萬、兩萬的也有,沒有出錢的人他就出力,不一定只有談錢,重要的是社區的人、精神動起來。」

不過,這些回鄉幫忙小搖滾的年輕人,迫切的生計問題怎麼辦?余嘉榮說,「大哥很怕大家回鄉卻養不活自己,會鼓勵大家開店,不一定要跟社造扣連。」余嘉榮就在蚵寮港邊開了家燒烤店,以店家與文化工作者身分重返蚵寮,成為地方的一份子。

2014蚵寮小搖滾現場氣氛火熱(圖片來源/蚵寮小搖滾粉專)

「意滿漁」餐廳,蚵寮的人文新地標

回想接連舉辦三屆「蚵寮小搖滾」之後,蔡登財豪氣大發的笑稱,「那時我們說自己爽的,『北有貢寮海洋音樂祭、南有蚵寮小搖滾』,總之讓蚵寮被看到,只有一個字:『爽』!」

成為全國知名度最高的漁村之後,越來越多人到蚵寮旅遊、看海。「如何承接小搖滾的知名度與人氣?持續把人吸引到蚵寮?」在蔡會長提議與大力支持下,另一位「小搖滾」推手曾芷玲,轉變原本開民宿的想法,轉而開設「意滿漁」餐廳。

「意滿漁」,取名自2014年蚵寮小搖滾的舞台背景「滿盛益」號漁船,餐廳平日辦活動、作表演據點,讓地方上多了一個外地人來看海時、可以喝咖啡、聽音樂的店家。也不定期辦人文講座、獨立音樂表演,甚至舉辦聲援香港「反送中」音樂會,宛如獨立書店一樣,成為地方的人文精神的小燈塔。

蚵寮小搖滾推手之一曾芷玲說,從來沒有想到蚵寮小搖滾竟然會一炮而紅。(攝影/林吉洋)

把毒窟變成文化協會和課輔中心

「蚵寮小搖滾」風光之後沉寂了六年,這段時間,蚵寮人嘗試用另一種方式,面對地方現實。蔡登財跟志工們開始整理蚵仔寮北側赤崁海濱一處老屋,成立港仔門工作室、港仔門文化協會,接著與蚵寮國小推動課輔計畫,經費仍是由蔡登財出面籌措。

「現實的梓官有很多問題,家庭功能不健全,很多孩子太早放棄自己,學壞的也很多,年輕人嗑藥問題嚴重。」赤西里里長劉英凱指著協會的所在地,「工作室原本是一座荒廢民宅,整理之前是社區的死角、滿地針頭的毒窟。」

除了整理社區廢墟,協會並邀來高雄大學合作,由大學生擔任課輔陪伴,讓家庭變故的孩子得到陪伴與肯定。

蚵寮人希望孩子願意認同故鄉,圖為年輕女生繼承漁民家業,幫忙縫製漁網。(攝影/余嘉榮)

讓離鄉的年輕人,重新感受故鄉的美好

「課輔並不是說要讓孩子考試拿到好成績,而是讓孩子感受被陪伴,不認為自己是被放棄的。」一路支持蔡登財的「會長夫人」康憶慈補充說道,「小搖滾的精神,除了是讓蚵寮被全台灣看到,也是要讓在地的孩子認同自己家鄉。」

「以前蚵寮孩子都是羨慕別人,從小就認知有一天要離開故鄉,去台北、去大都市,從來沒有想過故鄉有多麼美好。所以我們才要辦『小搖滾』,讓蚵寮成為外地年輕人來朝聖的地方,讓我們的孩子注意到,原來家鄉這麼美,願意常常回來。」

「記得小搖滾的志工媽媽跟幫忙的孩子,穿上志工限定T恤的一刻,那種蚵仔寮的在地認同與光榮感達到最高點,是從來沒有過的。」康憶慈感性的描述這十年的改變,有獨立樂團相挺,讓蚵寮站上舞台發光發熱,也重振地方的自信。

睽違六年的小搖滾即將在舞台復活,想必又會引爆旋風。其實更搖滾的,是這群愛鄉的人們,重建了漁村得來不易的自信,確實值得報以熱烈的掌聲。

「蚵寮小搖滾」不只希望蚵寮被認識,更希望在地孩子能認識故鄉的美好。(攝影/余嘉榮)

延伸閱讀:

海口人就是這種豪氣,讓人想要待在這裡─我們的蚵寮漁村搖滾音樂會

魚販的驕傲 蚵仔寮魚市 全國第一HACCP

走進蚵仔寮魚市場 拍賣制度大公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