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禁石斑,農委會批「無理歧視」不符國際慣例,漁民已分散風險但損失仍難估計

昨夜中國海關動植物檢疫司發文指出,因為多次從台灣輸入的石斑魚中檢出禁用藥物,將自下週一 (6/13) 起暫停台灣石斑魚進口。

農委會昨夜 10 點發布緊急聲明,強調會提供科學證據、依國際規範辦理外,今日再召開記者會,對中國多次未依國際慣例的做法感到遺憾,並將持續與中方協商並釐清原因。另也將輔導漁民,展開促銷和加工,穩定石斑市場。

漁民認為若真的禁運,損失會很慘重,不過這幾年已經著手分散市場,強化內銷和歐美外銷,另外也同時養多種魚分散風險。輪切石斑魚片也在超市上架,民眾接受度提高,希望國人多多支持。專家則表示,應該趁此整頓整個養殖環境,徹底排除底泥殘留的疑慮。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透過視訊強調,會持續與中國溝通,維護漁民權益。(攝影/楊語芸)

中國將檢疫結果作為禁運理由 不符國際慣例

正在居家照護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透過視訊表示,包括昨夜的通知在內,中國已經連續三次宣稱「檢測出禁藥」,但既未能提供科學證據,也未能在我方回復相關檢測結果後允以回應,明顯違反貿易常規。

同時,按照國際慣例,凡驗出藥物不合格,「退運」或「銷毀」才是正常的作法。陳吉仲指出,利用檢疫結果作為非關稅貿易的障礙,至多只能減少進口數量,不能將 SPS 當成全面禁運的手段。(註:SPS 即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另外,石斑魚是國民黨簽署 ECFA 時的「早收清單」項目,當初中國可以讓利,現在卻多方刁難,陳吉仲直指中國「態度矛盾」。

台灣多次回覆中國 皆未獲回應

防檢局局長杜文珍細說中國處理台灣石斑魚檢疫的歷程。去年 4 月 19 日,中國首次通知台灣石斑魚驗出「病毒性神經壞死病」這種丙類的動物傳染病,我方在 4 月 27 日回復已加強輸出檢疫工作。6 月 24 日又通知台灣石斑魚驗出禁藥,然該批石斑魚是 5 月 24 日申報出口,5 月 25 日即抵達中國,為何遲至 6 月 15 日才檢疫?由於活魚到港需要打氣、餵養,受污染的可能性很多,防檢局詢問發貨人,也未聽聞任何不合格的消息,因此立刻回覆中國,「與輸出實務作業不符,請提供檢驗標準」。

去年 12 月 27 日,中方三度反映驗出禁藥,並禁止兩家養殖業者進口,我國除在今年 1 月 14 日回復「未檢出」外,2 月 23 日再度回復,已採取相關防杜作為,但中方一概「已讀不回」,遑論開放該兩家業者進口。

防檢局局長杜文珍指出,中國多次指控卻未能提供科學證據,也不理會台灣的回覆。(圖片來源/農委會)

杜文珍指出,台灣至少曾三度檢驗出中國輸台的水產品中違例,包括 109 年 10 月 8 日「冷凍奇力魚」有孔雀綠殘留,110 年 3 月 15 日「凍三去(去鱗、去鰓、去內臟)旗魚」驗出重金屬鎘超標,110 年 8 月 13 日「冷凍石喬魚」驗出重金屬甲基汞超標,這三次違例水產品都依國際慣例被銷毀或退運。

同時,杜文珍也強調,中國在面對其他國家進口水產品相同檢驗結果時,也都依照國際慣例來處理,獨獨對我國「造成恣意或無理之歧視」,恐違反 SPS 第 2.3 條規定。

外銷比例已降低 漁業署將加工促銷 請國人支持

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指出,我國石斑魚內外銷比例已由過去 1:9 調升為 3:2,以 110 年為例,石斑魚產量約1萬7千公噸,主要產區為屏東(40%)、高雄(25%)及臺南(25%)等地區;110 年外銷中國大陸數量為 6,121 公噸,占總產量 36%。今(111)年至 5 月底止,外銷中國大陸及香港數量為 3,059 公噸。

對於中國禁運,農委會預估受影響的石斑魚約有 3,600 公噸,透過跨部會緊急協商,包括輔導漁民延後上市,提供飼料補助及低利貸款等措施,目標 1,000 公噸;加強電商平台促銷鼓勵消費者購買,增加國內需求與採購量,目標 1,600 公噸,以穩定石斑魚價格;加工凍儲及外銷獎勵措施,目標 1,000 公噸,分散市場供應量,相關經費將由農損基金支用。

范美玲也表示,國內過去五年皆未曾檢出石斑魚使用禁藥,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除了歡迎大家到鱻魚購網站採買外,今、明兩日在希望廣場也有石斑魚特賣會,請消費者多多支持台灣水產品。

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 建立冷鏈系統凍存水產品

陳吉仲補充,從禁止鳳梨、釋迦到石斑魚,中國針對的農產品都是大幅倚賴中國市場的項目,而且發布的時間點也很敏感,去年 228 連假和中秋節連假禁止我們的水果,這次又趁他居家照護的週五夜晚發布禁運石斑魚,目的是要讓我們猝不及防。不過自鳳梨事件後,台灣便開始降低水果倚賴單一中國市場的現象,未來需要關注的項目包括芒果、文旦柚等,目標是從現有的「輸中」八成降至四成五,「只要達到目標,就不必擔心中國任意妄為。」

此外,午仔魚情勢居危,可能是下一個政治犧牲品,陳吉仲表示,已經在高雄、屏東建立冷鏈物流系統,強化養殖魚類凍存的量能,同時也將拓展海外貿易市場,包括美、日、紐、澳等地。

對於今年處理 3,600 公噸石斑魚,陳吉仲信心滿滿說,萬一中國持續禁運,台灣明年也會強加力道,處理 6,000 公噸石斑魚,他也對漁民朋友喊話:「台灣石斑魚品質良好,政府將啟動完整的因應措施,大家不必擔心,漁業署會和大家一起努力。」

目前價格持平,但遲不出貨恐壓垮市場

高雄石斑魚盤商陳富安表示,目前出口中國運輸船已經停駛十多天,未立即造成價格傷害;但若停駛超過一個月,可能會造成市場恐慌效應。「對岸公告 6 月 13 日以後停駛,這只是剛剛開始,價格影響時間差大約一、兩個月,後續問題才是大條。」

他解釋,目前的石斑魚標準規格(1-2 台斤)池邊價格維持 150-160 元,屬於中等價位,如果超過一個月無法出貨就會壓垮生產者。「石斑魚是活的,養在池子裡不餵飼料也不行,養太大隻,池子放不下去也不行,養殖密度太大會造成病害或死亡。養殖者一旦緊張,就會自己殺價促銷,如果大家都一樣(市場)就崩盤了。」

能否由冷凍廠收購做成魚片,陳富安從價格機制解釋,「目前的價格對冷凍廠而言成本依然太高,國內冷凍廠大多是等價格掉到近 100 塊,做冷凍魚片才合乎成本,但是儲存量也不能太多, 因為超市賣魚片的銷量有限。但是這 100 塊水位,已經接近漁民養殖成本,養殖戶幾乎是做白工。」

相較於購買全魚,石斑魚冷凍魚片更受消費者青睞。(攝影/林怡均)

種苗協會理事長:養殖魚塭應該徹底整頓

「十年前用過孔雀綠,十年以後都還驗得到還原型孔雀綠殘留,應該是趁這個機會對養殖環境做個總整理。」種苗協會理事長于乃衡表示,接連發生石斑魚禁藥風波是短期問題,大家不必往負面過度聯想,反而應該趁機重新整頓養殖環境,才能長期穩定兩岸水產交易市場。

「台灣的養殖魚塭很多都是租的(流通),你沒用禁藥,但是你不知道之前的人有沒有用?底土有沒有殘留?這些都會影響到後來接手的養殖戶。」于乃衡指出,漁業署管理規範的都是有養殖登記證,但是台灣很多魚塭沒有申請養殖登記證,管制之外的魚塭,沒辦法輔導他們接受檢驗,「台灣應該徹底檢討養殖魚塭。」

漁民:應把危機當轉機 配合政策應對局勢

面對中國關閉石斑魚運銷,重要養殖石斑基地枋寮漁會總幹事陳男雄表示,石斑魚一年四季都有出貨,「盤商要停(出口)就是停了,市草(價格)不好,養殖戶就是晚一點出貨。」絕大多數漁民仍在觀望未來的局面發展,只能配合政府政策來渡過,漁民只會養魚,很難再去開發新市場。

屏東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總幹事、屏東縣佳冬水產養殖產銷班第 8 班班長陳啟宏表示,目前還在了解中國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的主要原因,但 1 月之後各產地抽檢也都沒問題,中國如果沒來由喊停,就是違反國際貿易的相關規範。

雖然經歷過上次石斑魚事件以及去年鳳梨、釋迦被禁,漁民心裡都有底。陳啟宏指出,「如果真的被停了,損失一定還是很嚴重」,但這幾年都陸續加強石斑魚內銷,市場占比也在提高。他強調,分散到歐盟、美國等潛力市場一定要做,過程也一定會受傷,「但我們漁民應該要把這次危機當成轉機」。

擔心午仔魚被禁 漁民應該分散養殖風險

午仔魚有沒有可能是下一波被禁對象?陳啟宏強調,「我們心裡一定會擔心,但不能明講,不然下一個可能就是午仔魚」。經歷這次石斑魚的危機,其它養殖魚類也已開始進行市場轉移、擴大內銷的佈局。

「消息我也是昨晚看 Line 才知道」,高雄永安水產產銷班第 9 班班長蔡蘇麗華表示,到底會不會全禁、有多少損失都還不知道,但每年都有中國要禁台灣石斑魚進口的風聲。她指出,「我都鼓勵我的班員,不要只養一種魚或只養一種大小,不同尺寸的鱸魚、虱目魚、午仔魚、石斑都要養,這樣才能分散風險」,也希望政府能再繼續拓展不同國家的外銷市場。

輪切石斑魚受消費者青睞

過往石斑魚多被餐廳作為全魚料理,一般消費者較不會採買。不過全聯去年推出輪切石斑魚後,情況略有改變。全聯表示,輪切石斑魚商品烹飪方式簡單,且不需再多做處理,加上營養價高,有固定愛好者。另外,全聯也持續推廣石斑魚,包括不定期的促銷優惠,或者在官方自媒體提供料理教學影片,提高消費者食用的機會和興趣。中國暫停進口石斑後,全聯會再跟產地瞭解狀況,視情況增加促銷頻次。

延伸閱讀:

中國重手封殺台灣石斑!稱再度驗出禁藥,突襲暫停台灣石斑魚,漁民:損失難以想像

中國暫停台灣兩漁場石斑外銷,是個案或政治風暴前哨?產官學各有解讀

中國稱台灣石斑魚驗出禁藥,暫停兩養殖場進口,漁民驚:政治干擾輪到水產了嗎?

疫情與政治夾殺,石斑魚、午仔魚如何擺脫中國單一市場? 漁業署:已成功逆轉石斑內外銷比例

武肺衝擊》石斑魚價格大幅下跌,失去政治紅利與競爭優勢,專家:應藉危機重整產業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