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雞屎工作相當辛苦(攝影/李慧宜)

05 雞糞地下市場,鏟屎官現身,清運業者「雞糞宅急便」

帳面上,全台可處理雞糞的畜牧場堆肥舍、畜禽糞堆肥場、農地堆肥舍、肥料工廠共3460家。照理說,雞糞應該進入這些場所,透過堆肥舍進行醱酵腐熟或利用乾燥機加工造粒,轉化成有機質肥料。

然而,期待與現實差距甚遠,將近八成的生雞糞仍從雞屁股直接移動到田間,走不進正規的處理管道。

到底是誰處理這龐大的雞糞量?在台灣,有一群人沒有名字、看不到臉孔。他們每天在養雞場鏟雞大便,時而穿梭在養雞場和堆肥場之間、時而將雞糞直接運到田間。他們是台灣養雞產業末端的處理與運輸部隊,少了他們,雞糞將堆在養雞場滿到淹腳目。

鏟雞屎工作相當粗重(攝影/李慧宜)

低調神秘的清運業者

把雞糞移出雞場再運到田間或堆肥場,可說是台灣養雞業界中的獨特行業,統稱為「清運業者」。

他們的工作分為三層次:首先是清理雞糞,將其移出雞舍;其次是透過貨車運輸,把雞糞送到目的地;第三,他們大多擁有行銷能力和口袋名單,可以走合法路線把生雞糞運到堆肥場做肥料,也能走在法律邊緣把生雞糞載到田區或賣或送給農民。打通以上這三關,就是清運雞糞「一條龍」。

阿智哥(化名)是清運業者中極少數有「乙級廢棄物處理證照」的合法業者,他的客戶主要是8萬隻雞以上的養雞大場。5月中,他接了一個蛋雞場委託清雞糞的案子,包含他自己有4個人手,花了近一個月,每天從天亮做到天黑,一共清出300噸雞屎、開了25趟車,把雞糞載到一家合法堆肥場內做堆肥。

阿智哥解釋,政府規定8萬隻以上大型雞場必須委託乙級清運業者處理,雞場先向該縣市養雞協會申請跨縣市外運,所在地農業局(處)再通報雞糞運送目的地縣市的農業局(處)。「等通報完成後,我們這種清運業者可以拿到清運三聯單,才能把雞糞運到申報目的地縣市的堆肥場」。

這是政府針對8萬隻以上大型雞場訂定的清運方式,但是台灣養雞場超過八成是中小型雞場,他們如何處理雞糞?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曬乾後送人或賣人,負責處理的依然是清運業者。

身處在糞味薰天、糞高如山的雞舍中,清理工人非常辛苦。(攝影/李慧宜)

雞糞指揮官 一手握雞場清單 一手有農民下單

阿義(化名)就是專門處理中小型雞場的清運業者,無論是蛋雞場、肉雞場、種雞場、火雞場甚至鵪鶉場的生雞(鳥)糞,他都有辦法處理。他最厲害之處,是一手握有二十多家養雞場名單,一手建立上百位農民客戶資料,透過他的聯繫協調,既解決養雞場清糞問題,也幫助農民買到心裡最想要的糞種。

阿義說:「老客戶會幫我拉新客人,一個個口耳相傳,我花了三、四年才建立起口碑。你可能想不到,有些農民會指定鵪鶉糞、小雞糞,我也能幫他們找到。」

此外,阿義因應農村高齡化的趨勢,還提供代客施肥的服務。他用漏斗型的撒肥機下底肥、請工人下追肥,老農站在田邊看,越看越滿意。

雞糞多到無法以人工清理時,以小山貓來鏟運更為有效率。(攝影/李慧宜)

清雞糞髒濕臭 只要肯吃苦 業務做不完

小馬(化名)是中部地區的清理業者,他的工作項目多元,舉凡各種臨時清潔工的人力派遣、環境清潔,或是裝潢、整地、土木工程,還有拆除清運、資源回收,連雞舍清理他都能扛下來做。

全身刺青、口氣充滿滄桑感,小馬給人的第一印象很像電影中的黑道老大。他說話很直白,「別人不想做、做不來的,我們都做」。

清理雞屎很辛苦,工作環境不好,空氣中粉塵量大,又有濃烈的阿摩尼亞味,衣服濕透、鎮日不乾。不過小馬不怕,他有兩大優勢,人手夠多、做事阿莎力。他說:「看老闆是要我們包整場,還是給我們派工清理算日薪,都可以。我們兩人一組,一人鏟雞糞,一人推推車,如果想趕快做完,要我們一次出十人、八人,也都能配合。」

清運小組清晨到養雞場載運雞糞到農田,頂著烈日在田間施灑雞糞(攝影/林怡均)

小馬說,養雞場很需要人清理,農民也急著用雞糞,這個行業有前景。「不過很難請人,我現在要多找人訓練,只要人手夠,業務應該做不完」。

阿宏(化名)主業是水泥工,有時會在大台南地區兼差做清運業者。他說,這一行是勞力階層很好的賺錢門路,只要肯吃苦、不怕髒臭、不畏日曬,遇到養雞場要清理雞糞或農民要叫貨,馬上就可以接下來。「我們做這一途的,大家多少會認識彼此,雞屎不夠的話也會互相調貨」。

台籍高齡者和失聯移工 是「清屎人」主力 

台南勇伯蛋雞場的清雞糞工作由他自己主導,他一方面請工人鏟雞糞再推到曬屎場堆放,也同時連絡司機載走雞糞。如果勇伯或司機找到買家,雞屎會直接載到買家田區做肥,如果沒人要買,司機會載雞糞到附近堆肥場,勇伯會以1公噸1200元的費用委託堆肥場處理。

最近勇伯把養雞場頂讓出去,他跟新場主說:「以後清雞屎,你可以找這兩位『老小姐』,我跟她們合作20多年了。」這兩位工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姊妹,雖然年長但動作俐落,長年負責清理雞舍的工作,一天工錢1200元到1500元不等。

中台灣小馬的清運大隊,以本地的壯、老年工人或失聯移工為主。「清雞大便是這一行最底層的工作,一般人會怕,年輕人更做不來,你不要小看這些長年勞動的老人家,他們很耐操。」

阿義手下十幾個人全是外籍移工,都是從工廠跑出來的。阿義說:「他們在工廠做,工錢很少,如果來我這裡,我包他們吃住睡。每天跟我到雞場清大便,一天至少淨賺1500元,資深或加班的人一天2000元起跳。」他一再提醒,「你不要拍到他們的臉,大家都是艱苦人!」

清運業者在烈日下工作,手臂膚色已經被太陽曬到與糞色相當接近。(攝影/李慧宜)

雞糞地下市場 清運業者才是「主管機關」

全台灣6千多家養雞場,場場都需要人力清雞糞。這些清屎人跨足各種勞力階層,也流動在各養雞場內埋頭苦幹,是一群無法名留青史但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勞動者。

從檯面上的法規體制來看,雞糞在養雞場內,屬於農委會畜牧處的管轄範圍;雞糞進入堆肥場(舍)、肥料工廠,屬於農委會農糧署的轄下業務。實際上,清運業者已經打造一個雞糞地下市場,阿義、小馬、阿宏、阿智哥這群人,才是真正可以指揮調度雞糞的「主管機關」。

阿義將近40歲,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經濟壓力大,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工作勤勞認真,可說是清運業界中的勞工楷模。但他常感嘆:「這個工作雖然比較低下,但可以養活我的家庭。我常常想,如果這些養雞場沒有我們這樣的人,那台灣的雞糞怎麼辦?」

小馬則向記者表示:「其實我們這種人很多,規模大小不一樣而已。如果沒有我們,台灣會被雞糞淹過去。」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