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面上,全台可處理雞糞的畜牧場堆肥舍、畜禽糞堆肥場、農地堆肥舍、肥料工廠共3460家。照理說,雞糞應該進入這些場所,透過堆肥舍進行醱酵腐熟或利用乾燥機加工造粒,轉化成有機質肥料。
然而,期待與現實差距甚遠,將近八成的生雞糞仍從雞屁股直接移動到田間,走不進正規的處理管道。
到底是誰處理這龐大的雞糞量?在台灣,有一群人沒有名字、看不到臉孔。他們每天在養雞場鏟雞大便,時而穿梭在養雞場和堆肥場之間、時而將雞糞直接運到田間。他們是台灣養雞產業末端的處理與運輸部隊,少了他們,雞糞將堆在養雞場滿到淹腳目。

低調神秘的清運業者
把雞糞移出雞場再運到田間或堆肥場,可說是台灣養雞業界中的獨特行業,統稱為「清運業者」。
他們的工作分為三層次:首先是清理雞糞,將其移出雞舍;其次是透過貨車運輸,把雞糞送到目的地;第三,他們大多擁有行銷能力和口袋名單,可以走合法路線把生雞糞運到堆肥場做肥料,也能走在法律邊緣把生雞糞載到田區或賣或送給農民。打通以上這三關,就是清運雞糞「一條龍」。
阿智哥(化名)是清運業者中極少數有「乙級廢棄物處理證照」的合法業者,他的客戶主要是8萬隻雞以上的養雞大場。5月中,他接了一個蛋雞場委託清雞糞的案子,包含他自己有4個人手,花了近一個月,每天從天亮做到天黑,一共清出300噸雞屎、開了25趟車,把雞糞載到一家合法堆肥場內做堆肥。
阿智哥解釋,政府規定8萬隻以上大型雞場必須委託乙級清運業者處理,雞場先向該縣市養雞協會申請跨縣市外運,所在地農業局(處)再通報雞糞運送目的地縣市的農業局(處)。「等通報完成後,我們這種清運業者可以拿到清運三聯單,才能把雞糞運到申報目的地縣市的堆肥場」。
這是政府針對8萬隻以上大型雞場訂定的清運方式,但是台灣養雞場超過八成是中小型雞場,他們如何處理雞糞?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曬乾後送人或賣人,負責處理的依然是清運業者。

雞糞指揮官 一手握雞場清單 一手有農民下單
阿義(化名)就是專門處理中小型雞場的清運業者,無論是蛋雞場、肉雞場、種雞場、火雞場甚至鵪鶉場的生雞(鳥)糞,他都有辦法處理。他最厲害之處,是一手握有二十多家養雞場名單,一手建立上百位農民客戶資料,透過他的聯繫協調,既解決養雞場清糞問題,也幫助農民買到心裡最想要的糞種。
阿義說:「老客戶會幫我拉新客人,一個個口耳相傳,我花了三、四年才建立起口碑。你可能想不到,有些農民會指定鵪鶉糞、小雞糞,我也能幫他們找到。」
此外,阿義因應農村高齡化的趨勢,還提供代客施肥的服務。他用漏斗型的撒肥機下底肥、請工人下追肥,老農站在田邊看,越看越滿意。

清雞糞髒濕臭 只要肯吃苦 業務做不完
小馬(化名)是中部地區的清理業者,他的工作項目多元,舉凡各種臨時清潔工的人力派遣、環境清潔,或是裝潢、整地、土木工程,還有拆除清運、資源回收,連雞舍清理他都能扛下來做。
全身刺青、口氣充滿滄桑感,小馬給人的第一印象很像電影中的黑道老大。他說話很直白,「別人不想做、做不來的,我們都做」。
清理雞屎很辛苦,工作環境不好,空氣中粉塵量大,又有濃烈的阿摩尼亞味,衣服濕透、鎮日不乾。不過小馬不怕,他有兩大優勢,人手夠多、做事阿莎力。他說:「看老闆是要我們包整場,還是給我們派工清理算日薪,都可以。我們兩人一組,一人鏟雞糞,一人推推車,如果想趕快做完,要我們一次出十人、八人,也都能配合。」

小馬說,養雞場很需要人清理,農民也急著用雞糞,這個行業有前景。「不過很難請人,我現在要多找人訓練,只要人手夠,業務應該做不完」。
阿宏(化名)主業是水泥工,有時會在大台南地區兼差做清運業者。他說,這一行是勞力階層很好的賺錢門路,只要肯吃苦、不怕髒臭、不畏日曬,遇到養雞場要清理雞糞或農民要叫貨,馬上就可以接下來。「我們做這一途的,大家多少會認識彼此,雞屎不夠的話也會互相調貨」。
台籍高齡者和失聯移工 是「清屎人」主力
台南勇伯蛋雞場的清雞糞工作由他自己主導,他一方面請工人鏟雞糞再推到曬屎場堆放,也同時連絡司機載走雞糞。如果勇伯或司機找到買家,雞屎會直接載到買家田區做肥,如果沒人要買,司機會載雞糞到附近堆肥場,勇伯會以1公噸1200元的費用委託堆肥場處理。
最近勇伯把養雞場頂讓出去,他跟新場主說:「以後清雞屎,你可以找這兩位『老小姐』,我跟她們合作20多年了。」這兩位工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姊妹,雖然年長但動作俐落,長年負責清理雞舍的工作,一天工錢1200元到1500元不等。
中台灣小馬的清運大隊,以本地的壯、老年工人或失聯移工為主。「清雞大便是這一行最底層的工作,一般人會怕,年輕人更做不來,你不要小看這些長年勞動的老人家,他們很耐操。」
阿義手下十幾個人全是外籍移工,都是從工廠跑出來的。阿義說:「他們在工廠做,工錢很少,如果來我這裡,我包他們吃住睡。每天跟我到雞場清大便,一天至少淨賺1500元,資深或加班的人一天2000元起跳。」他一再提醒,「你不要拍到他們的臉,大家都是艱苦人!」

雞糞地下市場 清運業者才是「主管機關」
全台灣6千多家養雞場,場場都需要人力清雞糞。這些清屎人跨足各種勞力階層,也流動在各養雞場內埋頭苦幹,是一群無法名留青史但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勞動者。
從檯面上的法規體制來看,雞糞在養雞場內,屬於農委會畜牧處的管轄範圍;雞糞進入堆肥場(舍)、肥料工廠,屬於農委會農糧署的轄下業務。實際上,清運業者已經打造一個雞糞地下市場,阿義、小馬、阿宏、阿智哥這群人,才是真正可以指揮調度雞糞的「主管機關」。
阿義將近40歲,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經濟壓力大,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工作勤勞認真,可說是清運業界中的勞工楷模。但他常感嘆:「這個工作雖然比較低下,但可以養活我的家庭。我常常想,如果這些養雞場沒有我們這樣的人,那台灣的雞糞怎麼辦?」
小馬則向記者表示:「其實我們這種人很多,規模大小不一樣而已。如果沒有我們,台灣會被雞糞淹過去。」
市場供應核可有機肥是雞場曬乾運送至處理廠做加工販賣農民,中間有環境汙染空氣水土壤,讓周遭民眾不歡迎,如此這產業生態進步遲緩,若製肥加工出現問題沒腐熟有機肥料,直接給土壤使用後有極大擴張環境汙染面積問題,水源水質受改變了影響生態,會加重植物的病蟲繁殖,農藥使用量及種類,農作物的收成及品質逐年劣化,農產品使用的農藥安全性,使用者為求便宜施肥材料使用未妥善處理有機肥糞這問題已行之有年,只是心照不宣,其中的痛苦,養殖場及農民感受最深,採用養殖場利用類似水處理或空污處理的設施直接將濕濕的糞經加熱發酵原理約2、3小時製做有機肥料技術(可大量連續生産)轉移到養殖場利用小面積製作出安全去害蟲有機肥,政府給於支持補助措施,將製做規範訂妥做好的有機肥料交農委會收購給民眾用,達到永續經營目的,各位大大您覺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