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繼 2021 年中國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後,依序對不同農漁產品「開刀」,2022 年目標對準水產品,先後拒絕輸入台灣的石斑跟午仔魚,台灣漁民承受嚴重賣壓,漁業署也緊急提供補助,針對內銷、加工、外銷進行調節。(閱讀新聞背景點選這裡)
近日中國開放鳳梨釋迦進口,讓許多農漁民羨慕不已。為了因應中國抵制,政府除了提供多項補助,更豪擲六億元採購石斑加入學童營養午餐,是否對產業轉型有所幫助?面對變化莫測的中國市場,漁民與政府怎麼看待?
石斑中國禁運,由香港繞道開後門,外銷量更提升
石斑魚在 2020 年後的年產量大約為 1 萬 8 千公噸,其中外銷量約 6500 公噸,九成銷往中國。但中國從去年年初宣稱在兩家石斑活魚驗出禁藥,並於 6 月 13 日以「多次從台灣輸入的石斑魚檢出禁藥」為由,暫停進口台灣石斑。
今年台灣石斑外銷明顯轉至香港,出口總量提升為 7685 公噸,銷中數量在帳面上雖然歸零,不過業界認為,銷往香港的石斑魚其實有不少數量是前往中國,形同為石斑魚開了銷中後門。從結果來看,儘管石斑魚被中國禁運,但是外銷量並未減少,反而些微上升。
午仔魚禁運中國,部分由香港進中國,整體外銷量跌2成
午仔魚近年產量約在 1 萬 2000 公噸,外銷佔比超過 75%,其中以中國為主要出口國,銷量約在 7000 公噸。中國於 2022年 12 月 8 日暫停進口午仔魚、魷魚與秋刀魚,僅剩一家業者可以輸中。隔日農業部發表聲明強調,除了與中國溝通,也會擴大午仔魚內銷市場。
由統計數字來看,截至今年 10 月,銷中國銳減量僅剩 1114 公噸,但銷往香港數量則比前一年大幅倍增,業界推測有不少訂單與石斑相同,都是由香港轉中國,整體外銷總數量為 5713 公噸。
石斑內外銷拉抬,產量卻持續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石斑外銷數量並未下滑,但批發與池邊價格(未處理過的鮮魚)並未明顯拉抬、甚至往下走低,根據記者調查,龍虎班過往每台斤約 150 至 180 元,禁運後則滑落至台斤 120 元。原因之一在於養殖數量未因禁運下滑,反而向上提升。
佳冬石斑魚養殖戶陳榮明觀察,中國暫停兩魚進口後,縱使減養也難以獲得好價格,但石斑有政府大力採購,且因活魚在中國市場受歡迎,仍大量由港轉中,相較之下,石斑還是比午仔魚有利益,因此不少漁民轉養石斑,一邊等待中國重啟市場。
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分析,午仔魚外銷量下降、上半年內銷賣壓嚴重;而且藥物殘留控管更嚴格、飼養難度變高,漁民更難獲得收益,而石斑魚藥殘問題較少、價格也比午仔魚高,因此具放養誘因。
徐承堉並推測,放養石斑量變多,也是產業預期「不會虧本」的關係。政府大動作補助產業,光是「班班吃石斑」政策就採購了近2000公噸的石斑,幾乎將漁民手上的石斑採購一空,也刺激漁民繼續放養石斑。
午仔魚不利分切加工,藥殘疑慮讓通路受限
午仔魚在去年年底輸中受阻,漁業署著力推廣國內市場,給予批發市場以及承銷人獎勵金,另外也設置加工及凍儲獎勵補貼,輔導產業生產一夜干、調理包等加工品。外銷部分,漁業署則祭出運費獎勵,鼓勵業者開發美國及東南亞等潛力市場。
相較於石斑體型大,午仔魚一尾約 300 克,十分適合小家庭一餐食用。石斑切片後可由外銷轉進國內超級市場,為何午仔魚不能比照此路,前進台灣人的餐桌?既然政府補助加工開發產品,為何少見午仔魚除了鮮食外的其他形式?
全國漁會供銷部主任黃建豪表示,漁會沒有幫忙收購午仔魚,因為午魚的加工很麻煩,石斑魚體型大、好分切,相形之下午魚的取肉率很低,不利於製作成魚排、魚片等加工品,也不適合提供給團膳或大型餐飲,因此都是魚市場處理、直接賣給消費者或有需求的餐廳。
另外,午仔魚因飼養密度較高,一直有藥物殘留的隱憂,儘管產地漁會再三澄清藥檢合格,然而多數超市仍有疑慮,因此午仔魚的銷售通路始終受限於傳統市場,讓許多年輕小家庭更難認識這尾魚。
漁民:國外食魚方式差異大,期待與中重啟貿易
枋寮區漁會總幹事陳男雄說明,中國禁運後,台灣嘗試拓展其他外銷市場,但中國食魚習慣與台灣較相近、運輸成本較低、漁產到中國的新鮮度較好,市場接受度和消費量遠大於其他國家,漁民仍期待再度外銷至中國。
林邊水產產銷班班長陳俊宏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為無論轉攻其他國家、加工市場,其效益都無法與外銷中國產量比擬,漁貨供應量仍大於市場需求量。漁民知道政府補助措施只是應急,不能完全依賴,因此雖然擔心中國態度反覆,仍會希望再度出口中國。
屏東林邊漁會總幹事陳忠敏則明言,至今大部分石斑魚、午仔魚仍為內銷,池邊價因為產量過剩,多在每台斤 100 至 120 元左右徘徊,與過去 160 至 180 元有極大落差。他表示,政府對漁產品的補助措施並非沒有成效,但補助屬於不得已的緊急措施,若出口市場不能暢通,多數漁貨只能內銷,對漁民生計幫助有限。
陳榮明分析,石斑魚的池邊價在中國暫停進口以後「直直落」,且歐美國家較喜愛魚排等加工品,需求量至今也不穩固,「加工廠不一定會長期與漁民契作」,加工補助也多給予漁會、業者,漁民不指望拓展外銷能紓解石斑魚產銷困境。
全國漁會:加工市場值得開拓,建議政府媒合加工品產銷
中華民國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午仔魚與石斑的中國市場受限後,全國漁會委託各產地漁會透過包裝、冷鏈販售整條冷凍或者分切的加工品開拓內外銷市場,都還在推廣階段,不過國內消費者接受度有提升,也進軍歐美等非華人市場,「後續要持續經營」。
永安區漁會銷售石斑魚塊、魚骨、魚片、脆片等多樣加工品,每年約加工 20 公噸。推廣部專員黃先生解釋,不同於過往習慣用活魚生鮮外銷中國,石斑加工品會經過清理、包裝、食安品管等步驟,消費者方便買來送禮、中國以外的市場也願意採購,「加工品在這些新興市場比較有優勢」。
黃建議,許多通路逐漸重視產銷履歷、國際性的品管認證,政府也可輔導漁民獲得相關證照,增加漁產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禁運之後,政府補助鮮魚加工凍存費用,的確有助於生產端以優惠價格提供產品上市,未來若政府停止補助,石斑魚恢復原價,是否仍有消費者願意持續買單?業界並不完全看好。
專家:打通中國市場也要多角化經營外銷
水產種苗協會理事長于乃衡表示,台灣漁業市場波動較劇烈且依賴外銷,想單靠內銷胃納所有漁貨並不妥當。他強調單就市場經濟,午仔魚、石斑以生鮮直接外銷到中國,是最能維持台灣漁民生計,且中國亦喜愛台灣品質優良的漁貨,政府應思考如何再打通中國市場,「而不是捨近求遠」。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分析,若中國願意開放市場,他樂觀其成,但也擔心水產品又大量湧入中國,增加單一市場風險,「國際貿易要多角化經營」。他並表示,台灣應依照潛在的外銷市場擬定產業策略,像是歐美等國習慣冷凍漁產品,台灣就要精進加工技術,若要前往東南亞國家,就要設法與當地漁貨區隔市場。
專家:盤點市場與風險評估,避免錯誤補助
徐承堉直言,中國屬於易銷售、易獲利的市場,雖然政治風險高,但漁民普遍認為,反正輸中若再受阻,政府會出手相助。因此只要市場重啟,午仔魚、石斑銷售必定會「重押」中國,「這不是負責任的產銷情形」。
徐承堉強調,唯有政府停止不必要的補助,讓漁產業成敗自理,才能讓漁民認真看待輸中風險,並計算市場效益與成本,選擇最符合市場需求的魚種養殖,「沒有補貼還能穩定銷售的魚種,才能稱為有市場」。
徐承堉認為,政府可以補貼漁民,但應針對魚種的產銷鏈通盤分析,包含漁民合適的在養量、最具經濟效益的漁穫大小、做成加工品的效益、內銷與外銷的合適性、每個國際市場的利弊等等,再提出產業改善建議,以政策引導漁民提升自給率、以負責任的方式養殖,才是「以補貼落實漁業永續生產」的方式。
漁業署:不會放棄中國市場,持續協助開發加工品
對於漁業界的希望與建言,漁業署回應,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已訂定《輸銷石斑魚養殖場及中轉場登錄管理作業要點》,輔導外銷養殖場接受查核與衛生安全抽驗,並將於明年實施《漁船運搬養殖活魚管理辦法》,養殖場如登錄活魚搬運資格,可將石斑魚活魚輸往中國或香港地區。另外漁業署也自 2022 年至今,輔導一家包裝場、七家加工廠完成輸中註冊水產品,出口午仔魚至中國。
過往石斑魚少有加工產品與足夠加工量能,漁業署表示,近年透過冷鏈計畫輔導漁民團體及水產加工廠擴大加工產能及冷鏈儲運,以利拓展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及新加坡等新興外銷市場。未來也將辦理「水產加工科技計畫」,協助開發多元的即食加工品、休閒食品等,增加水產加工品多樣性,並發展國內外新的產銷模式。
漁業署說明,未來會定期發布石斑魚及午仔魚等大宗漁產品的產銷預警與建議,提供漁民做好生產規劃及風險評估,再投入生產,也將積極拓展國內市場通路、輔導產業開拓國際市場。若漁民考慮轉養,漁業署規劃以白蝦、貝類、蟳蟹等國內有需求、可替代進口的魚種,委由由水產試驗持續建立繁養殖技術,並研究潛在的新興養殖物種,以供漁民多元選擇。
延伸閱讀:
台灣農產再銷中?01》鳳梨釋迦率先領「復合紅利」,鳳梨產農看法兩極
台灣農產再銷中?02》瑞穗文旦期待重啟,茂谷蓮霧農看法不一,農業部:不再押注單一市場
武肺衝擊》石斑魚價格大幅下跌,失去政治紅利與競爭優勢,專家:應藉危機重整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