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村產業發展需要地方政府給予制度性支持

從美濃白玉羅蔔看地方政府的作為

菸草產業沒落後的美濃,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淍敝,反而在這十年來,我們看見了更有活力的農業經濟。僅僅從一般的產銷網絡來看,便能感受到從美濃當地生產與運銷出去的農產品對地方整體經濟的影響,更別論帶有產業文化觀光性質的白玉蘿蔔季活動了。媒體報導與產季時期進入美濃體驗拔蘿蔔的人潮,呈現了美濃在農村產業上的活絡。

筆者於修讀博士學業階段,因所學與自身關注,於地方團體和地方農會協力合作的架構下,有幸參與了這些年來的發展。尤其是美濃白玉蘿蔔季此一產業文化活動,在這些年來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地方各界的努力,包括農民、婦女、農會基層員工與文化工作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也在這過程中感受到地方政府的作為往往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農村的產業文化活動應該讓遊客在當地消費時所產生的經濟利潤回歸給地方生產者,不管是農民或是製作傳統飲食的婦女。(攝影:連偉志)

農村所生產的農產品與食物一直以來面對著銷售問題,傳統上的做法是將農產品送離產地、銷售給城市的居民,但美濃當地農家少量種植的小蘿蔔在各種條件上來說,卻更適合讓人們直接到產地來消費。因此,白玉蘿蔔季活動採用了不同的做法,嘗試吸引消費者到農村、到田地裡,親自體會收穫的感受。

白玉蘿蔔季的精神在於藉由食物,讓生產與消費有最真實的連結。於是,在生產面,農民必須顧及消費者的安全,而減少農藥使用;農會亦以適地適種、適期適作的原則,積極輔導生產者來維護「白玉蘿蔔」的品質與名聲(種白玉蘿蔔需要向農會購買種子和登記生產資料的原因即在此)。

另外在消費面,白玉蘿蔔季活動自開辦以來,最堅持的便是不讓遊客「免費」拔蘿蔔,甚至消費者要付出的價格還比較高,這個堅持背後的考量是希望消費者要珍惜食物與尊重生產者。田野學會團隊則在這過程裡開發出具有文化意涵的贈品與解說服務讓付費的體驗者感受到「價值」。

不只是行銷活動,更應積極建立產地認證

美濃白玉蘿蔔季活動自開辦以來,堅持不讓遊客「免費」拔蘿蔔,希望消費者要珍惜食物與尊重生產者。(攝影:連偉志)

白玉蘿蔔季活動的最終期望,是讓遊客在美濃消費時所產生的經濟利潤回歸給生產者,不管是種蘿蔔的農民,或是製作醃蘿蔔的婦女。主辦單位便是圍繞著這個主軸在發想與執行,因而一旦此精神有所偏離,那麼美濃白玉蘿蔔季將有如其他官方辦理的活動一般,華麗喧鬧但無法對地方經濟有實質且長遠的貢獻。

在選舉考量和外包制浮濫的情況下,官方部門也許會無法堅守活動的初衷,活絡地方經濟的目標可能就被淹沒在其他政治盤算底下了。雖然如此,官方部門期望為農村發展做些什麼努力的想法,仍舊值得鼓勵,只是在做法上不能一昧地僅投注經費在「行銷」工作上,我們期望地方政府應在其位置上發揮更具有助力的職能。

政府被賦予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建立制度,歐洲各國為了改善鄉村區域的社會與經濟福祉,在農產品與地方獨特食物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以重建、保護與支援。

美濃白玉蘿蔔經過了多年來的推廣,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當務之急應是思考如何針對此一產品及相關之醃漬食物進行品質的維護與保護,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職能便是採行制度性的保護措施。先不論需要長期投注資源的生產過程與生產環境等保護措施,當前立即可做的即制訂「產地認證」制度。

產地認證制度一方面可為消費者確保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可保護美濃當地的生產者和傳統手作的醃漬文化。此種制度性的支持措施應是地方政府該著力之處。

台灣各鄉村地區因特殊風土條件而呈現出來的獨特農產與食物,不僅有採行產地認證的基礎,也更加需要此一制度來維護產品特質。產地認證制度在歐盟與日本已行之有年,台灣也已推動多時,而其成敗關鍵除了生產端致力於產品品質的建立之外,更重要的仍是地方政府在法制層面的職能運作。不僅是白玉蘿蔔或近年來也逐漸打出名聲的橙蜜小番茄,美濃各式各樣的農產品與傳統食物皆有強烈的地方連結,期待此文能引發各界的思考與討論,進而引導實質的政策擬定。

地方政府該著力於「產地認證制度」,此一支持不僅可為消費者確保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可保護美濃當地的生產者和傳統手作的醃漬文化。(攝影:連偉志)

 

註:本文同時刊登於美濃月光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