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疼惜這片土地 –談談「新市鎮,後現代場域」施云影像展

自從大學念淡江開始,前前後後在淡水一共度過了11年的光景,不僅攝影在淡大攝影社學,就連之後的紀錄片也是在淡水社區大學受教,淡水是我影像的啟蒙地,或許跟她的好山好水好田園有關吧?

2011年秋天,因為淡水的「淡江大橋」、「淡北道路」議題打得火熱,住在淡水的我,深刻感覺到淡水的發展已經到了讓我忍無可忍的地步,捷運站與老街的擁擠人潮、一座座令人壓迫感十足的大樓、一棟棟年代久遠的老房子日漸消失、河岸與海岸的日漸人工化,大學時代的淡水靜謐與單純早已不復存。我捫心自問:這是我想要居住的城市嗎?

因為這樣的出發點,讓我決定拍攝一部談論城市發展的紀錄片,主要就是拋出「我們想要一座什麼樣的城市?」這個問題。但人算不如天算,因為一座淡江大橋跨到了對岸的八里,我討論了「台北港」,又剛好遇到「台北港特定區」的徵收案議題也在隔年的春天進入最後關頭,所以乾脆多拍了一部「八里浮生錄」,作為探討城市發展的「首部曲」。

2012年8月,八里一片拍完,原本以為淡水這邊就可以緊接著將最後片段補完,然後進入剪接階段,沒想到再一次失算,沉寂已久讓人幾乎忘了的「淡海二期新市鎮開發案」居然啟動了!也正因為我親眼目睹過八里徵收區一片狼藉的慘狀,又在土地徵收議題中認識了其他同樣深受其害的他案居民,其間也在社群網站上辦過「土地與我」的全台土地徵收受害者故事蒐集,對於政府的不當徵收手段有個還算深入的了解,一片疼惜土地的心情油然而生,讓我無法對淡海的土地徵收案坐視不管!

9月,得知官方即將在徵收區內舉辦一場大型說明會,我趕緊擬了一份「徵收陷阱提醒和無開發必要性」的傳單準備到現場發放,並舉辦網路社群活動請大家關注此事。也因為我之前詢問的幾位淡水朋友同意一起辦個民辦說明會,所以我也開始積極張羅相關事宜,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和他區徵收受害者到現場來為淡海居民解說官方所不會提醒的事。

這場史無前例的民辦徵收說明會來了有100多位鄉親,取得了一些地主資料,於是從這裡出發。一週之後,我召集其中幾位積極發言的地主聚會,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地主自行籌組「自救會」,當自己土地上的主人,不要成為下一個徵收受害者,更不要去蹂躪另一片還保有四分之三農林綠地的珍貴土地。

淡海新市鎮計畫起源於1990年代,政府為平抑房價、儲備都市土地而計畫了幾個「新市鎮開發區」,其中一個就是在淡海。這片「淡海新市鎮」位在淡水市區的北側,大致從沙崙以北到聖約翰大學北側,以及往東邊山區到水源國小,一共1,614公頃土地,計畫容納30萬人口,計畫年期25年(1990~2014年)。

新市鎮一期計畫於1994年動工,總共446公頃土地,預計容納13萬人口。但是這20年下來,這片土地只進駐了1.3萬人,土地閒置率高達85%,原有的生態、人文、歷史脈絡卻被摧毀殆盡,房價也不跌反漲。在這樣失敗的開發案下,政府居然在計畫年期即將到期前的2012年8月,正式對地方召開二期區段徵收說明會,讓這片土地原本寧靜的生活從此開始亂了方寸。

淡海自救會後來內部經過改組,現在以「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的名稱,繼續加強徵收區地主的連署與其他反制動作,例如在2012年12月27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在三位立委的協助下,找來營建署署長陳情等等。雖然我曾經從旁協助他們往正確方向前進,但是路途艱險坎坷,妖魔鬼怪盡出,幾個月下來我已經深感筋疲力竭,尤其自救會所帶給我的沮喪已經讓我怯步。

我想,現在我最能做的事,就是將這片土地記錄下來,並且藉由此次「新市鎮,後現代場域」的展出,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正在發生的事。

(本文作者:施云, Sophie Seeing)

展出說明:

在淡水已經開發20年的「淡海新市鎮」,一期446公頃仍有85%的土地閒置率,已蓋樓房銷售率僅約6成,人口進駐率也只有10%,如此失敗的新市鎮計畫仍未解套,政府又於2012年啟動二期一區的635公頃土地開發案。

二期兩區土地共1168公頃,目前仍有四分之三是農林地,住民大多世居於此兩三百年,若遭開發,現有的人文、生態、歷史脈絡,將一併葬送在這個只為房地產利益的政商曖昧關係中。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全台灣各地,在已經高達19.3%的空屋率之下,依然不斷開發土地發展城鎮。台灣的「現代化」從上一世紀發展至今,到底造就了什麼樣的生活面貌?

作品敘述:

位在淡水公司田溪流域內的「程氏古厝」是大庄地區的典型民宅,見證了那片土地的早期漢人開發史。在1990年代淡海新市鎮一期計畫案的動工下,大庄等446公頃土地上的所有建物全遭剷除,唯有少數幾間在當地文史工作者與鄉民的搶救下獲得倖免,「程氏古厝」即是一例,而且是僅存的早期閩式民宅,如今已登記為公有的歷史建築。

此次展覽分為三部分:一在程氏古厝外以一幅大型看板裝置呈現新市鎮的荒謬景象,與古厝本身作為對比(但其實古厝四周被高樓與荒漠包圍,本身就已是一種荒謬);二在古厝內部以圖文展示有關淡海新市鎮的介紹,以及對新市鎮開發的意象解讀;三在古厝內放映一部短片,內容為淡海新市鎮計畫區內的居民訪談,主題為「我的一生都在這裡」。

作者簡介:

施云(Sophie Seeing),文字與影像工作者,畢業於世新學院平面傳播系攝影組,曾於平面媒體專兼任攝影、採訪、編輯,目前有四部紀錄片、七本著作、多次影像創作展。作品請搜尋「seeingimage」,影像行囊。

e-mail:seeingimage@gmail.com

紀錄片

2012 「八里浮生錄」編導、攝影、剪接(2012台北228人權紀念館、2012新竹影像博物館邀片)

2010 「好攝之徒」編導、攝影、剪接(已發行,攝影博物館籌備處放映)

2010 「決戰澎湖灣」編導、攝影、剪接(已發行,選入康熹高中教科書)

2009 「靜默沙洲」編導、攝影、剪接(已發行,2011 CNEX影展邀片、2012新竹影像博物館邀片)

【著作】

2009 《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苗栗縣文史書(2010國家出版獎、2010苗栗之書)

2008 《海洋、音樂、夢》台北縣文化旅遊書

2008 《竹田寶地~頓物庄黃金歲月》客委會文史書

2007 《雲南初探~走向滇西北》旅行電子書

2005 《台北湖邊的聚落~陳賴章開墾台北的故事》青少年文史圖文書

2003 《陽光下的海島~澎湖記行》類筆記影像書

2002 《出走歐陸~留學與流浪日記》旅行圖文書

【展覽】

2013 「新市鎮,後現代場域」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特別展中山公園計劃淡水站「風景。流變」

2010 「鬥陣」台灣攝影博物館籌備處聯展

2009-2010 「開機」澎湖藝術不結盟陣線聯展

2009 「那些人,那些事~走向滇西北」攝影個展

2003 「陽光下的海島」攝影個展

2000、2001 「澎湖藝術不結盟陣線」多媒材創作聯展

1997 「台灣攝影年鑑綜覽」攝影聯展

 

新市鎮,後現代場域
施云(Sophie Seeing)2013影像創作展
3/14~4/7週四~日下午1:00~5:00
淡水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上海雙年展特別展中山公園計劃
淡水站「風景。流變」
網址:http://zspark-tamsui.blogspot.tw/

開幕:3/14(週四)16:00-18:00
「原風景」座談
地點: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一段138巷7號)
與談者:邱志杰、羅秀芝、黃瑞茂、楊暉、施云
其他參展藝術家:劉畑、孫懿柔、楊智富、王琦、許哲瑜、686@有河BOOK、JiandYin
策展人:朱百鏡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