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食農小旅行:相招來灣寶,當西瓜的主人

首圖/ 洪江波  文中攝影/ 黃建賓

上下游與《親子天下》合作專欄,四月份起每月介紹台灣土地上的「食農小旅行」,與《親子天下》同步刊出

苗栗灣寶,是水旱兩相宜的特定農業區,盛產如西瓜、地瓜、土豆等旱作,也產稻米。二〇一一年開始,一群經驗豐富的在地農友,在一群年青人的熱情參與下,把灣寶的西瓜田,變成了「親子食農體驗」最好的田間教室。今年的四月十四日,灣寶要「幫西瓜找主人」,我們一起去看看!

辛苦土壤改良 灣寶水旱兩相宜

二月底的清晨,走在灣寶農路上,寒風吹過依然讓人直打哆嗦,這天,張木村依舊清晨四點就起床,去田裡整地。一下子,田裡的水就放滿了,還可以看到一些雜草冒出小頭,「種完番薯、西瓜等旱作物,田裡雜草都會比較多,放水是要讓雜草腐爛,現在算算到三月上旬,就差不多可以水稻插秧」,木村大哥說。放水的時間點可是大有學問,晚一點放都不行。忙完水稻田的插秧,再不久,在旱田種西瓜的季節就到了!

D3S_0695

「一般清明節前三周到後兩周是最適合栽種西瓜的時間,太早容易遇寒害,太晚容易有果蠅」,通常他會在植樹節過完開始栽種西瓜,這樣六月中旬就可採收。

灣寶是苗栗後龍鎮的一角,內行人都知道它是「後龍西瓜」源發地。其實以前在灣寶很難看到稻田,因為靠海,屬砂質土壤,大多種植西瓜、番薯、花生等旱作;直到民國63年,農民辛苦載黏土覆蓋攪拌,進行土壤改良,才開始種水稻。現在漫步在灣寶,四處是方正的農田,以及規劃完善的農水路設施,它成了水旱兩相宜的「特定農業區」。

因為西瓜種植歷史悠久,當地農民對西瓜特別有感情。大山國小退休教師蘇綉鳳說:「以前父親只要載著西瓜到『批發處』賣,大家都會自動讓位給『後龍西瓜』!」農友想辦法湊足一台車,就是為了能到那裡賣個好價錢,如果碰到颱風天生意不好,種田人沒錢吃飯,還直接拿西瓜果腹。

而現在,灣寶西瓜不但和當年一樣甜美多汁,更是老農、大學生、小小農夫和爸爸媽媽一起種出來的!

讓孩子感受泥土 認識食物

政大返榖青年,由一群關心農村發展的大學生組成,是灣寶農友眼中重要的「革命夥伴」,因為三年前,他們陪伴灣寶農友洪箱、張木村等人走過了土地徵收的夢靨,攜手把這塊良田保留下來。

返穀成員吳貞儀回憶這段歷程:「當時覺得除了陪伴,幫不上其他忙,我們決定走出學校,實際到農村體驗農村生活,就從彎腰種田開始。實作和勞動的過程中才體悟到:除了生產之外,農村的美好生活、生態、文化多元價值,還沒有真正被發現。」

於是貞儀和一群返穀的同學,留下來與灣寶一同共譜農村夢,從「幫西瓜找主人」到「用腳種土豆」,透過一系列有趣的親子農務體驗,讓孩子學習對自己種下的農作物負責任,更重要的是,種植過程都是友善耕作,完全沒有用化肥或農藥!

住在台北的鄭乃甄,帶著兩個小孩恩倫、恩翔,從種西瓜、種土豆到拔蘿蔔,一家人已經成了灣寶的「超級好朋友」。

乃甄說:「以前買菜時總是價格考量,比來比去,只為買到便宜價」,自己親自下田後,才了解農民是多麼辛苦、頂著大太陽用心耕種出大家的食物,「現在購買時,看見的不只是價格而是『價值』」,她很珍惜農民的努力付出,也開始主動支持友善土地的農作物。

跟別的小孩一樣,恩倫、恩翔以前也不愛吃蔬菜,因為來灣寶下田,開始願意吃自己種的和更多不同的蔬菜,嘗嘗看健康的味道。有一次,兄弟倆剛從澳洲玩回來,返穀大哥哥考他們「澳洲國寶是什麼?」聰明的兩兄弟立刻回答「袋鼠」,大哥哥接著故意問「那台灣國寶是什麼?」他們妙答「灣寶呀!」

D3S_0534

家福,是來自新竹關西的小朋友,他總是滿心期待下一次的灣寶之旅。幫西瓜澆水時,個子小小的他總堅持要自己拿小桶子提水,不讓大人幫忙;西瓜採收那天,他說自己種的西瓜要分送給親朋好友,而且驕傲地告訴同學,「這是我在灣寶種的西瓜!」

木村大哥,就是教小朋友種西瓜、種土豆的田間老師。他充滿自信地說:「我還沒下田,就可以知道那顆西瓜早結果、那顆晚結果,連大概的量我心裡都有數!」他透露:「撇步就是觀察西瓜藤,也就是母株到結西瓜處的距離長短,越短越早結,越長越晚熟。」

小朋友總在他身邊跟前跟後、問這問那,他笑稱這些孩子像「都市憨」,對於可以挖土、除草感到又興奮又緊張,看到田裡有雞、有鵝馬上就跑過去圍觀,「很多都市小朋友沒聽過雞叫,也沒看過雞在地上走路呢。」

「以前大環境總是覺得種田不賺錢,作農沒路用,但想想,我們農村有的,都市都沒有,反而他們還很羨慕我們,現在突然覺得自己作農很有尊嚴!」務農幾十年的木村大哥感歎地說。

活絡農村經濟 返穀、居民一起來

灣寶的食農體驗在同學們的用心協助下,非常的搶手,幾乎是「一開放報名就秒殺」,居民感動在心,也對社區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的想像。

吳淑玲,是灣寶人文藝術工作室的陶藝教師,今年也開始自己種植有機無毒地瓜,「希望能吸引更多居民一起進行有機耕種」。不過如果只是請大家種,之後沒辦法幫忙賣也很難交代,所以她「希望能直接在灣寶設立一個產地型的農夫市集,向社區農民保證只要好好種一定有人買,他們也能就近賣自己友善土地的農產品」,農村經濟一定會更活絡。

灣寶的里長伯謝修鎰,對整個社區的大小事聊若指掌,這群返穀青年在灣寶的構想與行動,讓他充滿期待,「希望刺激在地的少年囡仔,自己站出來!」

例如,洪箱大姐目前就讀高一的小兒子張智傑,受到家人與返穀耳濡目染,看似安靜不太主動說話,談起灣寶卻很有自己想法;他還和同學組隊申請富邦文教基金會推動的「青少年圓夢計畫」,內容就是針對灣寶的未來想像,訂定出具體的行動計畫,希望之後能一步一腳印地實踐。

看到灣寶人開始自己站出來,返穀的吳貞儀難以掩飾感動說:「我們以前都以為農民想法比較保守,會有很多顧慮,但灣寶的農友們卻都勇於突破、態度開放,不斷嘗試任何新的可能。」

老樹_01

現在的灣寶敢於做夢,而他們的夢,到底是什麼?

不一樣的灣寶 來蓋「夢夢屋」

在一天的體驗行程之外,居民計畫結合「環境教育」和「假日農事體驗」,讓遠道而來的大小客人可以留在灣寶過夜,和在地農人做朋友,體驗質樸、簡單、和土地親近的生活方式─那,就一起來蓋「夢夢屋」吧!

洪箱,這位曾帶著灣寶農民走過土地徵收惡夢,被稱作「灣寶正義女俠」並獲選為2011社運代表人物的她說:

「我一直想跟大家逗陣,做一個不一樣的灣寶,讓它變成都市人放鬆的新據點,如果大家想種田,就來灣寶種!」

這天,在駐村藝術家洪江波的家裡,大家七嘴八舌的談著夢夢屋的模樣,「愈簡單愈好,展現農村原來的風貌!」「不要像一般民宿有電視、有網路,要讓大家聊天、做朋友」「蓋成土角厝,拆掉還是可以做農用!」「每個人都要畫出自己的夢夢屋!」……

你一言我一語,一直討論到晚上九點多還欲罷不休。通常這時農村早已是一片寂靜,而灣寶的夢,還在熱烈進行中。

里長泊、洪箱、張木村、洪江波、吳淑玲,也誠摯地邀請大小朋友,相招來灣寶「ㄑㄧˋ ㄊㄡ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