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發起「動蒜行動」 團購買蒜助蒜農

今年蒜頭量多價跌,蒜農叫苦連天。三位民眾發起「動蒜行動」,號召網友直接向蒜農買蒜,短短半個月就有155位網友響應,向蒜農團購兩千四百斤。動蒜行動發起人諶淑婷說,此次農事應援是一次消費者力量的展現,期待更多消費者支持在地農民,讓農友有合理收入。

直接向蒜農買 給農民合理的收入

10300796_896999950315776_7476373314843897081_n
今年大蒜種植面積比去年多了近兩百公頃,但是因為天冷利於蒜頭成長,總產量比去年多出五千多公噸。 提供/動蒜行動工作團隊

台灣平均每年大蒜需求量五萬三千公噸,栽種面積約需五千公頃。今年大蒜種植面積比去年多了近兩百公頃,但是因為天冷利於蒜頭成長,總產量比去年多出五千多公噸。

今年盤商向蒜農的收購價低到一斤十二塊,蒜農賣了賠本,不賣也虧本。家住新莊的家庭主婦諶淑婷與朋友討論後,決定在網路發起「動蒜行動」以實際行動支援蒜農。

「大部分蒜農都是老農,沒法阻止盤商剝削,但是消費者直接購買,就可以給農民合理的價格。」諶淑婷說,因此他們決定以一斤五十元直接向雲林的兩位蒜農購買。

發起活動過程中,有網友來信指教,認為農民一窩蜂種植,發起團購活動是「寵壞農民」。對此諶淑婷認為,多數農民年紀大了,只是就眼前可見的選項中,尋找溫飽的可能,至於評估未來各式作物的需求變化、產銷調配,應該是政府跟農會的責任。

諶淑婷說:「在高科技產業領取政府補助與租稅優惠的今日,寵壞農民有何不可?坦白說,我覺得我寵壞的是農委會和農會系統。」

蒜頭怎麼賣 蒜農算給你聽

10441923_896999490315822_675467629111820609_n
三位民眾發起「動蒜行動」,號召網友直接向蒜農買蒜。 提供/動蒜行動工作團隊

至於一斤五十元的直購價,也有網友認為太貴。與動蒜行動合作的雲林蒜農張永新則說,從整地、播種、灌溉、除草、施肥、噴藥、收成、運輸、乾燥等管理,每斤蒜頭成本二十到四十元間,前四年的蒜頭市場價平均一斤一百元以上,但是盤商跟蒜農的收購價平均一斤不到二十元,「比對收購價、成本價與市場價之後,您說奇怪不奇怪?」

「我所看到的蒜農都不富裕,而蒜商不是買房蓋豪宅,就是開賓士或BMW。」張永新說,真正原因是蒜商操縱,中間商剝削農民,又把售價轉嫁到消費者,形成這樣不合理的產銷制度。

動蒜行動以蒜農一斤成本二十到四十元來估算,因此決定了一斤五十元的購買價。他們以「五百元買十斤」為一個購買單位,網友購買後,可以自用或捐出。

10491144_897001483648956_8258949509103457644_n
動蒜行動以「五百元買十斤」為一個購買單位,網友購買後,可以自用或捐出。 拍攝/楊鎮宇

網友熱心響應 團購兩千四百斤蒜頭

10405605_897002566982181_5961039092353287946_n (1)
動蒜行動發起人之一的黃美華說:「我很不爽老農被欺負,只能賤價賣蒜。」 拍攝/楊鎮宇

另一位動蒜行動發起人賴昱伸說, 一次買十斤,對於不常下廚的家庭來說數量頗多,因此他們聯繫十多家有供餐的社福單位,捐給每個機構五十斤或一百斤。包括翠柏新村老人安養中心、南投縣仁愛之家、基督教芥菜種會愛心育幼院、樂活育幼院、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展翅桃園少年服務中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機構,都是動蒜行動的捐蒜對象。

自從五月底發起動蒜行動後,到六月中為止,共有155位網友響應,自己買來用的有近一千四百斤,捐給社福機構約一千斤。

從號召、整理網友匯款清單、聯絡社福機構、收集紙箱到寄出大蒜,都是三位動蒜行動發起人以及熱心網友一手包辦。

發起人賴昱伸提供自家客廳作為整理大蒜進出貨的場所,發起人黃美華聯繫願意配合的貨運公司,參與的網友也發揮團購力量,包括台北市、新北市、中壢、台中、高雄都有網友義務提供場地作為取貨點。

「我很不爽老農被欺負,只能賤價賣蒜。」發起人黃美華說,動蒜行動的緣起就是要實際支持蒜農,不過一位蒜農平均產量約一萬到兩萬斤,這次動蒜行動團購量只有兩千四百多斤,「實質上還是沒法消化掉一位蒜農的產量,但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行動喚起消費者支持台灣農產的心意。」

諶淑婷表示,這次動蒜行動雖然已結束,有意買蒜的網友也可以直接向蒜農買。

10409642_897003260315445_7074989382770520308_n (1)10423808_897002173648887_8495865379826348028_n

網友捐贈的紙箱,款式多元,用來裝蒜頭寄給大家(拍攝/楊鎮宇)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