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食品議題受到重視,連小禎買不到出汁蛋也上新聞,其實我一年前也曾經問過農委會官員,能不能管制禽流感,把關嚴謹一點,讓我們的民眾可以吃到想吃的食物,我又到彰化八卦山上的養雞場去做志工,瞭解小農放養雞母取雞蛋的過程,在這種重視動物福利的養雞場,雞隻其實很溫馴,取雞蛋的工作還算輕鬆,只是耗時間,煮食飼料過程也耗體力,養雞場主人卻憑著為了賣給社區人安全雞蛋,堅持下去;在這一波地方選舉中,地方政府選舉候選人能否端出有意義的食物政策,也成為民間團體倡議的目標對象。加拿大也正在進行地方政府選舉,我認識在多倫多市和滑鐵盧市的地方飲食倡議團體,也是積極邀請候選人發表飲食政策,可惜有的候選人認真作答,有的候選人就是不買帳,好像只要選舉一過,換成頂新的市長就不用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了。
其中,主婦聯盟台中分會邀請市長候選人承諾是否會優先採購非基改食物作為營養午餐,竟引起支持基改學者林基興主動跳出來到媒體上指責主婦聯盟,認為市長候選人不該為此題作答,好像學生交了白卷,路人卻跑來指責出題的老師(選民),路人的動機何在?
客觀來說,科學家講話要像媒體報導,正反面並陳,才能讓民眾有知情選擇的權利。正方支持基改者,如某些美國年輕農友選擇種植基因改造作物,是因為基改公司提供了相關的天氣預報與種植相關輔導,所以農友把它當成好用的微軟視窗,如果不好用也會考慮拋棄。何況美國的地理人文條件和我國的島嶼農業經驗都不同,需要農業的傳統默會知識以及地方的即興發揮,畢竟氣候變遷異常難測,經驗、著重生物多樣性、差異化的農業經濟策略,才有可能對抗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危機。拉丁美洲的農業環境學已有半甲子傳統,最近在一場國際研討會就有拉美的學者引用最新研究指出,拉丁美洲種植基改作物歷史最久,野草和害蟲長期都出現抗藥性變異品種,需使用更多具有毒性除草劑(如嘉磷塞),如接觸到會對生殖系統等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香港的有機農友告訴我,香港政府雖然將基改木瓜合法,但是卻拿出非基改木瓜苗,以株換株的方式請香港所有農友不要種基改木瓜,為何政府要演出一場「大龍鳳」(香港俗語,意思就是大費周章),可見其對有機的風險不可預測仍有擔憂,因此才需要種植非基改木瓜。
世界上有超過六十四個國家立法要求強制標示基改食品,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利,美國的佛蒙特州也強制要求標示基改食品,最近也有其他州陸續投票決定希望能夠強制標示基改食品。美國著名的社會企業班和傑利冰淇淋也公開表示支持強制標示基改食品,值得一提的是,班和傑利的食品原料採購標準是環境永續、保護動物(如非圈養雞蛋)、社會公平(使用低收入戶做的巧克力蛋糕)。
如果使用基改,就要像使用微軟一樣持續付出每年一筆服務費。政府如果想要認真扶持在地小農,那麼透過營養午餐優先採購在地小農的食材是有需要的,如果基改食品風險在世界上還有爭議,那麼給孩子吃確定風險一定的食物,則這題的解法不遠矣(候選人看到沒,老師有幫你先解題!) 至少也要端出支持在地農業、提升飲食文化和食品安全的政策,不然現在觀光的GDP已經降下去,而等到這些孩子長大,還有可能用選票滅頂!
有支持基改者認為科學界中多數科學家支持基改,因此基改應該風險很低,但是這又落入了一個邏輯錯誤,納粹的優生學曾經受到許多科學家支持,卻造成了納粹合法化大屠殺的謬誤。大量使用基因改造作物,可能將使食物的選擇和財富落入少數大財團,風險則由小農和消費者承擔。我們受大財團的罪還不夠嗎?謹慎以對的慢科學態度是重要的。
連結:拉美國家如哥斯大黎加法院下令要求基改田須公開地點資訊
Following court ruling, anti-GMO activists ask for map of transgenic farms
拉美國家加強對基改食品管制
http://www.gmwatch.org/latest-listing/51-2012/1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