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從 2016年鹿港天后宮開最被看好及最堪憂的行業籤 談起

2016年鹿港天后宮開最被看好及最堪憂的行業籤
最被看好行業,是「棉被商」、「什穀」和「農藥商」
前景堪憂的,則是「果菜」、「米糧」和「電子業」

不否認 一看到這個籤詩的結果 當下還笑了出來 想說 媽祖婆真的是很能掌握時事的趨勢 能開出這樣的結果 只能鼓掌表達贊同
不過每個人應該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以下來談一下本人的解讀

關於「棉被商」應該解釋成廣義的防寒用品,全球氣候因環境受人為破壞而鉅變,因此 原來就溫暖的地方變得更熱 原本寒冷的地區變得更寒冷 當然也有顛倒過來的時候 所以 防寒配備在未來將有被看好的趨勢 實在是有其道理
那有人會問 那如果是遇到變的嚴熱氣候怎麼辦? 我想簡單的來說 少穿一點就好了吧 但還是要把重點擋住 哈哈

另外「什穀」屬看好行業 「果菜」.「米糧」是屬堪憂 雖然不同分類 但應該一併討論的
這年頭雖然看起來 大家什麼都不怕 就怕吃虧 但大多數的人還都是怕死的 所以 就多出了許多 健康概念的飲食概念 其中 增加食用五穀雜糧的比例是許多單位宣傳的重點 舉凡 黑豆水 紅豆水 薏仁漿 紅藜飯 本產小麥自製麵包 及因食油事件爆紅的胡麻油 等等的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加上目前政府一直在推行提升糧食自給率這件事 所以「什穀」這項行業不紅要待何時

另外依據103年 農委會發佈「糧食供需年報」 其中數據分析可知 稻米食用量持續下降 前一年國人每人僅吃44.96公斤 創近10年新低 而喜歡吃麵包 麵條的人卻越來越多 平均每人一年吃掉36.14公斤 但小麥的需求幾乎全仰賴進口 所以 一方面是對於熱量攝取的選擇多元了 所以對單純米食的需求就減少了 這也難怪 媽袓婆會預測 未來的「米糧」會堪憂 但對於本國保護米糧的補助政策不知轉型的情況下 還是有大多數的人在種稻米 必竟 除有耕作技術門檻較低外 補助上也較其它農作物收益穩定 所以雖然食用的人減少 食用的量變少 但種植稻米的人 卻不見減少反而有增多的態勢 這樣供需失衡存在的情況 但又不斷有補助政策支持下 那能讓 神 不堪憂呢

至於「果菜」 在漸漸脫離農業社會之後 人們除了吃飽以外 還要吃健康 一來是因為大魚大肉吃得太油 太好 造成營養不均衡 二來素食主義的提暢 除了宗教信仰外 更多人為了環保為了愛地球而開始吃 蔬食 當然果菜的需求量就跟著成長 但為何會被預言為堪憂的行業呢 或許是氣候變化的影響 加上供需失調 因此會是個堪憂的未來 除了無法控制的天候因素 也考驗著農民朋友對於種植作物供需的敏感度及合作的態度 應該改掉 明知已經會過量的作物 還執意要種植 造成超量需求 而價格不符成本的慘狀 政府也不應該以補助來做為解決供需失調的解決方式 如此才有競爭力的農業環境

最後想討論一下「農藥商」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定義「農藥:係指用於防除農林作物或其產物之病蟲鼠害 雜草者 或用於調節農林作物生長或影響其生理作用者 或用於調節有益昆蟲生長者 國際上依農藥之防治對象分類為殺菌劑 殺蟲劑 除草劑 殺蟎劑 殺鼠劑 殺線蟲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 除螺劑 除藻劑等」
另外「2005-2010農藥進出口金額統計」從94年進口總計46,526千美元 到99年增加到 171,596千美元 可得知使用農藥的趨勢是有增加的
因此 「農藥商」這行業看好 也不無道理 只是 臺灣不是這幾年都一直有人在投入有機行業嗎?政府也一直鼓勵合理用藥 怎麼農藥還用得越來越多呢? 數據也顯示 除草劑的進口金額增加的驚人 從數字來看實在對於臺灣大力推行的有機及無毒農業是一項諷刺 但不管如何 若能合理的用藥 遵照停藥期的規定 總是比使用來路不明的農藥來得好很多

經過這樣的分析 發現 媽袓婆的預測其實是很科學的 完全能找得到數據的脈絡
在此也祈求 風調雨順 風水總需輪流轉 只要心存善念 人順著道理行 上天就會賜福於人間

原文網址: 鹿港天后宮開籤 這3個行業今年運勢最旺!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9182412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