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除了無毒 還有什麼

一個爾然的機會聽了一位美食家的演說 

談到了自身前往義大利

學習橄欖油文化的經驗
原以為 談到油品的製作
再怎樣也是以新鮮 安全 在地最為自豪
在對橄欖油運送至各國新鮮度質疑的同時
義大利授課的老師 同樣也以訝異的眼神看著

這位講者 後來才了解
在義大利 談到橄欖油這件事 沒人會去談新鮮 安全
因為這是最最最基本的自我要求
他們談的是橄欖油的文化 橄欖油的獨特性 和異質性
談的是橄欖油的與眾不同
著實讓這位前去學習的美食家 反省檢討
自已對自已國家的油品到底認識多少

有機會與外國人談到 花生油 胡麻油 苦茶油 等等的…時
是否還只能談 新鮮 安全 無毒 這種基本必要性呢?
食安事件的不斷發生 有機 無毒 友善(自然)
瞬間成了健康安全的保證

先不論 有機 無實 友善(自然)有什麼秘密
先談談 有機 無毒 友善(自然) 是什麼
消費者的您 了解嗎?

臺灣有一些普遍的現象 人云亦云 看似 實事求是
實際上懶得面對真相
消費者不了解有機是什麼可能不過分
過分的是有許多生產者也不懂
最常聽到的說法是:我都沒用農藥哦!純有機… 事實上 所謂以「農藥」的定義來看 「有機」所用的資材也屬農藥的範籌

這件事有人告訴消費者嗎? 可能有 可能沒有
但至少 理想的狀態下 有機認證 還是經過許多繁鎖的程序
進行完成後 才能稱有機 而且還是個法定名詞
當然這是理想 守法的情況之下
而無毒 友善(自然)農法呢?各有不同的定義 其實也還不到定義的階段
因為各派別不同 各有各的追隨者

若然簡單的來說
無毒:結果論 不管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方法 最後給消費者一張檢驗報告 花了一筆不算低的費用 驗了幾百項數據 來告訴消費者 這東西沒這些檢驗上的問題 友善(自然):定義更廣了…可能是更廣義的有機管理方式 結果也是無毒…

今天不是想談 什麼方式生產的農產品最好 想談除了安全我們還能要什麼
為了有系統性 有規模 有效率的生產 農產品 我們異中求同 將栽種的方式 規格化 有系統的管理 讓產量穩定 一致性

後來 追求的是安全 精緻 所以我們同中求異 看似有機 無毒 友善(自然)是同中求異 但當大家都一樣的時候 生產者 有什麼「異」與別人不「同」 生產者常常能直覺的告訴消費者 如何如何種出有機 無毒 友善(自然)的東西 但卻談不出 除了這些消費者已知的 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 可以值得告訴消費者 是人情味 是特殊口感 或是特有氣味

我們總習慣用簡單的方法 處理複雜的事情
打出有機 無毒 友善 真的會比較好銷售嗎?
行銷的力道 真的來自 種栽方式嗎?
亦或是目前最流行的 故事行銷 而 生產者的故事 是否 也開始無法突破 「同中求異」的困境呢?

每位生產者除了都有一份責任外 更需要的是生存下去的理由 每個農場 每塊生產的土地 及 作物 必有其 與眾不同的特質

就算同一塊土地 同一位栽種者 同一種作物 每次的收成絕對有別於他人的地方 而這些地方都必需生產者自已細細品味 否則如何說服消費者

成功的生產者 給消費者安全 無憂的產品是基本 但為了自已能長久永續的生存 找到與眾不同之處 發展出自身的農產文化 更是重點中的要點

誰說 生產與文化無關 文化本應從生產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