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張怡

發酵飲的魔法

香草,茶葉煮的糖水經過發酵後,甜度變得細緻,微酸的口感挑逗著味蕾。它們極其曖昧,若不說它的原始食材,客人總是睜大眼睛問我:「這是什麼?」

2014年,我把法國的生活過得糟透了!不列塔尼除了夏天以外,許多時候是帶著濃厚水氣的日子,天是陰的、人是濕的,都是淚。

我的「第二大腦」腸道的微生物群頻頻的向第一大腦傳送資訊:「Michelle,妳需要家鄉的食物—蘿蔔乾炒蛋!!」蘿蔔乾炒蛋真是妖魔啊!它不僅在我眼前晃著,連味道都塞住鼻腔,幻覺加深了寂寞。為了拯救自己,我把身體拉出家門,到超市尋找白蘿蔔。

這些飲品的名字簡直性感極了

有點陽光的日子,興致沖沖,將買回來的白蘿蔔清洗和切塊。一塊塊蘿蔔排成閱兵儀式,此時的我是尊貴的女皇,看著子民向我臣服。

午後嘩啦嘩啦的來了一場大雨,白色的士兵全成了落湯雞。女皇原是自我膨脹的扮演,我只不過是個腳踏不出去的亞洲移民。我又回到日復一日的負能量狀態,沉浸在悲傷裡,無法自拔。

蘿蔔乾發酵沒有成功,我還是翻閱著美國作者 Sandor Ellix Katz的《發酵聖經》一書,書裡的文字在我的頭腦聚集成影像。我讀到:「帕帕戈(Papago)人將仙人掌果實發酵成為令人飄飄欲仙的飲料那威特(navai’t)、東歐國家利用老麵釀成帶有鹹味的卡瓦斯(Kavass)、墨西哥人將龍舌蘭汁液發酵成飲料普克(pulque)」……這些飲品的名字簡直性感極了,異國情調的發酵飲令我遐思。

這裡有一個宇宙,裏面有生命在大口呼吸

時序漸進,陽光露臉的機會越來越多,超市的水果也繽紛了起來。櫻桃、草莓、覆盆子這種產期不長的水果讓我想要搶時間把它們保存下來。醃製、泡酒或釀成水果酒皆可。然而,畢竟是放入嘴巴的,天生對食品安全非常講究的我便開始閱讀發酵飲製作的科學知識。

釀製水果酒最要擔心的是可能出現甲醇的問題。水果要新鮮,並且避免果膠含量高,如柑橘類、檸檬、黑醋栗、蔓越莓…。因為果膠會受到「果膠脂酶」分解而產生甲醇。

攝影/張怡

避開這些果膠多的水果,我第一瓶釀製的微酒精飲是鳳梨氣泡酒。將鳳梨果肉加飲用水放在果汁機攪拌後倒入濾袋中,再用手將鳳梨汁擠出在鋼盆裡,秤出鳳梨汁的重量加入15%鳳梨汁重量的糖,充分攪拌後,蓋上瓶蓋,貼上日期標簽,便進入發酵程序。

Fermentation(發酵)這個法文字(英文拼音相同)來自拉丁文 fervere沸騰這個字,法文的levure(酵母)則是拉丁文 levere (提升)演變而來。每天的攪拌,讓空氣拌入,以利酵母增生。兩天後,開始有泡泡,這裡有一個宇宙,裏面有生命在大口呼吸。

瓶子裡的生命與我共振,我的身體的量子正在奮力脫離陰鬱,能量緩慢揚升。我漸漸擺脫沉重的心情,積極的投入發酵的實作和閱讀。我沒想到無心插柳地投入成為日後開創發酵餐廳的基礎。

香草和茶葉煮的糖水經發酵後 風味極其曖昧

2017年我在法國創立「第五味發酵餐廳」。一開始,我只是專注在發酵料理的研究,並未將發酵飲納入套餐中。水果發酵飲畢竟是酒精飲料,在餐飲的法規上有嚴格的規定,需要特別謹慎。然而,我為了讓餐廳的發酵主題更加完整,便又開始研究康普茶、水克非爾、郡、奶克非爾…等發酵飲,由於酒精成分很低,可在餐廳裏供給客人飲用。

這些發酵飲品都需要SCOBY。SCOBY是細菌和酵母的共生體,做為起酵的酵種。康普茶使用的是整片如蒟蒻的紅茶菇,水克非爾、郡、奶克非爾使用的是顆粒狀的菌種子。SCOBY無法自行培養,所以我們從發酵社團和有機商店張貼的分享資訊中,找到各種SCOBY的分享者。與他們聯絡後,得到SCOBY,我又開啟了新的發酵之旅。

攝影/張怡
攝影/張怡

康普茶、水克非爾等發酵飲帶給我極大的驚喜。香草,茶葉煮的糖水經過發酵後,甜度變得細緻,微酸的口感挑逗著味蕾。它們極其曖昧,若不說它的原始食材,客人總是睜大眼睛問我:「這是什麼?」

「有荔枝嗎?」這是客人喝了我釀的水克非爾後,最常問的一句話。「沒有ㄟ!這只是糖水。」有時候,我會加薄荷、鳳梨鼠尾草,甚至花園裡的竹葉,這些都是我隨手可得的食材。水克爾的發酵時間短,成本低,我就把它當作免費的飲品附贈在套餐裡。康普茶需要茶葉,發酵時間較久,就用來販售。康普茶成為餐廳頗受歡迎的飲品。

自然產生魔術般的風情和能量

我曾經發酵過歐防風水克非爾請朋友喝,她問我:「妳有放香蕉嗎?」哈!我怎麼會放香蕉?香蕉是我最討厭的水果呀。事後,我查閱歐防風和香蕉的分子結構後,赫然發現,朋友的味蕾真敏感,這兩者真的有共同的香味分子。

發酵把食材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風味和營養被萃取出來,自然產生魔術般的風情和能量。

返台灣授課,有更多的機會和食用者交流。學生們在製作和飲用後,透露飲用發酵飲後對身體的一些幫助,能量泡泡在他們的家庭裡不斷颺升,讓我對發酵飲益發感動。

我常告訴身邊人,儘管有許多報導不斷的強調發酵飲對健康的好處,但根本還是打好身心的基礎。發酵飲只是讓人們愉悅的佳釀而已。而它們畢竟還是含糖、微酒精飲品,飲用量宜慎。若有特殊體質的人,莫忘徵詢醫囑。

謹慎歸謹慎,當剔透的瓶中嗶嗶啵啵時,心情也嗶嗶啵啵飄揚著彩虹泡泡。

攝影/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