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飲品的味道各有千秋,不過大家都有一份屬於自然的氣息,記憶中雞屎藤最臭;倒地鈴曬乾後,熬甜湯最好喝;蒲公英雖苦,但冰在冰箱內,還是可以咕嚕嚕的一飲而下;紫色的葉子與桔餅熬成熱湯,是在咳嗽時最滋養喉嚨的良液,久咳不止,總愛來上一杯。
喝茶嗎?一句極為親切的話,連結的是一段情感交流。當有人說「喝茶嗎?」想必不是一人獨酌,一定是與人相伴。因為獨身一人,難免隨意,快速沏茶,到商店裡買瓶瓶裝茶,便可快速下肚。有人相伴時,總會期待多點儀式多些相伴的時間,也因為有這層關係,即便過了許久,依然可以回憶起,那天喝的茶湯色澤以及茶香的滋味,或許我們當下喝的不只是茶,還有一份情。
青草茶,家裡特調的最好
青草街上的青草茶,總與自己家量產的不太一樣,可能是自家的「青草茶」,多了一份來記憶的滋味。爸媽從我幼時開始,就特別喜愛採摘「植物」。這些「植物」有時炒成菜,有時熬成湯,這些湯有的甜有的鹹。鹹的當正餐,甜的當作飲品。這些飲品的味道各有千秋,不過大家都有一份屬於自然的氣息,記憶中雞屎藤最臭;倒地鈴曬乾後,熬甜湯最好喝;蒲公英雖苦,但冰在冰箱內,還是可以咕嚕嚕的一飲而下;紫色的葉子與桔餅熬成熱湯,是在咳嗽時最滋養喉嚨的良液,久咳不止,總愛來上一杯。
而這些「植物」是否具備保健功效,我想自己並非習醫之人,無法多加回覆,不過這些時苦、時澀、時而甘甜的青草茶,即便無法治病,我也喜好在返鄉在家時來上一杯,或許這就是來自家的滋味。
泡茶喝茶,配笑聲的最好
有人說泡茶是一個儀式,可以隨著歲時去更換茶品,也可以隨著氣候去布置茶席環境,如果可以幫自己多準備幾套茶具,接著細細品嚐,茶的滋味;也有人泡茶是一種時間性的消磨,三五好友嗑瓜子聊天,談談笑笑一日就過。我想說上面講的都對,好的泡茶環境,好茶、好水,好茶具,搭配三五好友,這樣的茶喝起來最甘甜。
泡茶是將茶、水與時間交融的藝術,不同的茶、不同的時間,喝到的滋味也不見得一樣。茶葉過多,會苦;水溫過高,會悶;水溫不夠高,泡不開;還有茶泡太久,會澀。不同的狀態,有多樣的排列組合。記得自已不久前為了學習泡東方美人茶,多次前往老師家學習,練習總是戰戰兢兢,拿出筆記依循著老師指導的細節一一照著做。水溫不需要高;以瓷器泡茶最好;每次泡茶需要倒數多少秒,因為第一泡時間最長,第二泡時間最短,可數著數著,卻忘記與人互動。直到歲末,到好友在家泡茶,一邊談笑,一邊泡茶,雖然泡茶的時間拉長,茶味變濃,不過東方美人的蜜香味不減,這時配上點心與談笑聲,這才知道,泡茶不只要懂得掌握水、時間與茶具,還要有人伴,最好再配上三兩句的笑語最好。
手搖飲,又愛又恨又離不開的飲品
或許跟手搖飲結緣的太早,始終無法斷捨離。手搖飲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甜蜜滋味,想離開它、抗拒它,總要付出一些心力。再加上手搖飲款式眾多,以各款茶葉作為基底,有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各類茶類,再輔以奶類、燕麥類、水果類作為調味,想要讓飲品增添嚼勁,還可以加入珍珠、椰果、芋圓、芋頭泥。如此多元的飲料,委實難逃出它的五指山。有趣的是,喝手搖飲的人喜好各有不同,有人不管到哪獨沽一味,只點選珍珠奶茶;也有人到不同手搖飲店點飲料,專挑特別的款式下手。
印象裡中,自己的第一杯手搖飲應該是高中時代,綠豆沙是否有加珍珠,已經無從考證;接著珍珠奶茶,又甜又大杯的記憶,自己至今難忘,但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喝來喝去喝無糖純茶。明明是無糖的純茶,自己沖泡茶包即可,但不知為何總還是對手搖飲的茶味始終念念不忘,或許我們喝的不單單是一杯飲料,喝的還是春春的記憶,喝著是有人相伴的歲月。即便相伴的人早已遠去,我們仍喝著飲料哀悼曾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