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人對發源於四川的山椒特別偏愛,一年四季都吃不同的山椒味。春天猶鍾情山椒的嫩芽木之芽,在美濃幸茶室吃茶箱弁當,強肴前菜中有筍、若布、木之芽,燒物中亦有木之芽燒甘鯛,焚合小中用蕗和木之芽紅燒白魚和章魚,真是春日風流懷石。
常常去京都,總選在不同的時節,遺憾不能與京都一年到頭日日相守,只好化成三十年痴心經常問候,年年季季旬旬幾十回的長短相處,也算嚐遍京都的四季月令旬日的變化。
今年到京都賞櫻,來時就知道遲了,一是今年花期早,才三月二十幾日京都竟然櫻姿早現,再來自己也晚到,平常我們再晚去京都探櫻總晚不過四月初,但今年台北潤餅節春宴也辦得晚,拖到了清明後才抽得出空到京都,一到見著的櫻樹大多已是殘花新芽。身旁的人說殘花真掃興,我卻安慰說為什麼不看枝頭新綠呢?花敗故可惜,何不珍惜新葉?

從前不曾在清明前後的時節來到京都,發現了不少旬味,例如新摘新焙的玉露茶剛上市,細嫩的芽茶泡好的茶湯,散發著春日溫柔的香氣。在京都料亭紫野和久傳吃到了用蕗製作的葛燒豆糕,吃時心頭一陣狂喜,身邊伴不解問我「蕗」是什麼?哎呀!每年舉辦春天潤餅節時,我都會說起潤餅的前世春盤中要包五辛,何謂五辛,即蔥、蒜、韭、蕗、苔,都是可幫助身體順著天地大宇宙還陽的香辛植物。蕗即蕎頭的莖,在台灣已少見人入菜,沒想到京都人在清明時還會用來做菓子,真不虧料亭老鋪,取名「和久傳」,即和的飲食傳統要傳承久久,但想到和的傳統大都上承華夏文明,只可惜原鄉卻已禮失求諸野了。

京都人對發源於四川的山椒特別偏愛,一年四季都吃不同的山椒味。春天猶鍾情山椒的嫩芽木之芽,在美濃幸茶室吃茶箱弁當,強肴前菜中有筍、若布、木之芽,燒物中亦有木之芽燒甘鯛,焚合小中用蕗和木之芽紅燒白魚和章魚,真是春日風流懷石。

春天也是新筍、菜之花的季節,錦小路市場內的漬物老鋪端出了各種淺漬的若筍、菜之花,都是春天躍動的鮮味。當然,京料理的料亭家家不忘蒸新筍湯葉、煮菜之花白味噌湯。京都人不僅在櫻樹上看到新綠,也在碗裡喝下了新綠。

春天的京野菜清新翠綠,在深夜的居酒屋中吃春日炭烤的鮮綠九蔥,讓春夜更加清爽怡人。走回旅館的路上,街燈下的櫻花在風中如吹雪落下,只見樹上的綠精靈晶晶亮亮,今年賞櫻雖不若往年繁花盛放,卻因此看到、也吃到了春天的綠意盎然。(轉載自《露水京都》,照片為本刊所配)

- 作者:韓良露
- 出版:有鹿文化出版
- 出版日期:2023/03/17
【說說書】京都尋味
文/上下游副刊編輯部
「她用一生深情鑽研,多不勝數的一眼看透,
千年古都的交融流轉,化為文字成為不朽。
她,是真京都女兒。」
二○一五年韓良露告別他所愛的人世間,最不捨之一應該是京都風華。她說,那是一個屬於三十五歲後的城市。
從一九八四年冬日,二十七歲的她跟著旅行團第一次赴京都。團旅結束後,韓良露選擇留下來,於東本願寺的老旅館住下來。彼時,她正與夫婿朱全斌交往中,朱全斌每隔三、五天就去電問她要不要返台?電話中,韓良露始終不置可否,一天天一夜夜溺在京都,直到行走小徑遇到一位面目很恐怖的老嫗,有點像女巫。當晚她打電話給朱全斌說:「這或許是一個Sign,警示我該回家了。」
爾後,夫妻倆行遍京都四季,拜訪韓良露最心儀的作家壽岳章子,還差點在烏丸御池買下一幢公寓。
她說,那是一個她最想要「同居」的城市;她說,能在京都散步一會,也就值得一回。三十年的追尋,難以記數的足跡,韓良露說春櫻飄雪,說秋葉染天,說歲月悠悠伴隨著歲時滋味,在歷史文明的前世今生中穿越,細說日本文化的原鄉,她的精神故鄉,優雅地掀起京都的暖簾。
這是一本京都女兒書寫對京都繾綣纏綿之書,即使在她辭世後,仍在時空中交融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