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拐」小朋友來上學、承諾大海的老師

就是在這個過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沒有看過海洋,讓他們寫下自己對大海的想像,當然,也印成小書,在書會被焚,不交出來會有危險的時期還是冒險保存,一留就留了七八十年……。

最近這一年看了不少部以真實故事為本的電影,主角有老的、有狗的,時空背景只有過去的,或是在故事發生的當下與現在之間跳來跳去的……。《承諾大海的老師》就是後者,場景在西班牙。

一具具的、放了編號的人骨

電影最開始的畫面,讓我想到我正好翻譯到的內容。「雖然這會根據鯨魚的尺寸而有所不同,不過假如是體長10公尺的鯨魚,就要挖一個10X5公尺左右,底部是平的洞。……把骨頭排完之後需要拍整體的照片、畫平面圖,以便一目瞭然的看出骨頭是以什麼樣的位置被埋在哪裡。……只要相差1公尺,在想要把鯨魚挖出來的時候,有可能會怎麼挖都挖不到。」

這是我正在翻譯,而且正好翻譯到的內容。這部電影最開始的部分,是一個年輕女子到亂葬崗去看已經被挖出來的坑裡,一具具的、放了編號的人骨。原來她的祖父中風,她想要幫祖父找到爸爸,也就是她的曾祖父在哪裡。

在亂葬崗現場有個老人問她從哪裡來,她說了自己的目的,說想要找到一位老師,因為曾祖父跟那位老師,也就是承諾大海的這位老師是獄友。她希望能夠藉由這點關係找線索。向她搭話的老人跟她說自己就是那位老師的學生,他們都很羨慕一位同學,因為他跟老師一起住。而那位同學,正是女子的祖父。故事從此便到了1935年。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在焚書的時代,印出深藏一輩子的珍貴記憶

看到亂葬崗與年代,其實心裡就會有個底,知道那應該就是發生在西班牙內戰前後的事。而且根據調查,很可能有超過11萬人被處決或下落不明,其中包含大量的學校教師。在保守的年代,何況是人人自危儘量不要引起他人注意的時期,以很前衛的教學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會推薦給老師、家長、學生、會說話能走路的人的原因)啟發學生,讓學生們即使後來都閉口不談,卻仍然把和老師相處的短短一年當成是一輩子的珍貴記憶。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在這部夾雜歡樂與眼淚的電影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老師安東尼奧•貝奈格斯要「拐」小朋友來上學,請大家告訴大家「老師明天要變魔術,一定不要錯過」的這段情節。隔天難得所有的小朋友真的為了看魔術而全數出席,老師拿出一個個小東西,跟小朋友們說那叫「鉛字」,拿出來讓他們排一排、放紙上去、調油墨、再問有誰想要試著印印看。當然大家都躍躍欲試,踴躍舉手。在看到印出來的短文之後更是興奮,從此開始了自己寫文章自己印,再一起挑出覺得可以訂成小書的文章,真的做成書。

這完全刺激到小朋友的認字慾、作文慾,而且最基本的,是真的很好玩。所以當督學在接獲報告/檢舉要來查老師是否教學不力、不適任時,卻被這些小朋友的小書吸引,還被告知他們的小書甚至跟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的學校交換,並因此拓展了小朋友們的視野(以現在來說的話是國際觀)。也就是在這個過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沒有看過海洋,讓他們寫下自己對大海的想像,當然,也印成小書,在書會被焚,不交出來會有危險的時期還是冒險保存,一留就留了七八十年……。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各自描繪出了各種各樣的,屬於自己的大海

不用說到小朋友了,就連他們的爸媽應該也都沒看過手工蠟紙鋼板油印的考卷吧。鉛字印刷要感謝※星鑄字行跟群眾募資打出的知名度,雖然只剩下這家鉛字行,卻也勉強讓社會大眾還能夠知道這種印刷的方式。連我都買了一台可以印名片的機器,去撿了鉛字呢。看這部電影,真的讓我想要再度打開我的小機器,用名片卡印一些小文章了,雖然我不寫詩,但也許可以製作自己的動物翻牌遊戲。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這位老師的功績,在電影最後跑字幕感謝的時候會呈現在大螢幕上,請等到那時候看一看。雖然他由於很前衛的走在時代前端,又是在偏鄉小鎮做著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仍舊以自己的方式點亮了小朋友們的求知慾與好奇心。這種能夠鼓舞學生的老師,到了現代也是很難得的。

看這部電影,會希望自己在過去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希望周圍的學生們有機會碰上這樣的老師。更希望運氣好有這種老師的學生,有著願意放手讓老師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學生的家長。肯承諾事情的人很少,能夠實現承諾的更少。這位老師承諾了孩子們大海,也總算讓學生家長都簽了同意書,讓他帶孩子們去看海。不過在看海之前,他已經讓孩子們各自描繪出了各種各樣的,屬於自己的大海。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片名:承諾大海的老師

The Teacher Who Promised the Sea

發行公司:采昌國際多媒體

國家:西班牙

台灣上映:2024.06.28

片長:1時45分

【說說電影】西班牙版的《春風化雨》

1934年,安東尼貝奈格斯(Antoni Benaiges)以小學教師身分,被分配至布哥斯省的偏僻小鎮上。他自備印刷機,提倡以「自由表達」的教學方式教導孩子們學習與創作。然而他卻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發生期間,因為政治迫害而離世。2010年,西班牙北部的拉佩德拉哈亂葬崗,在歷史小組的努力下被挖掘出來;雖然未能成功找到安東尼奧的遺骸,但他的故事也因此被喚醒。

攝影師塞吉貝爾納爾(Sergi Bernal)和作家法蘭西斯柯艾斯科巴諾(Francesc Escribano)在得知安東尼的故事之後,與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合作,在長期研究下,著手撰寫《挖掘沉默:安東尼貝奈格斯,承諾大海的老師》(UNEARTHING THE SILENCE. Antoni Benaiges, the teacher who promised the sea)一書,並在2013年出版。為了確保安東尼的存在與貢獻不被抹滅,法蘭西斯柯希望能將他的故事拍成電影,可惜過程並不順利,直到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導演派翠西亞豐特(Patricia Font),事情才有了希望。派翠西亞在閱讀該書後便愛上了這個故事,並表示:「我很驚訝這個故事是真的,過程是如此戲劇化…。安東尼奈格斯是個非常鼓舞人心、史詩般又詩意的人物……」

本片由一虛一實的兩條故事線相互交織而成,透過虛構的失蹤者後代「亞莉安娜」協助祖父尋找父親遺骸,進而帶出75年前主角「安東尼奧」的故事。導演希望透過亞莉安娜一角,強調保有歷史記憶的重要性,並紀念目前依然消失的失蹤者們。在呈現安東尼奧的故事時,由於是真實存在的過去,劇組也特別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針對事件的時間點、人物的性格、曾經撰寫過的文字加以研究,將儘管環境困難,但仍充滿理想與熱情的安東尼奧展現在世人眼前。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