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古碧玲)
(攝影/古碧玲)

洗滌

處理佈滿油水的器皿,對於惜食的人而言,那些湯匙筷子刀叉杯盤上,無法取食的湯水和渣滓,何嘗不是深深牽掛的執念。

小時候痛恨洗碗,然而生病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洗碗與洗衣意外成了少數能撫平焦慮的事物。

家裡的鍋碗瓢盆在花紋或質地上多半沒有講究,有些規格陌生奇怪的,幾乎都是來自社團活動結束後,主人忘了攜走,群組裡問過千百回也無人認領的,部分吃麵碗公是活動或禮節贈品,上頭還印有各式祝賀字樣。其餘器皿規格不一,購買來源幾乎不可考,唯一叫的出名字的,是美國牌子「康寧」。家中的盤子幾乎由康寧佔據,康寧重量輕盈,厚度薄卻不易碎,相當受到歡迎,比起大賣場的鍋碗瓢盆,價格高上許多。印象中,家中康寧似乎都是大打折、他人搬家留下或志工禮品而來。

然而器皿無論價格貴賤,命運終究是承裝食物菜餚,而清洗佈滿殘渣油水的碗盤,便是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工程。很久很久家裡有裝洗碗機,再不那麼久一點,洗碗機壞了。從此回歸手洗。

週末起床,先拎起浴室前的洗衣籃,將昨日堆積衣物扔進洗衣機,長袖長褲、有鋼圈的內衣、綴有吊飾珠寶的、有鈕扣的裝進洗衣袋一件件堆疊,衡量水量,倒入環保洗衣精,蓋上蓋子,洗衣機吐出長長的水舌,打在透明稠狀的洗衣精上,散出幾捧白花花的泡沫。

接著轉向洗手檯,冬天時,能夠用溫暖的水洗碗是件幸福事,冰冷的雙手被溫熱後,將檸檬味的環保洗碗精擠在人工菜瓜布上,加點水,輕輕擠壓,泡沫把整個菜瓜布攀附成綿密的白色。處理佈滿油水的器皿,對於惜食的人而言,那些湯匙筷子刀叉杯盤上,無法取食的湯水和渣滓,何嘗不是深深牽掛的執念。反覆搓洗,界面活性劑包覆瓷器,親水端與親油端的分子緊緊握住所有執著,透過一柱清水的牽引,流入下水道,散落為肉眼微不可見的虛無。

有時洗完碗,衣服也差不多洗好。打開洗衣機蓋子,襯衫長褲長裙短袖,內褲內衣踝襪頭巾,皺縮衣物一件件被拎出,抖抖甩甩,掛上衣架,三角形的鐵絲撐起濕漉漉的衣裝,晒晒過後,在社會上沾染的虛偽逐漸乾涸蒸散,待到隔日穿著走動時重新積累魚龍混雜的氣息。

整個空間縈繞著輕盈的、必須深呼吸才能聞到的檸檬味,而我回望水槽,那些碗已恢復如常的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