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出處 Free for personal and commercial use
照片出處 Free for personal and commercial use

土耳其餐桌 ∣ 天可汗的優酪乳

和「天可汗」一席話,頓時覺得烤肉店開闊了起來,天蒼地茫,我豪邁地將優酪乳一飲而盡,戴著白鬍子,想仰天長嘯,想執韁狂奔,可惜只缺一匹快馬。

[dropcap]我[/dropcap]到了土耳其才知道,原來吃烤肉最搭的,不是冰啤酒。

「好的烤肉串一定要炭火烤,用電爐就太悲哀了。肉的品質也要講究,東部吃草放養的牛羊,味道就是比進口的好。」

勾可汗邀我去伊斯坦堡一家「巷內人才知道」的愛店吃烤肉,隔著幾條巷子就聞到了,肉汁淋漓,滴在炭火上,嘶嘶作響,焦香撲鼻,遊牧民族的集體潛意識在烤肉香的催化下,頓時全甦醒過來。

照片出處 Free for personal and commercial use
照片出處 Free for personal and commercial use

土耳其人吃烤肉配鹹優格

在偏遠的鄉下市集,羊肉鋪附近通常綁著幾頭咩咩叫的活羊,現宰現賣,快賣完了再立馬殺下一頭,羊肉拿到手還是溫熱的,完全沒辦法更新鮮了。

「老一輩總認為,會親手俐落殺羊的才是男人。不過在伊斯坦堡就將就一下吧。」他說。

他對炭火邊滿頭汗的虯髯大叔交代了幾句,轉頭問:「你要什麼飲料?」

我問:「土耳其人吃烤肉通常配什麼?啤酒嗎?」

他搖頭:「不是。」

我隨口說:「你喝什麼我就跟你喝什麼。」

結果跟著烤肉串上桌的,是白色的乳狀液體,浮著白色的泡泡,裝在兩個冰透的黃銅杯裡。

「這樣配得起來嗎……」我心裡疑惑:「吃烤肉配牛奶?」

他說:「你喝喝看吧。」

酸酸稠稠的,竟然是優酪乳,還加了鹽,鹹鹹的。

當地叫做ayran,音似「矮朗」。

預期的口味突然被翻轉,好像吃到一碗甜的牛肉麵一樣,說不上好喝難喝,我咂咂嘴:「真特別。」

優酪乳是土耳其國飲,別說在老派的烤肉店,就算在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國際連鎖速食店,優酪乳也像可口可樂一樣普遍,往往是塑膠杯蓋上罩一層鋁箔杯,用吸管插著喝。

這裡的烤肉串不是一支一支地叫,一次起碼五支十支,隨著燒燙燙的牛羊肉、內臟下水擺了一桌,我立刻發現優酪乳真是恩物,非常清爽解膩,我悄悄解開牛仔褲的釦子,堅稱肚子再也塞不下時,多喝上幾口優酪乳,竟還可以多吃一串。

這可是奇蹟呀。

用特殊機器打出優酪乳像啤酒般的泡沫

要知道這裡的烤肉串氣勢逼人,串肉用的不是秀氣小巧的竹籤木籤,而是一支支和弓箭差不多長短的金屬烤肉叉呀!

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我說:「這可以拿來當凶器。」

「沒錯,據說古時候打仗,烤肉用的是刀劍或弓箭。把牛羊奶裝在牛羊胃袋做成的皮袋子裡,發酵搖晃一天,等糧草後勤到了營地,就成了優格,把優格加了水稀釋,放點鹽,就是優酪乳了。」

勾可汗說:「現在東部鄉下地方的人家,有養牛羊的,主婦還會自己做優格呢。比起鮮奶,優格可以保存比較久。」

風行全世界的優格(yogurt)這個字,就是來自土耳其語。

土耳其菜(北非中東)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地理上和中國菜(東亞)與法國菜(歐美)比肩。

優格是土耳其飲食的基底,就像日本的味噌,法國的起司,直達民族國魂深處,變化無窮,可用來醃漬、調味、入菜、煮湯、做淋醬,除了佐餐,當飲料喝也行。

臺灣人開始喝優酪乳,也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我對優酪乳的印象,還停留在甜飲料的階段,往往是水果口味,水蜜桃、柳橙、草莓等等,清爽一點的有蒟蒻、椰果,往往跟健康減肥窈窕的廣告詞聯想在一塊,主力客群是年紀較輕的愛美女性。

攝影/張健芳
攝影/張健芳

優酪乳挾帶著龐大的廣告預算而來,充滿○○○乳酸菌和×××益生菌,花俏的不得了,富含噱頭,卻沒有歷史和淵源,彷彿從天而降,自動出現在超市商品架上。通常是一種比較洋氣、甚至比較娘的選擇。

但在優酪乳的原鄉,我轉頭看店裡男客,不論長幼,人手一杯,喝得唇邊長了一圈白鬍子,隨手一抹,再咬一口烤肉,開懷大嚼。
大口吃肉,本來就要大口喝優酪乳,雄渾豪邁,好像隨時要放聲高歌。

這家店比較講究,會用特殊機器把優酪乳打出泡沫,泡沫由乳中油質構成,浮在上層的泡沫就像啤酒泡沫一樣,可以當杯蓋隔絕空氣,讓優酪乳保持風味和溫度,並且讓客人長出好笑的白鬍子。

肉和乳,是土耳其人身為遊牧民族的後裔,最古老的飲食原型。遠嫁和番的漢朝公主曾留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的古詩,看來她真的吃不慣,死了魂魄也「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烤肉店裡擠滿飢餓的肉食動物,食客個個化身為一頭豺一頭獅一頭虎一頭豹,集體大嚼同一匹牛或同一隻羊,喀呲喀呲咀嚼聲震天,像成群結隊的狼。

勾可汗說:「土耳其人吃起肉來,就像古時候騎馬打仗一樣兇猛。」

我說:「嘿拜託,你們已經定居那麼久了。」

「但還是有影響呀。像我的名字就是。」

土耳其的男子名多半武勇強健,甚至有叫成吉思汗或阿提拉汗的,而女子名更浪漫,充滿自然意象,像海洋、晚霞、玫瑰、季風等等。

勾可汗在電子業做IC晶片設計,職業很現代,不過名字非常有古風。

而且超級大氣!

說出來會嚇死人。

Gok是「天」的意思,khan則比較多人知道,是「可汗」的意思。

所以他就是「天可汗」!

我忍著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衝動,油著一張嘴,一邊吃烤肉一邊說:「嗯……這讓我想到……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唐太宗,他也有『天可汗』的尊號。」

他說:「咦……Khan是古代遊牧民族的領袖耶。」

我接著說:「唐朝的胡風非常興盛呀,開國皇帝和突厥可汗一起打天下,甚至還有一派學者說李唐皇室是漢化的遊牧民族後裔,說起來可能和你血緣比較近呢。」

「真的嗎?」

「起碼他們是胡漢混血,千真萬確。」

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不說還好,一提歷史,他兩眼發亮,原來這位「天可汗」雖然是工程師,但也是歷史宅兼考古癖,家裡堆滿大部頭的歷史書。

大漠驃騎 有賴長了四條腿的糧草會自己移動

中國有長遠的史學傳統,所以土耳其學者在尋根溯源時,往往會參考大量的中國文獻。對古老方塊字的好奇,可能也是勾可汗請我吃烤肉的原因之一。

現代土耳其人自認是古代突厥人的直系後裔,他們來自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土耳其和突厥是共通字。

這些北方的狼族還沒學會走路就會騎馬,兵民合一,遊牧鐵騎是最有效率的軍隊,像二戰納粹坦克軍團一樣無敵,縱橫歐亞草原數千年。

突厥語系在馬背上傳播極遠,曾是絲路上的國際語言,至今也是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語系之一,從新疆到東歐,每天有無數張嘴巴吐出突厥語,並喝下優酪乳飲料。

今天極右派的土耳其民族主義政黨叫做「灰狼黨」,選戰激烈時,支持者把中指和無名指和拇指碰在一起,當成狼鼻子,食指和小指翹起來當狼耳朵。

選民在造勢大會上高舉雙手,比出仰天長嘯的狼頭,在我看來很萌,但這隱隱約約對遊牧時期的祖先有幾分致敬和模仿之意!古代突厥大軍擎著狼頭纛(用狼頭作標志的大旗)行軍,虎狼之師,所向披靡,狼子野心,鬼哭神號。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突厥人的主食是牛羊奶做的優酪乳和牛羊肉,趕著一隊牛羊,就是最方便的糧食補給,牲口長了四條腿,會自己移動,只要有草原,低頭即可以大嚼。

他們是天生的騎兵團,劫掠和放牧打獵一樣,是日常生計之一。不時成群結隊越過長城,順著北風南下,襲擊定居農耕的漢人。

當「狼的後裔」對上「龍的傳人」,從青銅器時代一直打到火器時代,從西周烽火戲諸侯引來的犬戎,到明末入關稱帝的滿清,二十四史不斷重複蠻夷進犯華夏的千年老梗,勾可汗第一次遇到我這個「從長城另一邊來的人」,他看我可能就像看熊貓一樣稀奇。(本文未完,節錄自《眾神的餐桌:跟著食物說書人,深入異國飲食日常,追探人類的文化記憶》,將於8月24日晚間20:00假台北敦南誠品夜講堂舉行作者分享會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2506672204847/)


《眾神的餐桌:跟著食物說書人,深入異國飲食日常,追探人類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