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阿喜也分享她的炸蔬菜餅給我,麵衣裹沾一點點醬油的新鮮玉米粒、胡蘿蔔、白胡椒和一和,油鍋裡滾到玉米粒變得焦黃金亮,趁熱脆脆地吃,搭配炒了雞肉絲的乾米粉,一杯冰檸檬水。

[dropcap]去[/dropcap]年十月初父親突然腦梗塞病倒住院,度過急救期後,父親的右半邊身體癱瘓了,也失去了說話能力。出事前一兩日父親才與我長談了兩三小時,邀我參與接下來的家族返鄉旅行,他說費用由他負責,我只要出時間就好了,兩岸開放探親這麼多年,只有我這小女兒從來沒回過浙江,父親感到很遺憾。
父親倒下之後家人處理狀況看法歧異,我主張讓父親回家療養,家人則覺得必須顧慮本來就有憂鬱病的母親日常生活,要把父親安排在療養機構裡照顧。母系親戚七嘴八舌,弄得習慣有父親保護的母親更加沒主張了,申請外籍看護,也得等上兩三個月才有,我還是想辦法找了人力仲介公司。
意外發現異國看護廚藝精湛
其實在這時候做決定沒有任何對或錯,父親已經病倒了,A方案或B方案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況且老人自己有積蓄。
只想遵守他健康時跟我說的「上了年紀的人只想待在家裡養老」。和家人磨合期間,每天往返醫院,在外籍看護阿喜來之前,被安排在呼吸照護病房療養的父親磨傷了左腳,做清創手術在加護病房待了兩個月,阿喜來的時候,已是隆冬時節了。
阿喜來台灣隔天就進醫院照顧父親,每天帶兩個簡單的飯盒早出晚歸,好多次母親情緒不穩定,阿喜都托著母親的手臂用生硬的國語說「阿嬤沒事的,阿公會好好的。」
她一個外國人,中文說不太好,醫院裡的本國看護對她不友善,父親人高馬大不好搬動,阿喜每天奮力把阿公抱到輪椅上復健。
最後終於把父親弄回家,才發現阿喜的廚藝精湛。
才二十八歲的她在香港受僱多年,幫同一個僱主照顧生病的小孩子,她說老闆都放心讓她在街市採買食材,也和她一起在廚房料理,無論是廣東菜或印尼的家常菜阿喜都能做。
焦黃金亮蔬菜餅 解夏日胃糟
我買到一本《餐桌上的家鄉》指書上的照片說印尼雞肉湯看起來很好吃,常常自己弄家鄉菜的阿喜大眼一轉說,這個很簡單,用料理包搭配新鮮的菜就能煮了,味道不差太多又很方便;
準備去骨帶皮雞腿肉、檸檬、馬鈴薯、青蔥、豆芽、番茄,水煮雞蛋、香茅和檸檬葉,印尼食材店的料理包,就可以動手煮了。
雞肉和馬鈴薯切成片用油煎黃,加一點點鹽巴澆水成湯,加入全部的食材煮沸,喜歡吃辣加一截辣椒。

(攝影/袁朝露)
時序進入炎夏常常吃不下飯,在我被工作綑綁忙得頭抬不起來,有時阿喜也分享她自己吃的炸蔬菜餅給我,麵衣裹沾一點點醬油的新鮮玉米粒、胡蘿蔔、白胡椒和一和,油鍋裡滾到玉米粒變得焦黃金亮,趁熱脆脆地吃,搭配炒了雞肉絲的乾米粉,一杯冰檸檬水。

(攝影/袁朝露)
我喜歡偶爾走進打掃得爽颯透氣的房間時,父親在清潔的床褥上安睡,阿喜戴著耳機用平板看連續劇,我坐在床邊握著父親的手。
父親常跟我說他在台灣這麼多年在母系親戚眼裡仍是個異鄉人,只有我們是他最親的家人,然而現在另一個異鄉人阿喜也加入一起照顧他了,我們都喜歡阿喜。
這五個多月相處,父親回家之後漸漸精神好起來變得有笑容,我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