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簡龍祥)
(攝影/簡龍祥)

坐在金山銀山上討飯的我們

讀《臺灣的紋理》

我想到《觀鳥大年》紀錄的北美鳥迷年度盛事,比賽一年內觀賞最多鳥種。北美鳥類超過一千種,臺灣也有近七百種,難怪每年嘉義鰲鼓溼地、蘭陽溪出海口等,都成為各國鳥迷朝聖的勝地。

這是一套廣邀學者專家撰稿的臺灣史地科普,適合作為中小學參考書、成人休閒,閱讀充滿妙趣,至少我一開始是這麼想的。《臺灣的紋理1:自然篇——地質地景、生物演化、環境變遷極簡史冊》介紹地質地形、高山河川、海洋平原、蟲魚鳥獸、植披林相等,《臺灣的紋理2:人文篇——人地關係中的文化、聚落、產業、景觀與防災》描繪貿易、林業、礦業、農業、高科技產業、文化資產、里山經濟、氣候變遷等。我讀了第一冊。

群鳥略過天空,繪製出台灣的生態紋理(攝影/林麗琪)
群鳥略過天空,繪製出台灣的生態紋理(攝影/林麗琪)

臺灣的海洋物種數,占全球一成

第一個故事是臺灣如何成為物種富翁。

古太平洋板塊碰撞華南板塊,擠進華南板塊底下,擠出了數千公里的環太平洋火山帶。在大陸邊緣的山脈,臺灣島誕生了。

地殼沉陷,被海淹沒時,臺灣的居民是貝類、螃蟹、有孔蟲。牠們的化石,留在現今西部麓山帶、雪山山脈上。我查了臺灣的海洋物種數,占全球一成。

冰河時期,亞洲大陸與臺灣相連,大象、犀牛從大陸走到臺灣,留下化石。古北區(歐洲大陸、喜馬拉雅山脈以北、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中北部)的岩鷚、河烏等,喜馬拉雅山區和華南地區的鳥類,飛來臺灣避寒。變暖時,海平面上升,便留在臺灣,遷移到涼爽高山棲息。因為火山噴發造成臺灣有海拔四千公尺的高低差,而華南沒有足夠的高山。所以這些鳥類在華南滅絕,卻在遙遠的臺灣高山每天開心唱K。另外,中央山脈兩側的鳥語不同,各有方言。

氣候變暖時,中南半島的藍腹鷴、台灣藍鵲等北上臺灣,在低海拔生活。南島地區北漂的鳥類,主要住在蘭嶼、綠島、台東、花蓮。蘭嶼的生物種類,比起臺灣,更接近菲律賓。我想到《觀鳥大年》紀錄的北美鳥迷年度盛事,比賽一年內觀賞最多鳥種。北美鳥類超過一千種,臺灣也有近七百種,難怪每年嘉義鰲鼓溼地、蘭陽溪出海口等,都成為各國鳥迷朝聖的勝地。

盛開馬醉木的七彩湖(攝影/楊守義)
盛開馬醉木的七彩湖(攝影/楊守義)

漫漫香魚回家路 歷時47年

第二個故事是經濟起飛下的黑歷史。

新店溪上游,日治時代建屈尺堰,就為香魚設了通道。1986年因下游汙染嚴重,中上游建壩都沒設魚道,香魚絕跡。1990年引進新式魚道,2018年赴日取經,2023年啟用碧潭堰魚道,好漫長的一條路。這條路日本走起來同樣艱辛,漫畫《將太的壽司》中,少年廚師將太入山尋找野生香魚,據老人說蘊含西瓜的香氣,寄寓食評家對昔日山河海洋的依戀,要把對汙染的義憤教給新一代廚師。

驢鰻的魚苗全身透明,要在河口半淡鹹水區半年,長到十五公分,才能溯游而上。但臺灣大部分河口嚴重汙染,所以能活過這半年的很少。

臺灣大部分河川中下游汙染,大甲溪等連上游都汙染,包括都市、農業、工業等,使魚類大量死亡。

七家灣溪(攝影/曾晴賢)
七家灣溪(攝影/曾晴賢)

用水量和水族搶水 天災終至反撲

第三個故事是環境的變遷、天災的反撲。有許多聚落以山崩、浸水為名;避難遷到新聚落,常以「新」為名,例如北港搬到新港、港尾搬到新莊子。

南投縣長期不管理,廬山溫泉294棟建築只有54棟合規定,40家旅館5家合法。1994年,塔羅灣溪河階的違法鐵皮餐廳,地基被洪水掏空,建築損壞。拆除後蓋起綺麗飯店,2008年辛樂克颱風再次掏空地基,整棟倒臥溪中。

八里海岸線原本嚴重侵蝕,水利單位投放消波塊、覆土固灘。兩年後,台北港的防波堤向外延伸,突堤效應使北岸的八里轉為旺盛堆積海岸,南岸補充沙源大減,掏空西濱公路的路基,又必須砸錢護岸。

臺灣廣建水庫,新店溪上游一關閘,下游秀朗橋到福和橋一帶,清水稀釋量減少,溶氧量低,汙染濃度高,魚群大量暴斃,每年都有數次報導。政府雖有規定「生態基流量」,旱季須放水滿足河川生物生存的最低需求。但「有些管理單位搶水甚兇」,水族就被犧牲了。

大甲溪石岡壩魚道位於水壩左側(右岸)(攝影/曾晴賢)
大甲溪石岡壩魚道位於水壩左側(右岸)(攝影/曾晴賢)

只會編預算治水,不敢守住國土計畫底線?

到底哪些單位搶水,作者含蓄不說,等著讀者填空。我想到今年加州野火,多處無水灌救,暴露百病叢生,川普更歸咎生態基流量法規肇禍。因川普政府第一任時,《瀕危物種法》、《國家環境政策法》保護北加州薩克拉門托-聖華金河三角洲瀕危的胡瓜魚,限制從三角洲取水量,讓水排入太平洋。川普當時簽署該法牴觸供水者無效,要從三角洲抽數百萬加侖河水,供應中央谷地、南加州灌溉。但加州州長拒絕。

在臺灣,下游魚屍遍佈,還無法構成問題,就像中風的時候你很難想到該配新眼鏡了。中科四期、台塑六輕搶走灌溉用水,農業、魚塭、畜牧、工廠、老舊工業區、民生便仰賴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颱風暴雨,家園必淹水。高鐵經過的元長、土庫也下陷,構成行車風險。超抽使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無法耕作。河床乾涸,揚塵導致普遍呼吸系統疾病。

雲林原就缺水,為何引進高耗水工業區?1991年,國民黨雲林縣議員張榮味與縣長拜會台塑,萬人遊行歡迎六輕設廠。挾六輕每年繳稅四百億等資源,張榮味掌握農、漁會、農田水利會全國聯合會、合作金庫、合庫金控、土地銀行董事。

為何政府只會編預算治水,不敢守住國土計畫底線?從馬英九當台北市長起,張榮味就長期控制北農總經理人選,給張派廣開魚道,控制北農這個大買家,就能控制農會、地方選舉。只有張派短暫失守,吳音寧接掌北農總經理時,颱風天果菜才沒飆漲。

馬英九當總統時,罩著張榮味的妹婿張永成當上全國農會總幹事。郝龍斌當台北市長時,禮讓張榮味推薦韓國瑜當上北農總經理。韓國瑜一路由高雄市長問鼎總統、再高居立法院長的造山運動,就是從「地方派系寄生國民黨」變成「國民黨寄生地方派系」的地殼變動。

碧潭堰魚道(攝影/曾晴賢)
碧潭堰魚道(攝影/曾晴賢)

臺灣的紋理,是萬物一起推動造成

幾個地方派系奪權後,聯合朝貢王滬寧,刪減國防民防、推動不在籍投票,可將臺灣重新連回大陸。

既然這批人能在河階沖毀的地基上蓋大樓,能在缺水的彰化雲林蓋耗水工業區,那麼普通人為領一萬塊而賣掉自己的國家,也是很合理的。

臺灣的紋理,是萬物一起推動造成。想到選票可讓八里海岸線進退消長,也可讓地球上物種最豐島嶼之一,變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真是鬼斧神工,人定勝天。

(攝影/簡龍祥)
(攝影/簡龍祥)

書名:臺灣的紋理1:自然篇——地質地景、生物演化、環境變遷極簡史冊

作者: 丁宗蘇, 沈淑敏, 林宗儀, 林俊全, 柯金源, 陳文山, 曾晴賢, 楊守義, 劉瑩三, 鄧文斌, 簡龍祥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