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吟圖和米粉湯

我喜歡由一群婆婆媽媽經營的羅媽媽攤位,不大的碗裡堆疊著滿盈的米粉,上面一小撮芹菜末,湯底呈濁白色。先喝一口熬煮諸多豬內臟的厚味湯頭,混著淡淡蔥酥芹菜的香氣,粗米粉吸滿湯汁,扎實適口。

[dropcap]高[/dropcap]中時,有幸遇見一位非升學導向的歷史老師,剛開始上中國文化史,老師沒有要求我們背誦考題正解,而是讓大家從課本裡選出自己最喜歡的畫作,同學們大多選了豐富多彩的各式花卉、山水,只有我選了《李白行吟圖》,清淡水墨畫,畫面上僅是一個側身人像。畫家以細筆勾勒側臉,主人翁手負於背,挺直身略昂首,意態閒適,流暢的淡墨線條表現緩步前行時的衣衫飄動感,雖只寥寥數筆,但詩人自在、安適的神態躍然紙上。我不懂構圖、筆觸,只覺得幾筆能就淋漓盡致表現出散步詠詩的畫題,功力非凡。聯考後,就從課本剪下這幅畫,用透明桌墊壓平,彼時年少,嚮往著「人生得意需盡歡」。

過著穩妥但沉悶的上班族生活,雖已年近不惑,其實對未來充滿疑惑:難道,未來十數年就要這麼過,每天寫公文翻卷宗查資料,期待著下班、周末、長假。大約就是這般中年危機加上回望青春遠去的不捨以及「我就這樣過了一生」的不甘,摸摸日漸浮腫的小腹,我也想暫時擱下那五斗米,但只能「暫時」,畢竟房貸得繳,看著桌上不曉得多少次被打翻的茶水浸溼又乾、邊緣皺捲的《李白行吟圖》,也許,趁著秋涼,中午外出覓食兼散步,至少給自己一些時間挺直腰桿,從埋首卷宗的情緒離開。

看似白粥清簡,實則味厚濃腴

縱使對現在的生活有些想變化的躁動心情,但是,有份固定的薪水,沒有被無良老闆操到爆肝,我應該要知足,更何況中午休息時間足夠從辦公室走到華西街喝過甜湯,繞到龍山寺兩喜號魷魚羹,從青草街帶養肝茶沿剝皮寮老街回來,抑或是經過音樂廳長長的白牆藍瓦中正廟圍牆,晃悠到永康街附近喝碗米粉湯。

米粉湯在東門市場裡,從信義路東門彈子房小弄堂口經過,聞到淡淡肉湯香就往裡走,兩間相連的米粉湯攤,幾口大鍋沸騰著燉煮豬肉的濃郁味道撲鼻而來。我喜歡由一群婆婆媽媽經營的羅媽媽攤位,不大的碗裡堆疊著滿盈的米粉,上面一小撮芹菜末,湯底呈濁白色。先喝一口熬煮諸多豬內臟的厚味湯頭,混著淡淡蔥酥芹菜的香氣,粗米粉吸滿湯汁,扎實適口。每次去,湯頭濃淡不一,端視當天或遲或早到達小攤前,早些湯頭濃厚,晚些雖因略經稀釋顏色稍淡,卻絕不寡淡。

這米粉湯,一碗20元,不配上點黑白切,好像有點寒酸,若單喝一碗,實已足供一餐之主食,它看似白粥清簡,實則味厚濃腴,就像《李白行吟圖》,沒有色彩綴飾,只墨色濃淡數筆卻意境幽遠。也許,還沒有「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領悟,但是我已逐漸能體會生活裡一點點平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