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車附設兒童座,雲科大畢業生設計單親媽媽早餐車

每天早上,匆匆忙忙趕上課、趕公車、趕捷運,巷口邊小小攤車的熱豆漿和蛋餅,成了一天生活的「小確幸」,但你是否曾仔細留意那個遞出溫暖豆漿的人長什麼樣子?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柯政瀚、陳芋璇發現,許多流動攤車的主人,都是單親弱勢家庭,必須一邊帶小孩,一邊推攤車賣早餐,大四的畢業製作,他們推出設計市場中冷門的「單親媽媽行動早餐攤車」,在桌台旁配備可拉伸的小空間,讓學齡前小孩休息玩樂。雖然他們坦承,流動攤車違法,但希望藉此讓人們注意到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讀大學應該要用知識幫助人,看到社會的需求。」

10372589_857347694292810_3128257442415929606_n
單親媽媽早餐攤車配備料理台、遮雨棚,但攤車左側多了個可伸縮的「小孩活動區」,剛好可以容納一個學齡前的孩童,前後用紐扣式圍布遮風擋雨,讓無力托育小孩的單親弱勢媽媽,可以邊顧小孩邊做生意。(圖/柯政瀚提供)

伸縮兒童座,單親媽媽做事更方便

1604737_857348794292700_4910945688710540485_n
兩人到大街小巷訪問蔥油餅、雞蛋糕攤車,釐清他們的需求(圖:陳芋璇攝)

每年大四,設計學院學生總得面對「畢業作品」的考驗,這是他們進入業界的前哨指標,但雲科大大四學生柯政瀚及陳芋璇反其道而行,選擇以冷門小眾的弱勢族群為主角,設計「單親媽媽行動早餐攤車」,高約2百公分,和一般攤車相同,配備料理台、遮雨棚,但攤車左側多了個可伸縮的「小孩活動區」,剛好可以容納一個學齡前的孩童,前後用紐扣式圍布遮風擋雨,讓無力托育小孩的單親弱勢媽媽,可以邊顧小孩邊做生意。

這個作品的概念來自台北「地瓜媽媽」,創世基金會為了輔導單親媽媽自給自足,開發行動式地瓜攤車,柯政瀚及陳芋璇自掏腰包北上觀摩,發現地瓜車在把手附近設計讓小孩休息的位置,但空間狹小成效不彰,「不過至少說明社會的確有這個需要。」柯政翰說,其實早有研究資料顯示,單親媽媽在家庭和工作間無法取得平衡,必須帶著小孩出來工作。

一開始他們曾嘗試分離式育嬰空間,或是類似汽車安全座椅概念,為了發展最實用的設計,兩人到大街小巷訪問蔥油餅、雞蛋糕攤車,還找上雲林縣婦女保護會,介紹兩名擺攤的單親媽媽,來回探詢訪問,才訂出最終這個版本。

其中一位單親媽媽撫養三個小孩,最小的連站都還站不穩,平常只能揹著做生意,連訪談時都一路抱著小孩,而且因為常帶出門,小孩容易吹風感冒,因此行動攤車特別加上圍布保護,整體大小也符合市場攤販規格;前輪比後輪大,更能適應凹凸不平的路面。
但小孩總會長大,因此攤車的育嬰空間可以改造成圖書架,讓孩子長大後,邊陪媽媽顧攤邊讀書。

10418193_857344857626427_3756044687156737801_n
攤車左側的「小孩活動區」,剛好可以容納一個學齡前的孩童,前後用紐扣式圍布遮風擋雨(攝影/林慧貞)
10372122_857345744293005_679487081822885913_n
攤車旁的小孩活動區,可以改建成圖書架,小孩長大後邊看書邊陪媽媽顧癱(攝影/林慧貞)

結合雲林農產,推出當季菜單

除了攤車設計,他們還想了一整套的行銷計劃,和雲林縣婦女保護會合作,提出「單飛展翅」創業計劃,採購雲林友善環境的農產品,推出當季食材專屬菜單,並輔導婦女成為小老師,向民眾解釋何謂友善農法、什麼才是當季最對時的產品,例如夏天多吃瓜果類等農產小知識。

這樣的靈感不是偶然,而是兩人對土地的深刻反省。陳芋璇家住新北市樹林,從小就跟著爸媽到阿嬤菜園拔菜,對農業不陌生;柯政翰是嘉義人,父親至今仍在種稻,去年他到斗六新成立的友善環境組織「三小市集」實習,跟著農民挖蘆筍、學習分辨地瓜葉品種,對雲林豐富農產、農民強韌的生命力感動不已。

「農民在自家附近種了各式各樣的農產品,自己就是一個小菜市場。可惜同學似乎不是很在意,先前雲林農業博覽會大家都不是很關心。」柯政瀚不諱言,並未因為是農家子弟而特別關注農業,一開始參與實習是想累積工作經歷,卻因此感受到不同事物,反過頭認識自己的家鄉,因此希望行銷雲林農業,讓更多人知道這塊土地的美好。

10440935_857344180959828_5789960117273029393_n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陳芋璇(左)、柯政瀚(右),設計「單親媽媽行動早餐攤車」,希望同時兼顧育嬰和販賣功能

為90%的弱勢民眾設計

不過矛盾的是,工業設計強調大量量產,且流動攤車多數是違法營業,在台北「新一代設計展」中就引起不小討論,更有老師直接了當指出,這樣的設計太客製化,成本過高,市場太小。

他們坦承,這個設計仍有需要改進之處,多數人認同理念,但對成本、安全性有疑慮,不過對於違法疑慮,一開始並沒想那麼多,因為社會確實有這樣的需求,所謂的「市場」,最終仍得回到人性考量。

陳芋璇認為,設計應該回饋到社會,「我們要用知識幫助人,而不是去掠奪」,大家從小就被教育,讀書是為了找到好工作,以後賺大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學,如果能讀大學的人,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賺錢,等於是在欺壓社會弱勢。

柯政瀚說,大部份的設計只為金字塔頂端的人服務,不過近年美國漸漸傳出一種聲音:「Design for the other 90%」,希望設計師能夠看到地球上大多數需要幫助的人民,有人因此設計出可以過濾污泥雜質的吸管,讓第三世界的人民有乾淨的水喝。

至於有無辦法量產,兩人不好意思地對看了一下,柯政瀚坦率表示,目前沒有收到廠商合作通知,或許實用性有待商量,或許成本太高,或許市場太小,但工業設計的核心思想是「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而我們的生活不斷在變動,設計本就不應僵化,必須不斷改良,解決攤車機能和單親媽媽角色間的衝突, 如此才是真正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1528527_857349514292628_1389874344189933101_n
兩人到大街小巷訪問蔥油餅、雞蛋糕攤車,釐清他們的需求(圖:陳芋璇攝)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