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廚餘之戰 03》專家意見:要用廚餘就要做到100分,不然就離開產業!廚餘區分有肉無肉降低風險

《系列前言》:非洲豬瘟防疫戰火升溫,是否禁用廚餘養豬?除了豬界內部有高度歧見,專家也有不同看法,本文為系列探討四之三,閱讀其他文章請點選這裡

台大獸醫學院教授周晉澄:廚餘若未適當處理,是明顯致命傷

面對來勢洶洶的非洲豬瘟病毒,農委會去年12月24日宣布,逐戶輔導廚餘養豬場改用飼料餵豬,以阻絕廚餘傳染疫病的風險,政府將提供飼料差額補貼,每頭最高2,200元,同時搭配自願性退場機制,給予離牧者最高618萬元補助費,另外還有20萬-50萬元的退場獎金。

本月初,農委會再下令,所有廚餘養豬場皆需通過環保單位的再利用檢核,否則一律改用飼料或自行離牧,換言之,除了當前有取得再利用資格的262戶大型養豬場以外,其餘1,155場較小的廚餘養豬戶「生死未卜」。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表示,非洲豬瘟的發生大多經由直接接觸感染而來,因此廚餘與非洲豬瘟的散播有著深不可分的關係,「歷史的記載可以回溯到葡萄牙的發生,最近中國病例不斷的出現也有很大的部分與廚餘使用有關,未適當處理的廚餘是現在明顯存在的致命傷。」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攝影/劉怡馨)

「黑豬界的朋友必須要做到最好,不然就離開這個產業」

周指出21年前口蹄疫造成台灣畜牧產業立即損失1,700億以及每年至少500億的出口産值,強調當前防疫刻不容缓,但他也表示,並非要求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而是應該盡其所能,阻絕所有傳播途徑,讓風險降到最低。

「廚餘養豬最簡單的方式是完全斷掉,如果不能,那就要有把握把這個做好。」他解釋,如果養豬戶都能遵守蒸煮規範、落實以90度高溫蒸煮廚餘,並且做好人車媒介的生物安全防疫,讓餵養過程不會有交叉污染,這樣的養豬場理當可以繼續營運;但是無法做到的小型養豬場,就是潛在的爆發地點。

廚餘養豬戶規模大小不一,能遵守的防疫守則也有所差異,政府有足夠能力和意願能為他們做明確的督導管理嗎?還是應該趁這個機會讓黑豬產業轉型?「養黑豬的朋友,應該要想想,要堅持這條路,就要做到最好。如果做得不好或沒這個決心,那就應該離開這個產業。」周晉澄表示,「我當然知道對他們不公平,但是萬一這破口發生,對整個養豬產業都不公平。」他呼籲不符合現代衛生管理的牧場應即刻改善,才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杜絕疫情,維護台灣養豬產業的發展。

小型養豬場防疫安檢未見完善,再用廚餘養豬風險較高。(攝影/林珮君)

應儘速研發適合本土黑豬的飼料,推廣廚餘其他去化模式

白豬與黑豬適合的飼養方式有所不同,對於本土黑豬不適合使用飼料餵養的說法,周晉澄認為,「應該還是有機會,」建議研發單位應儘速研發適合本土黑豬的飼料。至於黑豬改吃飼料會導致豬農飼養成本提高,他則認為,那就應該賣貴一點,像伊比利豬,可以趁機做出本土畜產的特色品牌,至於用餿水餵豬,因為給消費者的觀感就是有點髒、成本低,因此很難提高肉品售價。

對於廚餘去化的問題,周晉澄表示,全民觀念要改變,呼籲環保署應積極宣導惜食觀念、教導人民降低廚餘的產生,同時也要把養豬以外的廚餘處理方式加大力道去推廣,「過去研究做那麼久,每次做到一半,相關經費就沒了。」

紐西蘭區分含肉、不含肉廚餘,處理方式不同

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羅玲玲也為文表示,以紐西蘭的廚餘管理方式為例,是將國內廚餘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含有肉類的廚餘;一類則不含肉類,像是麵粉、豆渣或是水果皮等。倘若養豬戶使用無肉廚餘,就不必再經蒸煮處理,若選擇含有肉類的廚餘,豬農就要按照規定以超過100度高溫蒸煮1個小時以上。

政府機關主要透過提供廚餘者和養豬戶所提出的「雙面聲明」進行查核。提供廚餘者,比如學校、軍隊、超級市場等機構,在提供廚餘的同時,需針對廚餘是否含有肉類提出聲明;養豬戶在販賣肉品時也要進行聲明,例如所使用的廚餘沒有進行蒸煮,但其中不含肉類等。

台灣剩食分類,是否能減少風險?環保署:當下難執行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也建議,台灣應該把剩食做更細緻的分類,含有肉類、危險性較高的廚餘就不宜用來餵豬,但除此之外的農副產品,仍應可蒸煮作為豬食來源。

不過周晉澄提醒,就算把廚餘分成含肉類和不含肉類,還是難以杜絕病毒隨附在非肉類廚餘而被豬吃到的可能性,他再申非洲豬瘟的傳播風險極高,連丹麥在中國投資的養豬場也中鏢,其生物安全防疫觀念是一流的,仍然難逃一劫,呼籲大家一起努力,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對此,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健育也回應,台灣飲食習慣與國外不同,湯湯水水的食物很多,要瀝乾且剔除含肉的剩食並不容易,除非長時間宣導、讓民眾養成習慣,「但在現階段要突然實施,實務面可能有困難,現在還是有民眾會將廚餘混入一般垃圾中,有些基本的也沒有分類徹底。」

黑豬白豬體質不同,過去無針對黑豬飼料配方

在思考該不該禁止廚餘養豬時,或許可以從不同品種豬隻的飼養背景進一步分析。朱有田教授曾主持六堆黑豬產業研究計畫,他指出,在家畜馴化過程中,本土黑豬大部分都是使用廚餘餵養,但是歐美品種如盤克夏和杜洛克,幾乎都是吃飼料,「美國人跟台灣人的飲食一不一樣?體質一不一樣?都是人類。」

他表示,現在台灣農民養的黑豬肉豬,大都是本土黑豬和杜洛克配種而成,但是針對這種肉豬,過去並沒有系統性地去做飼料的開發,因為市場太小。也就是說,本土黑豬不是非得要用廚餘養,而是現在根本沒有適合牠們的飼料配方。不過「合成品種」黑豬就無此問題,目前研究單位育成的「高畜黑豬」(沒有任何本土黑豬血統) 和「畜試黑豬一號」(桃園豬和杜洛克配種),都完全可以用飼料餵養。

六堆本土黑豬(照片提供/謝旭忠)
改良種黑豬(照片提供/鄭育松)

曾養過白豬、黑豬和改良種黑豬的彰化養豬鄭育松指出,本土黑豬本身肥油較多、瘦肉較少,因此飼養時不可給予過度營養、高蛋白的食物,否則豬隻會過度肥胖,導致體內脂肪堆積厚薄不均,影響屠體品質,「黑豬的品種特性就是不適合短時間吃高營養的飼料,要慢慢給營養,這樣身上脂肪才會慢慢融入肉裡,」他解釋黑豬業者其實不是不想轉型,而是黑豬在飼養上具有其特殊性。

朱有田:禁廚餘將衝擊本土黑豬產業

本土黑豬不只與客家文化有密切關係,閩南人的生活也與黑豬互相依存。台灣人對「黑豬風味」的堅持,包含著濃厚的文化情感因素,難以說斷就斷。

朱有田指出,在台灣近代史上,本土黑豬經歷過幾次族群縮減危機:第一次是日治時代引進盤克夏豬,跟本土黑豬大量雜交,遭受嚴重的基因滲入;第二次是1950-60年代台糖、政府和民間單位引進藍瑞斯、約克夏等生長快速的外來豬種,再次壓迫台灣本土黑豬市場和養殖意願,到1980年代,台灣農村幾乎看不到純種的本土黑豬,「現在只剩下屏東內埔、竹田一代的六堆地區,保留本土黑豬的種原基因庫。」

而這回的廚餘養豬爭議,則是本土黑豬的第三次族群危機。朱有田舉例,西班牙的伊比利豬和日本鹿兒島的黑豬,除了血統特殊,其獨特風味更來自餵食當地的農產,前者是橡實,後者是紅薯;台灣的本土黑豬,除了吃剩食,也吃酒糟、豆粕等農副產品,一旦禁止廚餘養豬,黑豬的特殊風味也可能隨之消失。

過去農委會一直致力本土黑豬保種,朱有田擔憂,未來若沒人再願意飼養黑豬,六堆黑豬的未來就只能留存在實驗室的基因庫中。(繼續閱讀

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朱有田。
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朱有田(圖片/上下游資料照)

延伸閱讀:

防疫與廚餘之戰15》更科學化的黑豬時代!畜試所研發專用飼料,豬農:打不死會更堅強

專題文章:

  1. 防疫與廚餘之戰 01》直擊廚餘養豬,豬農:這是我們的生命財產,我們比任何人都怕中鏢!
  2. 防疫與廚餘之戰02》豬農內戰:廚餘養豬風險高又落伍 VS 廚餘除高溫蒸煮可再細緻分類
  3. 防疫與廚餘之戰 03》專家意見:要用廚餘就要做到100分,不然就離開產業!廚餘區分有肉無肉降低風險
  4. 防疫與廚餘之戰 04》廚餘禁令急就章,環保署跳腳「豬瘟還沒進來,國內已經一團亂」
  5. 防疫與廚餘之戰05》堆肥的機會與挑戰!在地廚餘分散製作,連大安森林公園都可以
  6. 防疫與廚餘之戰06》全台廚餘生產、去化量能總盤點(六都篇)
  7. 防疫與廚餘之戰07》全台廚餘生產、去化量能總盤點(雲林屏東)
  8. 防疫與廚餘之戰08》屏東有話說:廚餘禁令衝擊黑豬產業鏈,非廚餘飼料也需關注
  9. 防疫與廚餘之戰09》廚餘轉發電威力強,日投250公噸廚餘,預估年產六萬家戶用電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