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起,零星停課若成常態,團膳業者與契作農民挫咧等

近日桃園機師確診Covid-19,並傳染給正在就讀高職的兒子,該校立即全面停課14天;新北市幼兒園出現群聚感染,台北市一名幼兒上週曾至該幼兒園就讀,台北市長柯文哲今(6)日宣布明日對該童現在就讀幼兒園進行預防性停課。

Covid-19疫情如不定時炸彈,未來若零星停課成為常態,對團膳業者與供應食材的農友也需不時面對衝擊,農民的蔬菜臨時要轉單也難找到通路。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團膳所用食材中僅生鮮葉菜會有保存時間壓力,目前菜價正高,蔬菜轉售不會有問題,倘若後續菜價平穩又仍有停課造成團膳供應斷鏈,農糧署則會啟動六大措施協助農民。

團膳業者擔心零星停課變成星火燎原、損失將積少成多

去年Covid-19爆發至今,教育部已3次宣布全國停課,均造成團膳業者及農民相當大的困擾。教育部2個月前針對疫情臨時停課訂定補償原則,倘若當天臨時宣布停課,將賠償團膳業者「停課第一天」的損失,後續損失則由團膳業者自行處理。

以日前機師傳染孩子就讀的桃園高職為例,該校師生約有2800人,停課14天對團膳業者造成衝擊。桃園市政府教育局體育保健科科長鄭卉玶表示,該校是用完餐後才放學,並無造成隔天團膳食材的損失,未來若再有其他學校臨時宣布停課會遵照教育部的補償原則。鄭強調,單一團膳業者不只供應一間學校,零星停課不會對業者造成重大損失,毋需過分擔心。

桃園高職停課雖是單一個案,但對團膳業者來說無疑是警訊。中華民國餐盒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表示,單一縣市零星停課,團膳業者確實可將食材轉供其他學校,但倘若確診學童傳染給同住家人,「哥哥傳姊姊、弟弟傳妹妹,這些零星停課就不再只是零星。」確認案例散佈各校,零星停課恐成星火燎原。

各地停課標準不一,業者挫咧等

陳明信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今日稍早,新北市一所幼兒園出現8名幼兒及1名家長確診,台北市教育局傍晚表示,中山區1間公立幼兒園、中正2間公立幼兒園(同校區)園內都有學生因接觸確診者被衛生單位匡列隔離,學生及同住家人已隔離,並安排採檢及疫調。教育局已要求3所幼兒園明(7)日預防性停課1天。

「各地的停課標準不一,業者都是挫咧等。」陳明信無奈表示,各縣市、各校為防堵疫情,有的是校內2名學生確診才停課,有的則是1名學生確診就停課,全國團膳業者從去年疫情以來已有隨時停課的心理準備,「有心理準備也不代表仍夠安然度過」,團膳行業特殊,稅制上規定只能專營學校營養午餐,因此每年營業天數都是跟著學校變動,但一年至多營業兩百多天,學校停課兩週、積少成多,仍會造成業者損失。

團膳一旦停單,農民契作變棄作

校園團膳供應需要符合法規,包含食材來源、確保學童攝取足夠營養的菜單設計等。陳明信表示,團膳業者需配合國家所有政策,但疫情期間萬物皆漲,國產豬肉和雞肉目前更是天價,已有好幾家團膳業者無法繼續經營而倒閉,未來還要擔心零星停課,希望中央能協助團膳業者,「只求水電費用和牌照稅降低,讓業者可以止血。」剩餘盈虧就由業者自行煩惱。

與團膳業者共患難的還有契作農民,陳明信說明,團膳業者每週四會收到產地報價,週五訂購下一週的食材,下一週每天凌晨會收到當天午餐所用蔬果,中午前可和產地微調隔日的到貨量,變動通常落在5%內,「團膳業者不能轉供其他單位,一旦停單,最無助的就是農民。」

契作農民通常與團膳業者、食材供應單位簽約後,會排程種植作物,保存時間最短的葉菜類通常會在供應日前40天種下。雲林縣青農聯誼會會長陳鳳義表示,過去團膳供應倘若遇上個別班級因腸病毒停課,業者可將食材分給其他班級,但全校停課影響的蔬菜用量較大,一時之間難做轉單,對團膳業者及農民都非常困擾。

「停課對農民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消息。」陳鳳義認為,未來一旦停課成為常態,食材需要有人協助轉供,團膳蔬菜對於通路來說規格不符,較可行的是供應給國軍、監獄或是各縣市的長青食堂,否則原本按照契約生產的農民就會遭遇「契作」變成「棄作」的窘境。

農糧署:倘若農民被棄單,必定協助到底

與團膳契作的農民擔憂停課造成供應斷鏈,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則表示,平時農民遇到作物滯銷,農糧署就會出手協助,契作農民若有困擾,農糧署絕不會坐視不管。蘇茂祥說明,農糧署是否出手是依據菜價決定,目前還未入冬、菜價正高,農民可將被棄單的蔬菜送入批發市場拍賣,銷售收入並不會比團膳價格差。

倘若入冬、菜價平穩時,仍有學校停課,抑或是停課學校多、影響的蔬菜量大,農糧署便會出手。蘇茂祥說明,農糧署會視情況啟動其他調節措施,包含媒合國軍、電商或量販通路採購、協調區域加工中心協助收購供應大消費戶、輔導縣市政府協助產地直送或是農民團體致贈慈善團體,以及依農民、農民團體需求提供紓困貸款或相關紓困補貼。

延伸閱讀

Covid-19新冠肺炎影響農漁業系列報導(持續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