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蛋雞產業百病叢生,雞舍陳舊、蛋農老化,高密度飼養和老中青混養的模式讓禽流感和各種疫病有機可乘而國內蛋價長期偏低,包銷制使蛋農缺乏議價能力,為提升收益只好再拉高飼養密度來壓低生產成本。環環相扣,惡性循環,如何可能打掉重練?

在 2019 年農藥芬普尼污染雞蛋事件爆發後,農委會就提出「三支箭」:統進統出全場消毒、雞蛋集貨中心、洗選蛋機制,來進行蛋雞產業管理升級,然而至今成效十分有限。

如何一次解決國內蛋雞產業的產銷、防疫等所有問題?學者認為,蛋雞產業若能仿照豬肉由產銷及官方單位共同成立批發拍賣市場,讓更多利潤回歸到蛋農身上,蛋農才有意願、有餘力把雞舍改為密閉式飼養環境。另外,農民應組成產銷班,分工飼養不同週齡雞隻來出貨,便不會有混養問題,面對蛋商也更有議價能力。

目前國內已有蛋農成立產銷班朝向計劃生產前進,也有蛋農透過自產自銷、嘗試擺脫蛋商,來看看他們怎麼做。

老舊的蛋雞產業該如何革新?(攝影/林怡均)

從產到銷需打掉重練,農民要拿回議價權

國內典型的傳統雞舍中混養「老中青」蛋雞,是因為蛋商和蛋農之間的包銷制,不僅每天都要產出雞蛋,而且不同尺寸的蛋都要有。東海大學畜產學系教授陳盈豪解說,不同週齡的母雞產出的雞蛋重量大小不同,餐飲業偏好小蛋,因為相同重量顆數多,零售通路市場則喜歡大蛋。因此蛋農必須同時飼養不同年齡的雞隻,才能供應蛋商對不同雞蛋規格的全面性需求。

老中青混養導致雞舍永遠無法清空徹底消毒,成為疫病溫床。國內官方及學界普遍認為應執行「統進統出」,也就是每棟雞舍內的雞隻都應該是同齡,一起住進雞舍,產蛋期滿後一起淘汰,才能進行整個雞舍的大消毒。

不過此舉等於是要翻轉整個產業結構和制度。陳盈豪表示,雞農應改變思維,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調整產業現況,銷售不應再依賴包銷制,可比照豬肉產業成立肉品市場,生產則應改採產銷班分工合作。

陳盈豪說明,生產方若要有合理利潤,前提要有「議價權」,過去豬肉也曾因售價過低而出現大量豬農棄養、街上出現流浪豬的狀況,後來各地養豬協會、地方政府及農會共同出資建置肉品市場,再聘請專業經理人來管理,等於市場同時有生產方、官方、運銷方共同營運,而後生產方便有了穩定、合理的利潤,「豬肉可以,雞蛋當然也可以。」有了利潤,農民才會有意願提升產業。

專家認為,蛋農不該再依賴包銷制,改採策略聯盟思維。圖為從籠中解放的放牧蛋雞(圖片提供/林育誠)

成立產銷班計劃生產,農民可輪休

生產部份農民該如何分工?陳盈豪說明,蛋農組成產銷班後,便可接單、排班生產,倘若產銷班有十位農民,可以把飼養時間錯開、計劃生產,讓每棟雞舍內的雞隻週齡統一,無需再老中青混養。同一批蛋雞淘汰後,雞農就能把雞舍跟蛋籃清潔消毒。整理完雞舍,雞農還能休息幾天,「這樣就不會全年無休了!」

成立產銷班另一個好處,在於可以一起採購、議價,陳盈豪認為,雞蛋產銷班應仿照所有蔬果產銷班一樣有自己的集貨場,蛋農們一起營運,例如:雞舍剛出清完的農民暫時不用養雞,就幫忙出貨,透過分工輪流的方式讓運銷更流暢。

產銷班不只需要理貨空間,可能還要添購洗選、冷藏等設備,農民沒錢怎麼辦?陳盈豪表示,找錢的方式有很多種,第一筆資金可尋求農政單位的協助,之後的運作基金則從每一次出貨收入中提撥公基金,公基金除了營運外,倘若雞隻染疫、造成雞農損失,公基金也可支挪來幫雞農救急。

國內農作物大都有產銷班,以前難道沒有雞蛋產銷班嗎?「現有的雞蛋產銷班幾乎都是徒有虛名。」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坦言,在包銷制的運銷模式下,蛋農本就有配合的蛋商,並無一起販售的誘因和理由,因此產銷班在過去才會難以推動。

蛋農組成產銷班可購置設備,共同運銷。(攝影/楊語芸)

雲林成立第一個雞蛋產銷班

產銷班的方式聽起來理想,但是一向守舊的雞農有意願嗎?

雲林縣第一個雞蛋產銷班在 2020 年開始籌備成立,尚未正式運作。班長林弘茂說明,縣內很多蛋農都想參加,一起把蛋集中起來共同運銷,統一整理分裝出貨,跳過盤商就少了運輸成本,雞農也可以提升雞蛋品質。

「產銷班能讓蛋農有時間休息,」林弘茂表示,蛋雞農沒時間也沒權利生病,他的手曾被機器壓到差點截肢,出院還是馬上去雞場撿蛋。目前願意加入產銷班的農民有 22 戶,達到每日 2,500 台斤的規模,而且數字還會再增加。

「不過要蓋集貨場,資金需要好幾億,土地、設備都是成本,我們很需要政府的協助跟輔導。」他表示,未來集貨場落成後,部分面積作為洗選場,也可以開觀光工廠,用農民的蛋來做蛋糕、甜點這些副產品,走出不同的新路。

雖然彰化雞蛋大產區也有雞蛋產銷班,然而多半是特定牧場,並非多位農民共同運作。記者致電竹塘的某牧場,對方只表示「產銷班定期開會交流訊息,販售則是自己賣自己的。」彰化蛋農阿生則表示,產銷班若能分工、分批出貨很理想,問題是雞蛋固定生產,但市況卻隨時波動,例如春節前民眾對雞蛋的需求提高,「這時候價格好,誰要休息?」若遇到價格不佳時段,出貨的蛋農豈不吃虧?顯然雞蛋要做產銷班,必須擬定共同分潤的機制才可行。

蛋農自產自銷,走高品質和動福路線

不只產銷班,個別蛋農也努力獨立自主。市面上看到許多自有品牌的雞蛋,顯示越來越多蛋農脫離蛋商、自產自銷。

梅花畜牧場雞二代蘇暐峻以「大道蛋」為品牌自產自銷,已培養出一群忠實客戶,穩定的訂購量讓蛋農不再倚賴蛋商,也創造農民、消費者的雙贏局面。他三年前嘗試以年節禮盒少量販售,最初消費者只要集滿20盒就外送到府,蛋盒上印有訂購電話,慢慢培養客戶。口碑傳開後,現在訂購點已經遍及高雄市的農會、學校、公家單位,訂購量更超過牧場產量,甚至還可以幫其他蛋農一起賣蛋。

蘇暐峻的心得是,自己銷售雖必須開創通路,但少了蛋商的中間分潤,利潤留在蛋農身上,蛋農不僅更有意願購買好的飼料給雞吃,消費者也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品質更好的雞蛋。

育誠蛋品老闆林育誠在 2014 年接下父母的雞蛋事業後,打造出動福蛋的自有品牌,經營五、六年才逐漸由虧轉盈。他說,自產自銷的前期要投入相當大的成本,從找通路、品牌設計到行銷,無一不是挑戰。不過一旦走過起步的低潮期,蛋農確實有機會脫離傳統包銷制。

林育誠(左)繼承父親(右)的蛋雞事業,以動福蛋路線重新出發,走過創業艱難期。(圖片提供/林育誠)

禽舍改建兼顧動物福利,青農扛起產業升級責任

至於雞舍老舊和密集飼養問題,也有青農以魄力做出改變。全佑牧場第二代經營人張建豐七年前向農委會申請超低利貸款,新建密閉式雞舍,並將飼養方式改為平飼。

申請貸款使張建豐成為「負二代」,他表示有勇氣砸錢是因為看到動物福利蛋是未來趨勢,而密閉式雞舍會更好管理。因為傳統開放式雞舍工作繁瑣,密閉式環境可以將清潔系統、給料系統通通自動化,相對省工。

張建豐直言,如果雞農認為養雞生涯只剩下五年、十年,自然不願意投資,但把時間拉長到二十年來看,這些投資都是值得的。

剛開始投入時,因國內動福蛋還非常少,前兩年銷售仍要倚賴蛋商,跟蛋商交涉還要不斷拜託。後來自己「老闆兼業務」,從一、兩箱蛋送起,「千萬不能嫌棄客戶小,」漸漸累積下來,數量也相當可觀,現在已經有了連鎖通路的大客戶。「動福蛋的客群忠誠度很高,很多客戶已經連買七年,最近看到飼料漲,還問可不可以加價支持。」

張建豐貸款改建雞舍,也將蛋雞從格子籠中解放。(上下游資料照)

集貨中心和「全面洗選」爭議

針對雞蛋產業問題,農委會近年來提出的政策方向,是希望成立「雞蛋洗選集貨中心」,集合地區的中小型蛋雞場,由集貨中心和蛋商簽訂合約,並且統一監督、調配底下蛋雞場的產蛋情況。集貨中心設置洗選、分級、冷藏設備,未來希望推動「全面洗選」

集貨中心的構想符合學者建議,但是跟洗選綁在一起卻引發諸多疑慮和論辯。尤其小規模蛋雞農對於全面洗選的反彈聲量很大。「洗選蛋保存時間更短啊!」蛋農忠伯表示,超市的洗選蛋少了蛋殼上的外膜保護,炎炎高溫的夏日放不到七天就壞了,反而是散裝蛋的保存時間長。

「提這些建議的人真的為雞農想過嗎?」蛋農阿敏直言,洗選蛋會墊高成本,雜貨店、菜市場不可能會為了區區雞蛋就購買冰箱來保存,「洗選成本最後又是農民要吸收嗎?」她也指出,建置集貨中心需要大筆資金,恐需大財團才有能力做到一條龍系統,難保不是新的套牢模式,就怕蛋雞產業步上肉雞產業的後塵:「所有大大小小的雞農都成為大財團的打工仔。」

超市雞蛋都是洗選蛋,有空調和冰箱,但傳統通路則未必有冷藏設備(攝影/蔡佳珊)

學者認為洗選需有冷鏈,農委會:賣得快就沒問題

蛋農的擔憂其來有自。臺灣大學獸醫系教授周崇熙指出,雞蛋有蛋殼膜,可以保護雞蛋不受細菌侵害,因此有些學者主張應該利用這層天然膜為食安把關,不該推洗選。不過他強調,蛋殼膜並非完整包覆在雞蛋外殼,有薄、有厚,甚至有些殼面完全沒有膜,因此說沒洗選就有膜保護,不必然正確。

周崇熙分析,歐洲的蛋不需洗選,是因為前端已經作好沙門氏菌等細菌的控管,因此蛋商收到的雞蛋都是安全的。不過台灣因為沒有前端把關,因此收來的蛋都是髒的。「我認為台灣的蛋應該要洗選,不過得要有後續冷鏈運輸的配合,否則只是作半套而已。」

不過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卻強調,「洗選不一定要冷鏈,」大賣場的常溫盒裝蛋都是洗選蛋,在冷氣房販賣並無問題,只要很快賣完就不用冷藏。關於蛋農對洗選的質疑,江文全表示,傳統蛋雞農對於場內設置洗選設備普遍意願不高,但飼養雞隻數量一定經濟規模、5萬隻以上的蛋雞農設置意願就相當高,規模較小的蛋雞場有的則走集中洗選的方式。洗選廠設址數量從2019年至今增加一倍以上,達89間。

畜牧處:蛋農應走入「契約產銷」

傳統包銷制讓蛋雞產業穩定卻也停滯不前,有無可能走向拍賣或是其他作法?江文全表示,包銷制有好有壞,農民確實會倚賴蛋商,但也不應走向拍賣,因為拍賣會增加集貨、包裝、運輸時間,對於保鮮時間短、易破碎的雞蛋來說,恐怕會徒增耗損。

江文全認為,雞蛋應比照牛奶,慢慢走入「契約產銷」,銷售方先跟生產方協調以多少量、多少價格銷售,農民便可自行排程生產。農委會目前的政策便是希望讓更多企業及通路如:大成、卜蜂,與蛋農建立契養的模式。

過去蛋農及蛋商包銷多年,不也是契約產銷嗎?江文全解釋,現行的包銷制度下,蛋農無論品質高低都交貨給蛋商,縱使蛋殼薄、有裂痕,蛋商都收,但是契約制度的產銷會把非規格品都淘汰,如此一來才能維持價格和品質的穩定。

然而許多蛋農並不願意被大企業「包養」,寧可維持獨立現狀。若要保有農民自主性,輔導蛋農成立產銷班,成立集貨場分工合作,政府從旁輔導並補助設備,讓蛋農長出自己的力量,方是更長遠且務實的作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