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土地、食物與自我

人類的飲食文明,從狩獵採集發展至集村農業,再到全球化、工業式的大量式農業生產。

人類不論從人口遷徙方式到都市的形成,都深受糧食作物生產方式而影響,無不例外的,台灣這種大幅度的變化,也都集中在近80年。

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國來說,如何與國際間溝通、相處,的確是關乎於我們自身的生存。

而可惜的是,在長期處於外交弱勢與受美、中、日等大國的外交干擾下,台灣對於自己與他國的認識和理解,往往是處於人云亦云的盲從狀態,這從我們人民日常生活的茶餘飯後閒談中,亦不難察覺大多數人對於自身的認識其實是片段而模糊的。

所謂的全球化,簡單來說便是對自身的深刻了解,因為我們的本土在地化就是別人眼中的國際化。而如何能產生對自身的深刻理解呢?當然莫過於找回跟土地的連結了。

2003年台灣發生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事件一直到苗栗竹南大埔徵收農地事件,農民權益雖然弱勢但總是會在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展現另一種嘶吼的可能。

不可諱言,與農業相關的議題在台灣一直是被壓抑和忽略的,若不去認識這個跟土地連結最密切的產業,相對無法認識真正的台灣。

確切的來說,農業也必然是本世紀人類所要處理的最重大議題之一,這關乎到全人類的生死存亡,也關乎到人類是否能回歸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以及認清自己在萬物中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我們透過自己的雙眼、雙手、雙腳、以及一顆歸零的心,去重新探索這片美麗的土地,以及與土地關係最密切的,辛苦卻又常常受忽視的可愛農民們。(攝影/郭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