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古碧玲)
(攝影/古碧玲)

用電鍋烹煮自主日常

喜歡喝湯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電視說喝上一碗自己煲的湯,皮膚會變好,且根據媽媽的拿手菜譜指出,能放入電鍋煲過的湯品,多半都是鮮甜的,只要食材選用得當,就算手藝不精,擺放得宜,也能躍升「賢慧」一族。

近日新冠疫情使然,愛出門的人兒,無形中添上一道枷鎖,那是一道隱形的牆,像極愛在半夜跑著環型轉輪的刺蝟,在家裡不斷的繞啊,繞著,繞出被圈養的樣子。被圈養的日子裡,特別貪「吃」,只要有人提到提高免疫力,腦子便會冒出買買買的訊息,檸檬、維他命、煲湯樣樣來。成效如何?不走完整個療程確實難以知曉。而這些買買買的訊息裡,又以買食材回家料理,最能殺時間,於是電鍋熬煮成為了自我管理的日常。

喜歡喝湯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電視說喝上一碗自己煲的湯,皮膚會變好,且根據媽媽的拿手菜譜指出,能放入電鍋煲過的湯品,多半都是鮮甜的,只要食材選用得當,就算手藝不精,擺放得宜,也能躍升「賢慧」一族。為驗證煲湯成效,除了購買食材外,還請父母將自產自銷的蒜頭運上台北,讓自己一有空便剝起蒜仁,為煲湯做準備,也為平靜心情做準備。

增強抵抗力第一試,以家鄉味抗疫

剝蒜仁、除蒜膜,有無密招?無他法,細心加耐心,慢慢處理即可,畢竟剝的是一個回憶,剝著剝著,就回到學生時代的暑假。這是一個農曆七月後暑假,起床後、午睡後,剝蒜是我的暑假功課,機械性的手指運動,搭配神遊,什麼苗栗國的劇情,早在當時圓夢,而台灣首任女總統,也在夢裡想過一輪;如果還不夠,逃離鄉村的冒險故事,臥軌、走山路、攀高山、開疆闢土等山河故事,都已入夢。如今回想,嘴角早已失守,笑出了聲,機械式的剝蒜配上奇思亂想,是儀式,是取道,也是回憶兒時的最佳途徑。

累積一定的蒜仁數量後,動起煮食的歪腦筋,畢竟不能外出的日子,餵飽自己是頭等大事,增強免疫力第一試——蛤蜊蒜頭湯。若非老闆長期耳提面命,定會忘記蛤蜊的朋友,除了薑之外,蒜頭也是。兒時的暑假作業除了剝蒜外,烹煮午晚餐,也是作業之一。

炎熱的夏日,取下田裡栽種的冬瓜,一節熬湯,一節燉肉。熬湯,將排骨川燙備用。取一鍋放入排骨、薑片,水滾後放入切塊冬瓜,快起鍋再丟入蛤蜊,撒上米酒,丟入鹽花,輕鬆上桌;燉肉,放油、拍蒜、丟蔥入炒鍋,放肉煎焦,放黑糖、醬油、添水,熬色悶煮,金黃色的冬瓜燉肉滿載上菜。

如今,暫無豐沛蔬果相佐,以最天然的原味,追憶暑假的似水年華!蒜仁、薑丟入電鍋後,聽到水蒸氣冒出波波波的聲音後,丟入蛤蜊,倒入米酒,想品味鮮甜,就不灑鹽,喝一碗,逼出身上的濕氣,許我一個不咳嗽的夜,外加精神百倍的晨間時刻。

(攝影/許育銀)
(攝影/古碧玲)

補充營養第二試,蛋白質抗疫戌衛隊

如果這期間不小心,與最不想結伴的病毒同行,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睡飽、吃飽,加面對。無法用力咀嚼的時候,一碗蛋蛋湯,給喉嚨、肚子補上淡淡的活力。以蛋為名的湯品,陪我走過,喉嚨撕裂的日子。防疫養身第二試——不管什麼都要加蛋。

分享三道有重複食材,但味道不同的料理,第一道,洗刷南瓜外皮,對切取出杍,與紅蘿蔔一起切成丁備用,如果還想拿著蒜,也別客氣一樣切丁。接著鍋底放油,再將切丁瓜果們一一倒入,來回翻攪後,倒入番茄高湯,添入清水,當鍋裡發出波波波,加入蛋花,營養的蛋蛋湯即刻完成。

第二道,如果自覺吃不飽,那就來碗味噌皮蛋魚片粥吧!備料從切丁,改為切塊,塊狀不必太大,適可就好,一樣鍋底加油,拌勻後,再倒入淘好、搓揉過的米粒,翻攪後加入清水,丟入味增,便可離開到他處做事,聽到啵啵啵的冒泡聲,丟入切片鯛魚片,待電鍋跳起,再丟入去殼皮蛋,用湯匙切塊,又是營養一餐。

(攝影/許育銀)
(攝影/古碧玲)

用港式皮蛋湯對疫,不到最後,不知勝負

第三道,若精氣神十足,亦可看食譜練功,來道港式「皮蛋魚片湯」或者「皮蛋黃瓜湯」,一定不會對不起自己。這是一道熟悉又陌生的湯品,皮蛋湯裡的俐落感,與皮蛋瘦肉粥分屬不同的世界。粵式皮蛋湯,皮蛋或蒸、或炒,將其定型。再以芫荽相沏,或青蒜烹煮,兩項擇一配上薑絲,藉此提味。

如選芫荽記得連根入湯熬燉,據說有解毒、健胃之功效;如果選擇青蔥可加入港式草菇罐頭,這是近期喝過的料理方式,食譜並未記載的,卻意外成為出關後第一道想吃的佳餚。皮蛋配魚片好?還是大黃瓜合宜?問我當回「皆可」,畢竟自己煮,比不上店家,看食譜模仿,只可解思,無法解饞,昏濁的湯色,預告著試做的失敗,好在居隔在家,有的就是時間濳心研究,相信加以時日,成功亦不遠矣。

上述料理,均可以電鍋烹煮,我們靠的不是手藝,而是對吃的執念。不用外出的日子,打開冰箱,選上心儀的食材,配上一點巧思,一些想像,再配上一股傻氣,給電鍋一個不同的機會,用一種自在、神遊的方式,走完隔離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