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馮國瑄)
(攝影/馮國瑄)

敲開一顆蛋

蒸好的蒸蛋,細嫩如嬰兒肌膚,取出放涼。另外取一個小鍋,一杓蠔油(或醬油)、糖、紹興酒、水,煮成鮮甜的醬汁,放入蒸熟拆絲的干貝煮滾,勾琉璃芡,淋在蒸蛋上。

把它端到餐桌的燈光下,畫面煞是好看,猶如一片寧靜的湖泊,悠游一群小魚,頗有意境。

那年,阿嬤在家裡養雞。先有雞,才有蛋。

為了幫繼母坐月子,阿嬤算準時間,在屋子後面養了一籠雞,有公有母。阿嬤的如意算盤是等到雞肥美了,繼母也差不多該生了。雖然電宰雞肉到處都有,物美價廉,自己養雞CP值反而不高,但這就是阿嬤浪漫的地方,為了媳婦坐月子,特別養了一窩雞,每天準備玉米、豆粕,高麗菜葉……當作雞的飼料。

有一盒雞蛋才能好好過日子

晚上,清輝的月色照入雞籠,幾隻雞坐著打盹,閉上眼睛,像是累了一天;清晨,朝陽升上東邊,牠們又精神抖擻站起來,紅冠公雞扯開喉嚨:勾~勾勾~那是一種會喚醒人,卻不會驚醒人的聲響,很溫柔又宏亮的叫聲。好幾次,我看到公雞踩在母雞身上,抖了幾下又掉下來,阿嬤說牠們在交配。有一天,我又看到那隻肥嘟嘟的母雞,忽然蹲了下來,豐美的羽毛掩蓋著地面,再站起來時,牠的腳邊留下兩顆蛋。母雞下蛋了!

生出來的蛋比一般市售蛋還小顆,也不是常見的橢圓形,而是暗紅色的圓形,殼很薄,在日光燈下還會透光,握在手裡還溫熱溫熱的。阿嬤說這兩顆是受精卵,未來可以孵出小雞。我們並沒有孵小雞的打算,阿嬤把它們煎蔥蛋,黃澄澄的,夾帶碧綠春色。或許是因為我參與了牠的出生過程,想到小雞變成扁扁的蔥蛋,心裡覺得殘忍,那晚我始終沒有動筷。

(攝影/馮國瑄)

以前住鄉下,我們習慣在雜貨店買散蛋,高高疊起的盒子,一顆一顆親自挑選。聽人說,要挑蛋殼粗糙的才是新鮮蛋。這個說法後來被推翻了,原來是商人為了銷掉舊貨,編出來的誤導,雞蛋當然要挑外表細緻的才是新鮮雞蛋。雜貨店的散雞蛋通常擺在門邊騎樓,總是會曬到太陽,氣溫偏高,有時還會被粗心的顧客不小心碰傷裂痕,容易質變。我曾經沒仔細看,買到有裂紋的蛋。為了惜物,我還是吃下肚,結果上吐下瀉,半夜送急診。嚇得我再也不敢買散蛋。

現在我習慣在超市買洗選蛋、或上網向牧場直接訂一箱蛋,如今的雞蛋名目眾多,有古早蛋、紅心蛋、處女蛋、有機蛋、還有號稱母雞是吃枸杞當飼料、營養爆表的枸杞蛋。我覺得這些聽聽就好,不必過度追求標新立異,只要產源安心正當,上面有履歷溯源碼就可以。雞蛋是民生日常品,有一盒雞蛋才能好好過日子。

肉眼看不見它,不代表它不存在

猶然記得年初那場恐慌,新年前夕四處買不到雞蛋,眼看要過年了,年菜正要大肆張羅起來,眼下卻少了蛋?我開始頭痛起來。家人啜了一口清茶,瀟灑說一句:「沒雞蛋?大不了不吃荷包蛋嘛!」我目瞪口呆,他不曉得事情的嚴重性。

(攝影/馮國瑄)
(攝影/馮國瑄)

雞蛋常常隱形在中式菜色裡,肉眼看不見它,不代表它不存在。過年要吃的排骨酥、鳯梨蝦球,就需要一顆蛋液抓醃,否則肉質會發澀發柴。那就不要吃排骨酥?少了排骨酥打底,年菜佛跳牆也做不成。

砂鍋魚頭,那顆標誌性的炸魚頭也需要用蛋汁拌過、再裹上地瓜粉麵粉,才能炸出一粒一粒金黃爆脆的麵衣,讓一顆烏黑醜陋的魚頭,穿上金色華麗的龍袍,化身成圍爐桌上吸睛的大菜。日式炸豬排、炸蝦排,經典西炸手法,三道手續,先滾麵粉、二滾蛋汁、最後再裹上麵包粉,也需要一顆蛋!沒了雞蛋,就無法調出蛋麵汁,也沒辦法炸紅豆年糕、炸地瓜、炸天婦羅、炸宜蘭卜肉了。少一顆蛋,連帶很多年菜都無法上桌,茲事體大。

炸物常常需要一顆蛋,隱形在其中。因為蛋液會咬住水份、且有膨發效果,醃在肉裡,等於是做好水土保持,讓肉汁鎖在組織裡,油炸過程不僅不會脫水發柴,還能使肉質吃起來更柔軟膨鬆。蛋汁還能在食材外表形成一道保護膜,與澱粉結合,變成銅牆鐵壁的脆麵衣。

炸好的完美炸物,外殼麵衣經歷梅納效應,渾身金黃乾爽,一口咬開,仍能汩汩流出透明的肉汁。炸物要好吃,一定要具備此種戲劇性的口感反差,絕不能缺少雞蛋的功勞。

(攝影/馮國瑄)
(攝影/馮國瑄)

只要有一顆蛋,餐桌就可以千變萬化

雞蛋很嬌貴,對溫度尤其敏感,人們問:「蛋要幾分熟?」一點點溫度差異,就會改變雞蛋質地。當人們在餐廳點了半熟蛋,可是餐刀戳下去的那一刻卻流不出濃稠的蛋黃,一定會大失所望。煎蛋是這樣,水煮蛋更是分秒不容差池。好吃的糖心蛋,冷水下鍋,煮滾以後再煮四分半鐘,即可撈出來沖冷水剝殼。一分一秒都得緊盯著,差個三十秒,蛋黃就會凝固,流不出紅澄澄的糖心。

若要讓平淡的水煮蛋更有身價,那就把它做成日式糖心蛋吧。另煮一鍋醬汁,醬油、味淋、糖、水,煮成帶甜味的醬汁,醬汁放涼之後才能把蛋泡進去,冷藏浸泡一晚就會變成金色的日式糖心蛋。我常常做一大盒,放在冰箱可以吃一個禮拜,是家庭很好的常備菜色。

(攝影/馮國瑄)
(攝影/馮國瑄)
(攝影/馮國瑄)
(攝影/馮國瑄)

蒸蛋是常見的家庭菜,但只要多一道程序,可以把它變成奢華的宴客菜。完美的蒸蛋,水嫩的比例是一顆蛋配上120CC的水。先在水裡調入鹽巴、糖、少許酒,等調味料溶解後,再把蛋打進去,細細拌勻,再用密篩過濾兩回,覆上保鮮膜或蓋子,上籠蒸十五分鐘。蒸籠鍋蓋要留縫隙,讓鍋內蒸氣可以排泄出來,才不會燜在鍋子裡產生高壓,造成蒸蛋出現蜂窩孔洞。

蒸好的蒸蛋,細嫩如嬰兒肌膚,取出放涼。另外取一個小鍋,一杓蠔油(或醬油)、糖、紹興酒、水,煮成鮮甜的醬汁,放入蒸熟拆絲的干貝煮滾,勾琉璃芡,淋在蒸蛋上。把它端到餐桌的燈光下,畫面煞是好看,猶如一片寧靜的湖泊,悠游一群小魚,頗有意境。吃的時候,用調羹挖出一塊蒸蛋,干貝芡汁順勢帶起,鮮美又水嫩,彷彿是《紅樓夢》的私房飲膳。

只要有一顆蛋,餐桌就可以千變萬化。蛋黃與油、醋乳化之後,可以打成美奶滋。切碎的水煮蛋,混入馬鈴薯沙拉、或者拌成塔塔醬。雞蛋與糖打發可以烤蛋糕。雞蛋、麵粉、糖、酵母揉成甜麵糰,炸出甜甜圈或烤麵包。蛋液混入牛奶,可以烤布丁,也可以煮卡士達醬。即便只是單純的蛋液,煎蔥蛋、九層塔蛋、菜圃蛋、蚵仔蛋,還煎成日式玉子燒,或炒成蕃茄炒蛋,都是眾人所愛的家常菜。再沒有想法,煎好一顆半熟的荷包蛋,淋上醬油糖汁也能讓人心滿意足。

眾多繽紛,浩瀚無窮的化身,都是因為敲開一顆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