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8 竹子湖怎麼變成海芋勝地 / 自然生態保留區保留什麼?

人生可以不插花,但對美好的事物,一定要插花。本節目由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與上下游副刊共同製作。


  • 來賓:植系作家胖胖樹 王瑞閔
  • 主持:上下游副刊總編古碧玲

A) 每年春天1月到5月,乍暖還寒時,就是竹子湖海芋花季。海芋花從白色、黃色、勃根地紅酒色,據知竹子湖栽培面積達13公頃、占全台海芋栽培面積約8成。來自南非的海芋適合栽培的地方一開始就是竹子湖嗎?此地以前種過稻米和高麗菜,這段歷史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叫竹子湖?曾經發生過哪些故事?

B) 恆春半島被稱為台灣的「陸蟹半島」,陸蟹歧異度高居全球之冠,有人說,談恆春半島的陸蟹幾乎等於談全台灣的陸蟹。這個小小半島發現過的陸蟹種類竟然佔有全台灣陸蟹的八成以上。在恆春半島,每隻陸蟹的一生,猶如一場真實版的生存遊戲。既然是保留區,何以陸蟹每天要經歷生死搏鬥?保留區到底要保留什麼?

我們是一個線上媒體,如果您想了解食物是怎麼來的,歡迎收聽「食農搜查線-上下游新聞市集」,喜歡閱讀飲食與生態文學,請在線上搜尋上下游副刊,也請記得訂閱。

訂閱《人生不插花》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