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7 那張臉 一個樸素的道理 / 那些幫台灣植物命名的人


人生可以不插花,但對美好的事物,一定要插花。本節目由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與上下游副刊共同製作。


  • 來賓:作家吳雅蓉+植系作家胖胖樹王瑞閔
  • 主持:上下游副刊總編古碧玲

A)或許受限於身體的不方便,作家吳雅蓉寫的《一個樸素的道理》中,對於出生的身體狀況特別有感覺,其中一篇〈那張臉〉寫到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與他的兒子大江光,在森林裡的蟲鳴鳥叫啟動了天生殘疾的大江光的音樂天分。她從肉眼所見的,講到「看待」這件事;吳雅蓉在身受「形」所牽制下,又如何超越身體限制,更豐富了想像,在文學創作裡得到哪些慰藉以及突破困難。

B)

19世紀尾、20世紀頭,植物採集者往往得深入蠻荒無人之處,瘴癘魍魎生入死。被譽為「臺灣植物界的奠基之父」、命名發表的臺灣植物多達1,636筆的早田文藏,1905年受聘為臺灣總督府植物調查囑託,19年間完成《臺灣植物圖譜》十卷。了解早田文藏,是補足日治時代臺灣自然史的一塊重要拼圖為了植物分類學。

法國的佛里神父兩次來台採集植物,第一次奠基台灣植物分類的重要基礎,第二次病逝台北,為植物採集鞠躬盡瘁。他在台灣的時期做了哪些事?,若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早田和佛里神父,這兩位植物分類學家,我們如何跟孩子們提他們的貢獻?要更了解他們,有哪些途徑可以知道?

我們是一個線上媒體,如果您想了解食物是怎麼來的,歡迎收聽「食農搜查線-上下游新聞市集」,喜歡閱讀飲食與生態文學,請在線上搜尋上下游副刊,也請記得訂閱。

訂閱《人生不插花》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