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李慧宜
攝影/李慧宜

點頭之交。鄉野人情

鄉下很奇妙,只要眼睛一對上,先點頭就對了,管他認識不認識,祖先前輩有沒有過節。

2018年的五月來了。立夏剛過,未達小滿,這個時候的美濃,稻子多半正開花結穗,有些甚至進度超前到充實灌漿的階段,稻株的細腰,一天比一天更低,好像在比賽誰最謙虛似的。一眼望去,整片青綠的稻田,逐漸轉為濃淡深淺不一的各種黃。

剛剛好此時鋒面南下,雨陣陣落,搞得農民們的心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再不下雨就沒有水可用,可是稻子正在開花,下雨又會影響授粉的結果。這種看天吃飯的日子也太苦了吧。不管早晚或中午,無論下雨或放晴,都可以看到農民在田埂上來回踱步。其中,走得最勤的是年紀已有八十好幾的老瑞叔公。

「我看到你,並且祝福你一切都好。」

老瑞叔公走路很慢,背駝得比稻穗還低,騎上打檔車卻腰桿挺直、威風八面。前些天,我看他在田邊走來走去,一會兒伸長脖子彎腰細看,一會兒走進田埂蹲下身子、右手捧穗左手輕撫,低頭想了想又望向遠方。我大聲呼喚:「叔公。」老瑞叔公轉身點頭對我笑了笑,然後繼續往田的更深處緩緩前行。

叔公的稻田東側是一座水頭伯公,西邊隔了一條小溪的對岸有一座媽祖廟,靠北接近三合院的邊緣有一棵老龍眼樹是樹頭伯公,遠一點的南方有個被紅布包著的石頭伯公。媽祖誕辰剛過,他的名氣人人皆知。伯公是客家人口中對土地公的尊稱,凡是大樹下、水圳邊、石頭旁或田頭田尾,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伯公廟(壇),光是美濃就有三百多座伯公,數量比公車站牌起碼多上十幾倍。對農民來說,伯公陪伴人們乘涼交心、庇護用水順序、保佑收成豐足,也幫忙看顧一家老小平安健康。

攝影/李慧宜
攝影/李慧宜

數量眾多的伯公廟(壇),是鄉下人聚集的場所,很容易觀察到細微的人情互動。伯公廟(壇)有定期祭祀,也有社區聚會,或是阿公阿嬤帶孫子散步,退休返鄉的老夫妻外出運動,也都喜歡到伯公眼前晃晃,在那兒會不斷看到不同的人彼此點頭交換微笑。鄉下很奇妙,只要眼睛一對上,先點頭就對了,管他認識不認識,祖先前輩有沒有過節,點頭代表:「我看到你,並且祝福你一切都好。」

攝影/李慧宜
攝影/李慧宜

不只人與人,人也會隨時向神致意。好多次,我刻意站在離伯公廟(壇)五、六十公尺以外的樹下或騎樓,注意每個經過伯公壇的人們有何表現,竟發現路過的人、騎車開車經過的人,半數以上會放慢速度向伯公點頭,而戴著帽子的人一定會先脫下帽子再致意。

攝影/李慧宜
攝影/李慧宜

在大城市移動是不用看人眼睛的

2006年我離開求學、打拚、跑新聞十六年的台北大城,租下美濃山下一間三合院的小廂房。那個時候,鄰居或鄰田無人認識我,走在路上人人卻都對我點頭,有些人還會嘴角微微上揚,有些人會開口問吃飯了沒有,一些更主動的人會多問幾句打聽來歷。總之,沒幾天我也被同化成一個正眼視人點頭招呼的人。

一天傍晚,我正開車帶孩子們去街上採買,車窗未關,空氣吹進車內很舒服。對面一台車子迎面而來,車主對我點頭微笑,在我點頭回應之際,兩個孩子們也在後座向來車叔叔大聲問好。

別說點頭,在大城市移動是不用看人眼睛的。男生看正妹,女生看百貨周年慶,小孩看櫥窗裡的玩具,老人顧孫或抱香噴噴的小狗就夠忙的了,有時候多看一眼可能還會被罵、被揍、被開槍。在都市有限的空間裡,蓋了那麼多高樓住了那麼多人,可是人與人之間只能以遙遠的距離來避開種種誤會與冒犯。

「點頭之交,交情僅止於相見時點頭招呼而已。」教育部的辭典裡如此定義著,不過「點頭之交」在農村有不同的定義。如果你來自都市且願意跟我一起走進田野,可別大驚小怪地說,「嘿,阿伯跟我們點頭,你認識他嗎?」,當然也別感到訝異,「那個騎腳踏車的婦人為什麼對土地公點頭啊?」

點頭是正視、是尊重,是我們鄉下人最美好的祝福。

攝影/李慧宜
攝影/李慧宜